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矿总医院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 消化道早癌发现即治疗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9 18:10 1

摘要: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刀与专用器械,将胃肠道>2cm的病灶(包括胃肠道早期肿瘤)与其下方正常的粘膜下层逐步剥离,以达到将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刀与专用器械,将胃肠道>2cm的病灶(包括胃肠道早期肿瘤)与其下方正常的粘膜下层逐步剥离,以达到将病灶完整切除的目的。通常适用于早期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巨大平坦息肉(>2cm);粘膜下肿瘤(如间质瘤、类癌);癌前病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等症状。

ESD 微创术 “精准剥离”

保器官减负担

“既不幸又幸运!” 回顾近期接诊的两位特殊患者,徐矿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石丽红感慨道。两年前,这两位患者因胃部不适就诊,胃镜检查均显示 “广泛胃萎缩”;两年后复查时,科室团队在胃角、胃窦这两个胃癌高发部位,于原有萎缩病变基础上,精准发现了早期癌变。

“胃萎缩就像‘不良土壤’,是早期胃癌的重要诱因,且胃癌还可能出现多灶病变。” 石丽红从医学角度解释,针对两位患者的病情,消化内科团队为其实施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ESD手术展现出显著优势:手术全程在内镜下完成,无需开刀,不仅成功完整切除癌变组织,还最大程度保留了胃的原有形态与正常功能,避免了胃切除对患者后续消化吸收的影响。两位患者术后均无需追加放化疗,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出院后很快回归正常生活。石丽红告诉我们:“传统手术可能需要切除部分胃组织,患者术后易出现营养不良、倾倒综合征等问题,而ESD手术从根源上解决了这些痛点。”

多学科协作 + 规范随访

全程守护诊疗质量

除了 “硬技术” 支撑,科室还构建 “筛查 - 诊断 - 治疗 - 随访” 全流程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技术优势。在诊断环节,针对复杂病例启动多学科会诊,避免漏诊误诊;在治疗后,为癌前病变、术后患者制定个性化随访方案。“技术的价值,最终要体现在患者的康复效果上。” 石丽红表示。徐矿总医院消化内科致力于持续升级诊疗技术,聚焦胃、肠等消化道疾病的早诊早治,尤其在癌前病变监测、早期消化道肿瘤内镜下微创治疗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既能通过精准检查 “揪出” 早期病灶,又能以微创手段为患者保留器官功能,实现“保器官”与“减负担”双管齐下。

目前,两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正严格遵循科室制定的随访计划,定期回院复查。徐矿总医院消化内科也提醒:有胃萎缩、胃溃疡等癌前病变的患者,务必重视定期随访,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最大程度保障消化道健康。

徐矿总医院消化内科

专业领航 铸就诊疗硬实力

徐矿总医院消化内科是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中国医师协会基本消化内镜医师培训基地、淮海消化内镜胆石治疗中心;消化道肿瘤筛查及早诊早治协作中心,并设有李兆申院士工作站。

“我们检查治疗硬件设备完善,技术先进,拥有多项开拓性研究技术项目,部分项目处于省内领先水平。”石丽红说,“目前,内镜下的微创诊断和治疗理念已逐渐被公众了解,但这一技术的创新与推广任重道远。我希望把这些较为成熟的技术‘沉下去’,深入基层,广泛应用。在人员培训、技术下沉、操作规范化等方面,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专家简介

石丽红

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从事消化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熟练掌握消化内镜操作,其中包括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ERCP术)等,率先在淮海地区开展内镜下胃造口术(PEG)及胃结石钬激光治疗,内镜下胃肠息肉,粘膜下肿瘤及早癌微创治疗术(ESD及EMR)。

擅长小肠疾病的诊治,对于磁控胃镜、胶囊内镜的操作、双气囊小肠镜对接检查、小肠出血的内镜下止血、小肠息肉切除等小肠疾病的诊治有较高的水平。在消化系统疑难病及危重病例处理抢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来源:健康猪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