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齐鲁欢歌庆丰收,梨乡有约唱和美。9月28日晚,莱阳市照旺庄镇梨乡风情旅游区,随着山东省“秋季村晚”展示活动暨莱阳梨文化季启动,欢乐的歌声在山野间回荡,精彩的表演赢得阵阵掌声;舞台下,村民们伴随着欢快的节奏,或齐声放歌,或欢快舞蹈。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齐鲁欢歌庆丰收,梨乡有约唱和美。9月28日晚,莱阳市照旺庄镇梨乡风情旅游区,随着山东省“秋季村晚”展示活动暨莱阳梨文化季启动,欢乐的歌声在山野间回荡,精彩的表演赢得阵阵掌声;舞台下,村民们伴随着欢快的节奏,或齐声放歌,或欢快舞蹈。
在这里,歌声与舞蹈,演绎着一个又一个关于乡村振兴的故事,这些故事被听见、被感动、被传播,汇聚成乡村文化振兴的新动能……
乡村要振兴,文化必先行。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内在动力。日月出东莱之阳,莱阳作为农业大市,乡土文化底蕴深厚,如何讲好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故事、夯实乡村文化振兴根基?
村歌大赛参与人数突破40万,“莱阳村歌”等相关话题在抖音平台播放量突破1.6亿次,先后入选山东省文旅高质量发展创新典型、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典型案例;赏花季系列活动吸引游客31.7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1.66万元……去年以来,莱阳举办村歌大赛系列活动,以音乐为媒,点燃乡村激情,激活文化基因,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在梨乡大地奏响了一曲生机盎然的文化振兴交响乐。
01
让群众当主角站C位
“中国梨乡绿色莱阳,红色堡垒实干担当,支部领办合作共享,一路奋进一路康庄。”2025年山东省“秋季村晚”展示活动暨莱阳梨文化季启动仪式上,莱阳市团旺镇光山百人合唱团带来的大合唱《跟着支部一路康庄》,赢得阵阵掌声。
说起这个合唱团,成员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忙时务农闲时练歌,用歌声唱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更用歌声凝聚人心、鼓舞士气。
不论是秋季村晚还是村歌大赛,不论是舞台上还是舞台下,让群众当主角站C位,是莱阳一直坚守的理念。
“去年唱《苹果香》火了,今年再唱《前门情思大碗茶》,现在村里街坊都喊我‘梨乡歌后’!”莱阳市照旺庄镇芦儿港村梨农王燕萍的故事,是莱阳村歌“群众主体”理念的生动注脚。两年前,她还是个从未登上过舞台的普通农民,如今不仅开起视频账号直播唱歌,还借着村歌带来的人气直播卖梨,自家梨园的销售额翻了一番。
“我们要的不是‘专业演唱会’,而是‘全民大舞台’。”莱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董新云说,村歌大赛的核心生命力在于其“活”的灵魂——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创新活动形式,激活沉睡的乡村文化基因。
从村歌大赛形式上看,更加灵活接地气。莱阳充分考虑村歌大赛受众群体,根据歌唱形式、参赛人数、选手专业程度等要素,设置原创村歌、全民大合唱、“村咖”三条赛道,原创作者、合唱团队、村歌爱好者等群体都能在村歌大赛找准合适的位置,都有机会展示自身的风采。实行“海选直通车+镇街推选+莱阳市级比赛+烟台市级决赛+全省全国邀请赛”赛制,按照时间节点分阶段进行,每个层级对应不同区域、不同能力的参赛选手,比赛层级分明、有序推进。
从参赛主体看,群众唱主角。群众不仅是观众,更是舞台的绝对主角。莱阳村歌大赛的参赛歌手、主持人、啦啦队员均是当地群众,职业包罗万象,涵盖了货车司机、厨师、电商主播、种粮大户等。入场仪式、加油助威、舞龙舞狮等节目,都由当地文化协会、文艺团队编排创作,彰显了群众的文化创造力。每逢镇街和企业专场,均安排隆重的入场仪式,队形整齐、旗帜统一、气氛热烈,展现出浓厚的自豪感与强烈的感染力。
一首村歌讲述一个乡村振兴故事。“崭新的百货大楼憧憬着辉煌的梦想,隆隆的机器厂房振兴村庄富强。”西至泊村村歌《美丽西至泊我的家乡》,描绘出一幅村庄发展新经济的图卷。这首村歌由莱阳市阳光艺术团的70人共同演绎,演奏乐器涵盖扬琴、三弦、笛子、二胡、中阮、小提琴、大提琴等。
“村庄不缺故事,缺的是把故事讲出去的渠道,村歌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莱阳市阳光艺术团团长王照焮告诉记者,他对西至泊村有着深厚的感情,乐团成员一路闯过大小比赛,就是想把村庄这些年的变化告诉更多的人。
02
让“好声音”带来“好收益”
