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凤空间 | 至境L7的增程技术创新,价值几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9 07:21 1

摘要:9月28日,别克至境L7正式公布了价格,16.99万元~21.59万元。这个价格,出乎意料,C级体量和配置、B级价格,至境L7从一开始就颠覆了市场固有认知。上汽通用要的,并不只是一款车的成功,而是要建立新品类的市场认知。

作者 | 王秋凤

9月28日,别克至境L7正式公布了价格,16.99万元~21.59万元。这个价格,出乎意料,C级体量和配置、B级价格,至境L7从一开始就颠覆了市场固有认知。上汽通用要的,并不只是一款车的成功,而是要建立新品类的市场认知。

以往,跨国品牌很难正视新势力趟出的技术路线,增程曾是中国品牌与跨国分歧最大的路线,而鲜为人知的是,增程技术的发明者正是通用汽车,其早在上世纪末便已深耕该领域,2010 年推出的雪佛兰 Volt 更是全球最早实现量产的增程式电动车之一,为行业奠定了技术根基,足见通用在该领域的深厚积淀。从合资品牌推出增程的速度来看,如果开发周期相近,那么越早推出增程产品的合资品牌,项目启动的越早,说明主动倾听市场声音的意识,就越敏锐。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合资中方话语权提升的结果。

目前跨国品牌里面,大众、丰田、奔驰(存疑)、宝马都在开发增程项目,尚未拿出实车。沃尔沃和福特推出的增程产品,大概率不会在中国上市。第一个在国内产品亮相、第一个交付的,是别克至境L7。在一众增程SUV当中,这款别克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下的首款中大型智能豪华轿车,还是挺引人注目的。

增程为何集中于高端产品

并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样,上汽通用复刻了已有的增程技术,用于轿车品类。在开发之初,上汽通用就很清楚,增程不像插混,可以利用电池动力与车轮的耦合/解耦,开发出很多工况模式,用于几十个场景。严格说增程只有两种工况:电量充裕和馈电状态。而增程的应对,无非是增程器何时介入,看上去是个单一标定的问题。就是这一点,上汽通用玩出花来,确实展现出技术创新能力。问题在于,这些创新对增强产品力,是否有足够的价值,还是为了创新而创新。

市面上的增程产品,几乎都堆在中大型、全尺寸SUV上面。虽不绝对,但增程确实存在高端化的趋向。而插混则没有这个单一化趋向,可以做的很便宜,也可以做到高端。按说增程方案比插混少了传动机构,成本上应该更低才对。而现实中,成本差异有点“反直觉”。

一个理由是,增程比插混用的电池大;第二个理由,增程完全依赖电机,因此厂家往往选高功率电机(通常130KW以上),插混电机功率没做到那么高,因为有内燃机直驱可以依仗。高功电机为了避免退磁,成本肯定要高一些。第三个,插混和增程都在飚内燃机的热效率,但增程更为重视这一军备竞赛。

第四个理由相对小众,就是增程需要二次能量转换(油-电-电驱),电控算法复杂度要高一点。

可以看出,除了第四条,增程产品的高成本很大程度上是自主选择的结果,至少也是厂家与市场互动的结果。

馈电如何才能不掉功率

相比插混,增程的成本很大程度为了保证纯电体验。目前为止,馈电时增程的体验下滑是当前最大的痛点。包括动力感受、增程器介入时NVH变差,以及纯电续航仍然有点短。这种体验差距,其实也是增程的罩门。

基于这个思路,上汽通用的真龙增程系统,也围绕着保纯电感受来构造产品力。终极目标是在全续航段(包括用电和用油),用户一直能大体上维持纯电感受,落差越小越好。

至境L7使用的奥特能2.0增混电池,满电馈电放电倍率都高于7C,功率最低260KW,而电机功率为252KW。因此,无论什么电量,电机都无须降功率,这不仅让标定变得很容易,也让用户对电量无感——高倍率充放电系统,为极端加速这样的大功率输出兜底。实测结果也是如此,至境L7满电馈电的零百加速,差距不足0.1秒(5.9秒和5.98秒)。这和市面上增程馈电功率掉18%、甚至30%比起来,有明显优势。

“真龙”增程系统从源头管控NVH

纯电没有内燃机,内噪方面主要考虑电机噪声(升压逆变等可以忽略)。而增程的内噪,必须要考虑增程器介入时的NVH劣化问题。这里面实际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增程器持续工作时的噪声(固体和空气介质),另一种介入瞬间带来的抖动(固体介质)。

