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青海】经纬交织千年 藏毯技艺焕发新生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9 19:27 1

摘要:一针一线里是精美绝伦的民族图案,一丝一缕间是悠久厚重的传统文化。作为青藏高原传统技艺的代表,藏毯不仅是高原游牧民族抵御严寒的生活必需品,更是当地传承千年的传统产业。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丨经纬交织千年 藏毯技艺焕发新生

一针一线里是精美绝伦的民族图案,一丝一缕间是悠久厚重的传统文化。作为青藏高原传统技艺的代表,藏毯不仅是高原游牧民族抵御严寒的生活必需品,更是当地传承千年的传统产业。

裁剪、打磨、捻线、打结、平整……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上新庄镇,在一块正在编织的老虎图案藏毯前,加牙藏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永良正在手把手给徒弟教学。杨永良介绍,3000多年前,居住在青藏高原的民众就开始编织一种叫“毛席”的原始地毯,可谓藏毯的雏形。“一块藏毯,白天是坐垫,晚上是被子,小块的还能铺在马鞍上。最初藏毯的编织工艺是手捻纱,由于毛纱粗细不匀,旧时的地毯展现出了一种古朴的美。”杨永良说。

6月9日,杨永良在位于西宁市湟中区上新庄镇的工坊编织藏毯。新华社记者 李宁 摄

杨永良已从事藏毯编织40多年,他向记者介绍,加牙藏毯以深色为主,用的都是产自青海的天然绵羊毛,俗称“西宁大白毛”,还有优质牦牛毛,织出的藏毯不仅坚韧耐磨,还绿色环保。加牙藏族织毯技艺充分体现了先民的智慧,他们就地取材,用现成的牲畜毛作为原料编织成毯,满足日常出行和居住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藏毯知名度提高,销售市场不断拓宽,藏毯图案也不断丰富,除了过去常见的几何图形,动植物外,秀丽的梯田、巍峨的高山都成为藏毯的图案。今年,杨永良完成了一笔来自上海的订单,各式大小的20张藏毯织了4个多月时间。“每张毯子图案各不相同,颜色也丰富多彩。在收到设计图后,我先打小样,尝试染色,再不断调整。对于没有的颜色,就采取淡色编织的工艺过渡。”杨永良说,这样织出的毯子色彩自然,受到不少顾客青睐。

千年藏毯,历久弥新。青海湖畔翱翔的水鸟、傲立于雪山之巅的雪豹、翩翩起舞的藏族少女……走进位于西宁市南川工业园区的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的藏毯生产车间,现代化织机发出“嗡嗡”的声音,一张张美丽的毯子在生产线上编织而成,传统藏毯正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9月27日,在西宁市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名操作工从展示的藏毯前走过。新华社记者 杜笑微 摄

记者看到,机器快速织出平面藏毯后,工人熟练地沿着纹路剪花,原本单调的图案瞬间变得立体生动,青海湖畔的美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藏毯上。圣源地毯设计研发部经理车国龙介绍:“公司采用‘机器+人工’的生产模式,机器承担七八成的基础编织工作,利用机器的高效性提升产量,剩余部分则由经验丰富的工匠进行手工编织,在保证产量的同时,保留传统手工技艺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圣源地毯积极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等高校合作,推出了多款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的产品。“我们设计团队将简约时尚、欧式古典等风格融入藏毯设计中,同时保留藏毯传统的编织技法和图案元素,使产品契合个性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车国龙说。

传承与流变,让古老技艺展现新活力。经纬之间交织的,不只是一张精美的藏毯,更是千年藏毯文化在新时代的生生不息。

编辑:宋婷婷 责编:张小千 监制:马振龙

来源:青海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