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0年10月底,保定市报编辑部从印刷厂小楼搬到新竣工的办公楼,资料室安排在了高层,我去资料室看书,有时会到斜对门的研究室转一转。研究室的彦主任把他们家的花儿搬来不少,窗台上摆满了他和侯副主任的花儿。他的花摆在了西边的窗台上,他的花有个特点,就是花盆边缘都长
黄花酢浆草
1990年10月底,保定市报编辑部从印刷厂小楼搬到新竣工的办公楼,资料室安排在了高层,我去资料室看书,有时会到斜对门的研究室转一转。研究室的彦主任把他们家的花儿搬来不少,窗台上摆满了他和侯副主任的花儿。他的花摆在了西边的窗台上,他的花有个特点,就是花盆边缘都长着一种像红花酢浆草的植物,但植株、叶子、花儿都要小一些,再就是它开黄色的花儿。
彦主任说它是酢浆草,外号“小炸弹”。他说,酢浆草的果实成熟干燥后会自己爆炸,把种子弹射得到处都是,弄得哪个花盆都长出这种东西。
据说,这是一种高效而有趣的种子传播方式——弹射传播。它是主动传播,不依赖风、水或动物。其过程堪称一场精密的“微型爆炸”。酢浆草的果实是一个小小的、具纵棱的圆柱形蒴果。当种子在果实内部发育成熟时,果皮外层细胞会逐渐失水干燥并收缩,产生巨大的内应力,而此时,果皮内层细胞仍然保持湿润和膨胀状态。这一外缩内胀的矛盾,使得整个果实像一个被不断拧紧的弹簧,积蓄着大量的弹性势能。这个“爆炸”的开关极其灵敏。一旦有外物(如经过的人、动物或落下的雨滴)轻轻触碰成熟的果荚,或者果柄因干燥而突然断裂,施加在果皮上的微小压力就足以打破这脆弱的平衡,果皮会在千分之一秒内沿纵棱撕裂,外层细胞的快速收缩与内层细胞的缓慢收缩形成扭转力,带动果皮剧烈向内卷曲,同时将包裹其中的5-10粒细小种子像子弹一样高速弹射出去。这个弹射距离可达一米甚至更远,足以将种子有效地分散到母株周围的区域。这种传播方式,避免了与母株的竞争,提高了生存几率,而且无需为了吸引昆虫制造甜美的果肉,节约了营养。
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酢浆草是中国本土植物。三国时期的《李当之药录》,就以“酸箕”之名记录了它。唐代《新修本草》最早以“酢浆草”之名收载本植物:“酢浆草,味酸,寒,无毒。主恶疮瘑瘘,捣敷之,杀诸小虫。生道旁。叶如细萍,丛生,茎头有三叶。一名醋母草,一名鸠酸草。”
《中国植物志》说,酢浆草全国广布。生于山坡草池、河谷沿岸、路边、田边、荒地或林下阴湿处等。全草入药,能解热利尿,消肿散淤;茎叶含草酸,可用以磨镜或擦铜器,使其具光泽。牛羊食其过多可中毒致死。
植物智说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是酢浆草科酢浆草属植物。俗名有酸三叶、酸醋酱、鸠酸、酸味草等。
后来我在住所周边小区多次看到酢浆草。2019年3月中旬我在日本旅游时,在滨松去富士山的服务区还看到黄花酢浆草Oxalis pes-caprae。
黄花酢浆草也开黄花,但植株、叶子、花儿都要比酢浆草大一些。除了花为黄色,叶子有紫色斑点,其它方面与红花酢浆草非常相似。由于黄花酢浆草也像红花酢浆草一样大气,明显比酢浆草好看,可以作为观赏植物来养。
注意,黄花酢浆草不是酢浆草的栽培品种,而是酢浆草属中的另一个种。黄花酢浆草原产南非。植物智的“中国归化物种信息系统”说它引入中国的时间是“1950s”。
1984年台湾出版的《杨氏园艺植物大名典》在介绍本植物时说“1931年引入台湾介绍。1974年由日本引入。”关于引入中国大陆的情况未找到相关记载。
来源:花木春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