市面上增程产品普遍采用“隔绝”手段抑制噪声传播。而“真龙”增程系统则力图从源头解决问题,这一想法有高度,但并不难想到。归根结底是因为泛亚的发动机底蕴比较强,有能力自己解决标准内燃机(作为动力源)向增程器过渡的适配问题。

上汽通用称之为“Silentium静驱技术”,可以归为三类手段。一类是从源头改善结构设计:泛亚将发电机和内燃机实施同轴直连,启停抖动降低25%。增程驱动电机采用精度更高的72槽电机,匹配优化齿比和齿形,电磁噪声更少。

第二类手段是“隔”,诸如声学附件、声学包、复合材料阻尼、悬置减震等手段。

第三类属于工程寻优设计:增程器介入点选择、扭矩控制、优化启停控制逻辑、降噪算法、消除谐波。设计上运用AI辅助手段,用算法寻找合适介入策略,降低用户介入感受。

说到底,具备真正的发动机正向研发能力,而不是买发动机自己做算法,才能做到系统性NVH优化。从用户的体验角度,就是噪声问题(也包括震动),但在工程上,需要走的非常远,厚势的内燃机技术积累,才能达到这一境界。这一技术需求意味深长:增程本身是电动的延伸,但真正能维系纯电NVH体验的,居然是靠发动机的研发标定能力。

至境L7奥特能2.0增混电池

解增程之忧

至于纯电续航,业内的手段通常很简单粗暴:上大电池、卷快充。至境L7也不例外,纯电续航302公里,比之前业内普遍的200+水平当然前进了一大步。当然,如果继续堆电池,可以将纯电续航做得更高。但是工程上永远是做平衡,和纯电一样,堆电池有上限。电池单体已经不是很贵,但过大的电池重量本身就对续航有威胁。根据上汽通用的调查,90%用户周通勤里程在300公里之内,纯电续航能让用户“一周一充”,和纯电体验区别不大。

长途旅行中,真龙增程系统3.6kWh/L 油电转化率,1400公里综合续航下,做到0.5L百公里油耗,属于第一梯队。电池+59L油箱,相当于储备了超过200度电。130kW快充,18分钟可以从30%~80%。如果愿意在高速服务区喝杯咖啡,叠加一次快充,依靠纯电就可以跑到接近500公里左右。

因为增程/插混比纯电电池小,如果只靠纯电,充电次数更高,很多人担心增程电池更快耗尽循环寿命。而至境L7的真龙增程系统,全充全放循环3700次低衰减,比业内平均水平高1倍还多,超出整车寿命。用户就算每天全充全放,也超过10年。普通人绝对不会10年如一日每天纯电跑300公里,没有这么高需求。

至境L7采用的奥特能2.0增混电池,从电化学机制到单体设计,到全工艺革新、再到PACK高压防护,比一代安全技术更进一步。-40℃~60℃全温域等效2000小时耐久考验。而奥特能一代就实现15亿公里零自燃,上汽通用在安全上的保守态度,放在增程上,对安全加持能力愈加放大。

结 语

有人说,至境L7作为增程中大型轿车,与市面上增程SUV形成差异化竞争。从细分市场角度,几乎不存在直接竞争。因为SUV和轿车需求,从消费决策开端就是分化的。上汽通用基于技术积累推出“真龙”增程系统,至境L7只是首款,后续将有一个系列产品推出,其中必有SUV。上汽通用真正的入手点,无疑针对了现有增程体验当中“不够纯电”的部分,相当于弥补短板。增程强项在于场景通配化。至境L7的“真龙”增程技术,继续加强了强点。

考虑到豪华轿车用户对静谧性、操控性需求通常高于SUV用户,至境L7凭借技术创新性契合用户场景需求,提升核心体验,更多赋予用户价值。

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竞争正在从“能源形式之争”转向“场景解决方案之争”。真龙增程系统的价值不仅在于解决增程痛点,更主导了这一轮增程产品竞争的焦点,转向技术升级。这样看,上汽通用的创新,价值估量随着时间推移还可能提高。

- E N D -

秋凤空间

无肇因之始,无自限之垣

品茗聚友,坐而论道。

来源:汽车情报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