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友谊万岁:记苏联援华航空队不能被遗忘的抗日空战英雄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06 15:19 1

摘要:在咱们对抗日战争的记忆里,飞虎队的大名如雷贯耳。飞虎队那些英勇无畏的飞行员,驾驶着画着鲨鱼嘴的战机穿梭于蓝天,和日军激烈空战,守护中国领空,还冒险开辟驼峰航线,为中国运送急需物资,他们的事迹被反复传颂,成了抗战时期国际援助的经典代表。不过,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另

在咱们对抗日战争的记忆里,飞虎队的大名如雷贯耳。飞虎队那些英勇无畏的飞行员,驾驶着画着鲨鱼嘴的战机穿梭于蓝天,和日军激烈空战,守护中国领空,还冒险开辟驼峰航线,为中国运送急需物资,他们的事迹被反复传颂,成了抗战时期国际援助的经典代表。不过,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另一段容易被忽视,却同样波澜壮阔、热血沸腾的历史——苏联援华航空队。

20世纪30年代,日本全面侵华,中国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那时候,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大多数国家都在观望,不敢轻易卷入这场战争。可苏联却在关键时刻站了出来,伸出了援手。1939年6月,苏联政府派出了库里申科和考兹洛夫,他们分别率领着两个“达沙式”轰炸机大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这一行动,就像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给中国军民带来了希望和力量。

库里申科和他的队员们一到中国,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们先是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对中国飞行员进行强化训练。每天天不亮,机场上就响起了飞机引擎的轰鸣声,库里申科亲自上阵,手把手地教中国飞行员驾驶技巧、战术配合和空战要领。落地后,他又会认真地对每一次训练进行讲评,肯定成绩,指出缺点,提出改进的方法。他常说:“飞机是国家的财产,中国在抗战,从苏联运飞机到中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损坏一架就少一架,损坏一条钢线都要到万里以外的地方去补充。”在他的悉心教导下,一批优秀的中国飞行员迅速成长起来,为中国空军注入了新鲜血液。

训练结束后,苏联援华航空队立刻担负起远程轰炸日军在华占领区的艰巨任务。他们驾驶着“达莎”重型远程轰炸机,一次次从成都等地的机场起飞,直插日军心脏。1939年9月29日,库里申科带领轰炸机大队飞行员,从成都出发,袭击入侵广州的日军,初战告捷,炸毁了日军的大量军事设施和飞机,给了日军一个下马威。10月3日,他们又轰炸了武汉日军,取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中国通讯社向全世界播送捷报:“10月3日,我空军袭击武汉,日寇损失惨重,计炸毁日机60余架,炸死炸伤敌飞行员400余人。”这一消息就像一颗重磅炸弹,震惊了世界,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士气。

10月14日,苏联空军志愿航空队再次出击,库里申科大队又一次轰炸武汉日军,再次传来捷报:“计炸毁敌人轰炸机66架,战斗机37架,汽油库1座,内存汽油5万加仑,弹药库4所,共计弹药3万余箱,救火车3辆,汽车40多辆。并毙敌空军少佐2名,机械师60余名,及陆海官兵300余名。至少击落敌驱逐机6架。”这次袭击的胜利,让日军损失惨重,不得不把飞机场从原来离战线不超过50公里的地方,一下子撤到离战场500 - 600公里的所谓“安全地带”。日军甚至宣布此次袭击是“事变开始以来最大的损失”。

不过,空战从来都是残酷的,危险无处不在。在一次执行任务的返航途中,库里申科大队遭遇了日军3个飞行大队、26架战斗机的狙击。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库里申科和队员们毫无惧色,他们驾驶着战机,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当击落第6架日军战斗机后,3架日机突然扑向库里申科的领航机,对其进行疯狂攻击。飞机很快就遭到了重创,但库里申科临危不惧,他凭借着高超的驾驶技术,用单发动机驾驶着受损严重的“达莎”,沿着长江向川西成都返航。飞机飞过三峡,飞临四川万县上空时,机身已经完全失去平衡,开始急速下坠。库里申科竭尽全力控制飞机,超低空摇摆着避开居民区,同时为了不损坏飞机,他选择迫降在万县近郊的红砂碛江中。机组中的领航员、报务员和轰炸员都成功爬出了机舱,当地民众目睹了这一惊险的过程,纷纷跳入江中营救。然而,经过几小时激烈战斗的库里申科,却再也无力跳出机舱,他永远地留在了这片他曾为之战斗的土地上,年仅36岁。

库里申科和他的苏联援华航空队,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共炸毁敌机136架,给日军的空中力量造成了沉重打击。他们的英勇事迹,就像一把把利刃,刺向日军的胸膛,让日军闻风丧胆。他们不仅在战场上给予日军重创,还在精神上鼓舞了中国军民的士气,让大家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苏联援华航空队的援助,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支持,更是一种精神上的鼓舞和国际主义精神的体现。在那个艰难的时刻,他们远离家乡,来到中国,与中国军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国际友谊之歌。他们的故事,不应该被遗忘,他们同样是抗战历史中闪耀的英雄,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敬仰。

来源:感性老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