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田楷是田英章先生以欧楷为本创立的个人风格楷书,以严谨、规范、端正、温润、秀美著称,非常符合大众的审美,因此备受广大民众喜爱和追捧,田英章先生凭借一手田楷打天下,书院遍布海内外,弟子门徒众多,成为最成功的书法教育商人。
田楷是田英章先生以欧楷为本创立的个人风格楷书,以严谨、规范、端正、温润、秀美著称,非常符合大众的审美,因此备受广大民众喜爱和追捧,田英章先生凭借一手田楷打天下,书院遍布海内外,弟子门徒众多,成为最成功的书法教育商人。
随着田英章先生的去世,田楷的热度也逐渐减弱,但是围绕着田楷的相关讨论并没有停止,因为这关系到艺术审美的本质问题。
田楷现象甚至可以被当成一个案例进行探讨,对普及和提升社会艺术认知有一定的帮助。
田楷的问题到底在哪里?很多人认为田楷写的太过标准,显得单调,失去了艺术活力。其实对于一种个性风格来说,外人没有干涉的权利,这一理由还不足以引发激烈的讨论。
田楷的根本问题并不是写的很标准,而是试图将书法标准化,并且在极力推行书法的标准化。这是严重违背基本的艺术规律的,并将严重误导民众审美,所以才会遭到很多专业人士的极力反对。
艺术是崇尚个性、多元的,任何试图标准化艺术的企图都是在扼杀艺术的自由和开放,这是对艺术的亵渎和背叛,是任何艺术都不能容忍的。
历史已经不止一次证明,任何艺术一旦被标准、规范化,那就必然会走向衰退直至毁灭。
在书法中,唐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唐朝尚法,人们用楷书的法度去规范隶书,最终导致唐朝隶书的衰败,其影响力一直延续至清朝,期间的隶书陷入了沉寂,毫无发展,直到清朝开始重视汉碑才制止了这种颓势。
馆阁体也是如此,明朝大兴文字狱,加强对文化艺术的统治,树立沈度为时代书风领袖,诱使天下效仿,最终形成了一种书写范式,以乌黑、方正、光洁、等大为主要特点,让楷书显得无比恭顺,几乎扼杀了楷书的艺术性,同时也引发了行草书的馆阁化。
若不是一些开明书家敏锐的发现其中弊端,坚持书写自我,明清两朝的书法将会全面陷落。
将书法标准化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习惯了因循守旧的国人喜欢规范化的东西,这会让认知简单化。
但是对于一门艺术来说,如果不能充分表达自我,不能诠释独特的思维,那么必然如同行尸走肉毫无灵魂,这样的艺术还有什么创造的价值。
田楷试图规范化楷书,势必会让楷书走上背离时代文化发展方向的道路,最终将楷书推向平庸、落寞。
即便是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也必然要紧跟时代发展进行前进,任何背离和停滞都将面临被时代淘汰的命运。
当今书法已经失去了实用性,更为强调时代性,与时俱进是书法长远生存下去的唯一选择。
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就是创新发展,书法还有无限的创新空间,很多书法家都在积极探索书法的未知领域,无论成败都将为书法拓展生存空间。
但是田楷的理念是在否定探索精神,否定创新意义,阻止发展,为书法打造一个看似完美的温床,让书法在安逸中逐渐衰退,这种理念必然要遭到所有热爱书法艺术人士的强烈反对。
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说,田楷的规范性和美观性确实具有吸引力。但要真正理解书法艺术,还需要接触更多风格,了解书法发展的历史脉络。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全面的书法认知。
田楷作为一种个人书风,有其存在的道理。问题在于将书法标准化的理念并大力推广的做法。这种做法不利于书法艺术的多元发展,也不利于学习者艺术素养的全面提高。书法艺术需要包容各种风格,鼓励探索创新,才能保持生机与活力。
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应该广泛涉猎不同书风,了解书法理论,培养独立的审美能力。对于书法教育者来说,应该提供多元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发展个性。
书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每个时代都留下了独特的书法风貌。我们这个时代也应该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书法。
这需要书法家和爱好者们共同努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标准化、单一化的书风无法代表这个多元的时代。
田楷的讨论不仅关乎一种书风,更关乎我们对书法艺术的理解。通过这种讨论,可以促进社会对书法艺术的认知,推动书法教育的改进。这对于书法艺术的健康发展是有益的。
来源:七陆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