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一定知道的“千里科技”|真正的考验始于发布会之后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9 17:42 1

摘要:9 月 28 日,“新韵重庆 千里智驾 ——AI 重庆智驾之夜暨千里科技品牌发布会” 在两江之畔举行。会上,千里科技董事长印奇不仅披露了智能驾驶领域的关键规划,还正式宣布公司新的品牌英文名称 “AFARI” 及全新品牌标识,为品牌升级按下 “加速键”。

9 月 28 日,“新韵重庆 千里智驾 ——AI 重庆智驾之夜暨千里科技品牌发布会” 在两江之畔举行。会上,千里科技董事长印奇不仅披露了智能驾驶领域的关键规划,还正式宣布公司新的品牌英文名称 “AFARI” 及全新品牌标识,为品牌升级按下 “加速键”。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用“一见如故”“一拍即合”形容与印奇的合作,直言“印奇的 AI 能力与吉利的新能源根基形成天时地利人和”,并透露双方正通过合资公司“千里智驾”(吉利、重庆迈驰、千里科技各持股 30%)推进技术整合,目标是“再造一个华为车 BU(引望)”。

不过,在发布会的高光时刻与合作利好背后,千里科技的发展图景并非全然明朗 —— 作为一家从破产重整中艰难崛起的企业,如今它既享受着资本热捧,又面临着盈利难题,这双重镜像不仅勾勒出中国智驾新势力的真实生存现状,也让千里科技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了待解的疑问。

千里科技的前世今生:从破产到 “被资本追”​

千里科技的智能驾驶之路,始于一次关键的“重生”。其前身是曾陷入经营危机的力帆汽车 —— 此前因多重经营问题,力帆汽车一度走到破产边缘;后通过业务战略转型,将核心方向聚焦于智能驾驶领域,并正式更名为“千里科技”,逐步摆脱困境、实现经营复苏,完成了从传统车企到智驾新势力的身份转变。

如今的千里科技,已成为资本眼中的“潜力股”。“智驾”概念吸引了资本关注。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该公司股价累计上涨113.69%;2025年内累计涨幅达71.90%,仅8月涨幅就达43.80%,市盈率(TTM)飙升至1321.34倍。就在发布会前三天,奔驰以 13.42 亿元受让千里科技 3% 股份的交易已实现浮盈 4.46 亿元,公司股价自 2024 年以来累计涨幅达 71.90%,总市值逼近 600 亿元。

但需清醒看到,资本的青睐并非“独家绑定”。奔驰在投资千里科技的同时,仍与 Momenta 联合研发新一代辅助驾驶系统,该系统将率先搭载于 2025 年秋季上市的国产全新纯电 CLA 车型。这表明奔驰在智能驾驶领域采取 “多线合作” 策略,也就是说,千里科技尚未获得奔驰的独家合作支持,未来在合作资源获取上仍面临竞争压力。

更关键的是,此次奔驰低位折价成交对千里科技而言是一枚 “双刃剑”—— 奔驰的入股虽带来强大资本背书,能短期提振市场预期,但 24% 的折价幅度也暗示着外部投资者对其经营风险、盈利前景的谨慎定价。

潜在机遇:技术、生态与区位的三重红利

千里科技的崛起并非偶然,多重优势构成其发展底气。在技术团队上,印奇(AI 大模型专家)与王军(前华为车 BU 总裁)组成的 “黄金三角”,叠加吉利研究院等三大团队合并形成的千人研发队伍,构建起 “AI + 车”的复合型能力。

在产业生态上,吉利的制造资源、阿里的地图数据、奔驰的国际渠道形成互补,尤其是重庆两江新区作为核心承载区,前 8 个月 51.7 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 88.5%)为其提供场景支撑 —— 此次 Robotaxi 计划选择 10 座城市落地,重庆极有可能成为首个示范场景,借助地方政策优势快速启动测试与运营。

政策层面的红利更为直接。重庆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置于万亿级产业之首,通过测试场地开放、研发补贴等政策降低企业试错成本。这种 “企业技术突破 + 地方产业升级” 的共振,有望推动重庆从 “整车制造基地” 向 “智能科技策源地” 转型,而千里科技正是其中的关键枢纽。

光鲜数据背后,千里科技的“成长烦恼”同样突出。

最紧迫的是盈利压力:2023 年至 2025 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连续亏损,分别为 - 1.35 亿元、-0.68 亿元、-1.34 亿元。具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千里科技的盈利主要依赖政府补助。财报显示,该公司当期“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70亿元。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更推高财务风险,截至 2025 年上半年,资产负债率升至 48.38%,流动比率 0.87、速动比率 0.56 均低于安全线,资金链承压明显。

技术落地与品牌口碑的考验同样严峻。尽管 “千里智驾 1.0” 已确定搭载吉利银河系列车型,但尚未经过大规模市场验证,而华为 ADS 已装上奥迪、特斯拉 FSD 持续迭代,先发优势显著。更关键的是,其终端销量低迷导致品牌影响力不足,某车企采购负责人直言:“选择第三方方案时,会优先考虑有量产口碑的供应商。” 此外,与阶跃星辰合作的智能座舱方案虽提出 “超级 AI Agent” 概念,但当前行业同质化严重,能否形成用户感知差异仍存疑。

同时,战略目标的推进节奏,也暗藏不小的实施风险。此次发布会上,千里科技将 L4 级智驾方案发布时间提前近半年,并计划在 18 个月内实现 10 座城市 Robotaxi 规模化运营(单一城市部署量超 1000 辆),这一规划远超行业当前进度 —— 即便是华为、百度等技术与资金实力雄厚的头部企业,Robotaxi 商业化也仅在少数城市试点,尚未实现 “单城千辆” 的规模化运营。

这场智驾之夜,既是千里科技技术实力的展示台,也是其转型阵痛的放大镜。从力帆重整到成为奔驰加持的智驾新势力,它抓住了“软件定义汽车” 的时代机遇,也集齐了政策、资本与人才的“好牌”。发布会披露的 Robotaxi 全链路计划,更将其野心从“技术供应商”升级为“出行生态构建者”。但不过,如何将智驾概念转化为实质业绩仍是千里科技的一大考验。

对于千里科技而言,真正的考验始于发布会落幕之后:如何将RLM大模型的技术优势转化为稳定订单,如何在研发投入与盈利平衡中找到支点,如何让开放平台模式获得市场认可,更如何将“18 个月布局 Robotaxi” 的蓝图转化为可落地的运营成果。而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决定着这家企业的“千里之行” 能走多远,更折射出中国智驾产业从“概念热”到“实业强”的转型成色。

来源:车友公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