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有网友“牛奶咖啡”在记者帮·小店帮分享了自己发现的一家宝藏店铺。这家“古早”的磁带店在社交媒体上,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有80后说自己在这里陆陆续续购买了上千盘磁带,也有00后分享自己淘到了周杰伦、林俊杰的首发版专辑。
钱江晚报
“二百大有家磁带爱好者的天堂,唱一首20世纪80年代的歌还可以免费送一盘磁带!”
最近,有网友“牛奶咖啡”在记者帮·小店帮分享了自己发现的一家宝藏店铺。这家“古早”的磁带店在社交媒体上,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有80后说自己在这里陆陆续续购买了上千盘磁带,也有00后分享自己淘到了周杰伦、林俊杰的首发版专辑。
这家小店,到底收藏了多少人的童年回忆?
刘大鹏的小店里摆放着六千多张磁带。见习记者 吕惟伊 摄
十年前
他开起了这家“磁带中转站”
走进店门,四面货架上整齐码着密密麻麻的磁带和CD,老式收音机里慢悠悠地飘着韩宝仪甜美的歌声,让人仿佛在一瞬间回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音像店里。
80后店主刘大鹏说,这家叫“聚藏阁”的店他开了有十年了,“起初算是闲暇时的爱好,我做了20年导游,空的时候就喜欢去淘一些老物件,其中就有不少磁带。”
2015年,磁带市场进入了低谷期,不少人把放在家里落灰的磁带往废品站送。
曾经风靡在大街小巷里的歌声,刘大鹏舍不得它们就这样被时代抛弃在尘埃里,于是他下定决心把这份爱好做成事业,开起了这家二手店。
一有空,他就往居民楼、收藏市场跑,一点点蚂蚁搬家,把自己的“磁带版图”越扩越大。如今店里的磁带和CD加起来有五六千盘,家里更是藏了五六万盘,从70 年代末期的老唱片到2008年停产前的流行专辑,几乎涵盖华语乐坛各时期歌手的作品。
“认识的人越来越多,行业上下游渠道也广了,卖家给的价格合理就采购回来,自己感兴趣的留下,其余的就分享给有需求的人。”
刘大鹏说,他的店更像个“磁带中转站”,把散落在各处的旧磁带收集起来,再送到真正爱它们的人手里。
刘大鹏家中收藏了五六万张专辑。受访者供图
有老客买了上万张
更有人从广东赶来
尽管卖的是小众产品,“聚藏阁”里的生意却并不冷清。
“现在网上造假多,很多人怕买到假货,来我这儿就图个放心。”
刘大鹏拿起两盘外观相似的磁带,一盘是他专用来给顾客做对比的盗版,“正版磁带盒方方正正、字迹清晰,高仿盗版往往字迹歪斜、略有色差,我做生意敞亮,他们也信任我。”
刘大鹏说,最开始来店里的客人都是60后和70后的老玩家,喜欢的歌手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一次带走一两千盘磁带是常有的事,“昨天刚有客人收走了三百多盘,还有个客人专门从广东赶过来,想收香港或者台湾的原版专辑。”
不少60后和70后客人都爱听的磁带。见习记者 吕惟伊 摄
说话间,正有一位客人走了进来,刘大鹏一见到他就高兴地迎了过去,“钱先生是我这里的老客,我们认识有七八年了。”
钱先生是谭咏麟的粉丝,“我当时恰巧经过他的店,看到有谭咏麟的磁带,立刻眼前一亮,一口气把五六百盘磁带都包圆了。”
这几年,钱先生在这家小店里买了上万盘磁带,成了刘大鹏的忠实客户,“不过我还排不上前三,有人买的更多。”
最近,慕名而来的00后客人也慢慢多了起来,“他们一进门就问有没有周杰伦、林俊杰、陶喆的磁带和CD,这些大多数都是现在还活跃在歌坛上的歌手。”
看到同好越来越多,刘大鹏做起生意也格外大方,客人要是能完整唱一首20世纪80年代的老歌,他还会免费送上一盘磁带。
“现在很多人都是00后,他们能唱那些不属于他们时代的歌曲,说明是真喜欢。”对于刘大鹏来说,来到这家小店的人,不仅是客户,更是有着相同爱好的朋友。
刘大鹏收藏了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起到2008年的磁带。见习记者 吕惟伊 摄
磁带录的是原声
更是童年的时光
在拿起手机就能听歌的时代,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购买磁带?
“八九十年代的磁带没有电子修饰,留住的是原汁原味的声音,”刘大鹏挑出一盘张学友的《偷心》放入录音机,“你听听看,是不是和手机里不一样?”
按下播放键的瞬间,先飘出来的是齿轮转动的“滋滋”声,下一秒,张学友醇厚的嗓音回荡在小店里。
刘大鹏在放张学友的《偷心》。见习记者 吕惟伊 摄
“磁带的声音更加暖、更加真实,”坐在旁边的老客钱先生点头,“在手机里听,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坐在收音机前听,就好像回到了那个年代的溜冰场、台球厅、理发店里,氛围更足。”
“磁带对于我们80后来说,是一种时代的记号,看到磁带,就会想起童年的时光。”也有不少餐厅和短剧剧组专门来刘大鹏这里购买磁带,用作复古氛围的装饰品。
刘大鹏说,只要还有人爱这些老磁带,他就会一直把店开下去,“这些磁带能转,也还有人听,那些日子就不算过去。”
潮新闻见习记者 吕惟伊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