摘要:“2025年是中国酒业发展的关键节点,行业需以文化创新、科技创新构建穿越周期的能力,从依赖规模增长转向结构增长,从供给驱动转向需求驱动。”9月29日,伴随着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的致辞,2025中国酒业发展大会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大会聚焦“重构价值体系·创新驱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曹英 ■郑锦玮
“2025年是中国酒业发展的关键节点,行业需以文化创新、科技创新构建穿越周期的能力,从依赖规模增长转向结构增长,从供给驱动转向需求驱动。”9月29日,伴随着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的致辞,2025中国酒业发展大会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大会聚焦“重构价值体系·创新驱动未来”主题,行业专家、企业代表齐聚一堂,深入剖析消费与酒业现状,共探行业未来发展路径。
消费迭代与行业变局
当前酒业正面临“总量趋稳、分化加剧”的格局,消费端的变化更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核心力量。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BCG消费品业务亚太区负责人丁佳川在大会上指出,中国消费市场已从“中产扩容”转向“上中产增长”,2022年至2030年中国上中产人群将从1.5亿增至1.9亿,这部分人群对白酒的需求更注重“品质对标高端、价格适度亲民”的“黄金价值”属性。同时,消费者“购商”显著提升,不再盲目追求大牌,而是更关注产品的工艺、年份、文化等细分价值,这要求酒企从“品类第一”转向“价值分层”。
在渠道变革方面,丁佳川强调,白酒行业正经历“量价齐减”的阶段性调整,而电商平台将成为关键变量。他表示,参考家电、美妆等行业的转型经验,白酒电商份额未来有望达到20%-30%,其中大众白酒仍以传统流通、餐饮为主,高端白酒受平台化影响较小,区域性中端白酒则需警惕电商对利润空间的挤压。“未来酒企不能仅靠流量主播卖货,更要通过消费者行为分析、内容运营构建直连消费者(B2C)的能力,像国际奢侈品一样做会员长期运营。”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研究院院长赵萍则从全球视角解读酒业现状与方向。她提到,2025年上半年中国白酒出口额同比增长21.5%,产品已进入欧美、东南亚市场,但全球消费者对中国白酒品牌的认知度仅18%,“‘卖产品’易,‘树品牌’难”成为行业出海痛点。”
针对这一现状,赵萍提出四大发展方向:一是国际化,聚焦发展中国家与“一带一路”市场,利用当地开放政策布局产能与渠道,例如俄罗斯市场已成为中国白酒增长新空间;二是年轻化,针对25-35岁消费者推出低度、健康型产品,借力社交电商、跨境电商触达年轻群体;三是绿色化,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政策,建立全产业链碳排放追溯体系,满足全球绿色消费需求;四是本土化,通过并购当地企业、契合本土文化与消费习惯,突破政策与文化壁垒,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数智赋能传统酿造
“数字化不是取代传统,而是给千年酿造插上腾飞的翅膀。”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管理中心副主任朱幼平在大会上强调,当前已进入“数据资产+人工智能”的数智化时代,数据已成为与土地、劳动力同等重要的生产要素。
朱幼平指出,酒企数字化的核心是构建“全产业链数字闭环”,通过区块链实现产品溯源、AI分析消费者偏好、大数据优化产供销链路,例如某酒企借助数据资产模式,实现年营业额从5000万增至10亿的20倍增长,同时提升经销商复购率与新增用户转化。朱幼平建议,酒企应抓住国家数据要素政策机遇,将文化、品牌等无形资产转化为数据资产,打造“电商2.0”模式,实现消费者、经销商、酒企的多方共赢。
作为白酒智能化的实践代表,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韩英与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沈才洪分别分享了企业经验。
韩英介绍,汾酒自2022年启动“数字质量工程”,已构建从原粮种植到消费者终端的全产业链数字化追溯体系,2024年进一步发布“全产业链国际化标准试点系统”,利用微生物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推动“经验酿造”向“科学酿造”升级。“我们还牵头修订清香型白酒国家标准,通过数字化手段固化品质标准,让‘清香味道’有了可量化的‘品质身份证’。”韩英表示,未来汾酒将继续深化数字技术与文化的融合,通过数字博物馆、线上体验店让传统清香文化“活起来”。
沈才洪则提出“白酒5.0时代”的概念,即“品质+品牌+文化+健康+数字”的融合发展阶段。他透露,泸州老窖自2016年启动智能化技改,2020年全面推进数字化战略,目前已实现酿造、仓储、物流等环节的智能管控,例如通过AI优化窖池管理,提升基酒品质稳定性;借助智慧营销系统捕捉市场动向,实现精准投放。“数智化不仅能压缩生产管理成本,更能让白酒从‘规模红利’转向‘效率红利’。”沈才洪认为,未来白酒行业的智能化将聚焦“个性化定制”与“绿色生产”,通过数字技术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同时实现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来源:活动主办方供图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山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