昨日下午5点,距离山东省“秋季村晚”展示活动暨莱阳梨文化季启动仪式还有一个小时,不少群众早早来到现场。从连理门到梨花广场入口,绿色食品展陈区、非遗文化手工制品展陈区、恐龙文化流动博物馆和梨文化展陈区等展区前,大家或挑选着心仪的产品,或咨询特色展品的独到之处。
台上欢歌,台下展陈;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莱阳村歌大赛积极探索“村歌+”模式,努力将文化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让“好声音”带来“好收益”。
让村歌赋能带货。莱阳将村歌大赛舞台变为乡土好物展示窗,参赛村将莱阳梨、苹果干、红薯粉条、特色手工艺品等搬上赛场好物推介区、直播间背景,村歌旋律成为最动人的产品广告,实现“唱一首歌,卖一方货”。村歌大赛主会场常态化设置特色美食、特色产品、莱阳好物推荐、休闲娱乐等区域,招引商家110余个,拉动预制菜、文创产品、特色美食等夜间销售额同比增长40%,“夜间经济”突破瓶颈。依托村歌大赛会场,举办“小城故事多”2025山东省第六届汽车下乡惠民巡展活动,将村歌的文化影响力和拉动消费的经济影响力结合,打造经济增长点。
让村歌激活文旅。“晚上听听既接地气又感染人的村歌,白天带着孩子去附近村庄来一次采摘游,会是一次非常好的体验。”家住烟台高新区的市民孙国宇说。充满地域特色和真情的村歌,成为乡村旅游的“金名片”和“引流器”。游客因歌而来,带动了农家乐、民宿、采摘园的火爆。以歌为媒,为莱阳旅游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村歌大赛的“流量”有效转化为了经济效益的“增量”。
让村歌提升品牌影响力。莱阳村歌大赛品牌效应,直接提升了参赛村及其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各镇街依托村歌大赛举办直播电商赛,团旺镇光山村打造出“村歌”“村晚”等一批“村字号”文旅IP,为乡村文旅产业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力,通过直播推广蓝莓、草莓、西红柿等农产品,年收入近百万元,有力带动了乡村产业振兴,促进了农民增收。
“随着村歌大赛一场接一场地举办,各地游客闻‘声’而来,带动了乡村休闲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董新云介绍,莱阳市还积极推动村歌由单纯文艺表演转变为涵盖群众文艺展示、文旅宣传推介等内容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将村歌大赛与梨文化季、乡村美食大赛等相结合,构建起农文旅商融合发展新格局。
03
文明风起阡陌间
村歌正在重塑莱阳乡村的精神风貌。
在濯村,百人合唱团的排练让村民们从“各忙各的”变成“抱团参与”,邻里关系更融洽;在光山村,村歌中“孝老爱亲”的歌词,带动村里成立志愿服务队,定期为孤寡老人送温暖。
“现在唱歌,感觉精气神更足了。”光山村村民、光山村百人女子合唱团成员孙芳欣说。
当村民在聚光灯下唱响专属自己村庄的歌谣,那份源于心底的自豪感与对家乡的深切认同油然而生。参赛队伍精心设计统一服装,将村歌视为村庄的“有声名片”。莱阳市城厢街道西至泊村村民将村歌《美丽的西至泊我的家乡》挂在嘴边哼唱,集体荣誉感空前高涨。
《我的家乡南张夼》词曲作者田小洲是一名驻村干部,每当漫步在村中的小路上,看到那些熟悉的景色,他的脑海中就会涌现出创作的想法。“我们村是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创作这首村歌,就是希望通过歌声把村里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田小洲说。
挺起文化自信。莱阳村歌创作过程成为村庄历史文脉的梳理与集体记忆的重温。团旺镇光山村在村歌创作中,挖掘村庄文化底蕴、村庄历史、发展经验等资源融入歌词,歌曲在传唱中成为文化自信的载体。
村歌,涵养文明乡风。莱阳村歌内容积极向上,大力弘扬孝老爱亲、邻里和睦、勤劳致富、移风易俗等文明新风。姜疃镇濯村将村规民约核心内容谱写成朗朗上口的村歌段落,在传唱中潜移默化地引导村民行为。排练和比赛过程本身是增进村民交流、化解邻里矛盾、培育团队精神的良好契机。马崖口村村支书深有感触:“几场排练下来,以前为点小事闹别扭的两家人,现在能一起说说笑笑了。”
一首村歌讲述一个振兴故事,一场文化活动汇聚振兴动能。在莱阳,一场场乡村文化振兴的火热实践中,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被激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乡村文化振兴的内生动力越来越充足。
YMG全媒体记者 李仁 慕溯 董健
责任编辑:杨云阁
来源:大小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