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义产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唐时期,据《浙江省茶叶志》记载,唐朝时,武义县就已是浙江42个产茶县之一。至宋以后,武义茶叶已是声名在外,南宋诗人巩丰曾邀请师友朱熹、吕祖谦等在此处流传下《江南序·游水帘亭》、《归途咏》等佳作。到了明、清至民国时期,武义种茶、制茶更是
武阳春雨形似松针丝雨,色泽嫩绿稍黄,具有香气清高幽远,滋味甘醇鲜爽的特点。
01
追溯历史
武义产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唐时期,据《浙江省茶叶志》记载,唐朝时,武义县就已是浙江42个产茶县之一。至宋以后,武义茶叶已是声名在外,南宋诗人巩丰曾邀请师友朱熹、吕祖谦等在此处流传下《江南序·游水帘亭》、《归途咏》等佳作。到了明、清至民国时期,武义种茶、制茶更是兴盛一时,据清康熙《武义县志》中记载,武义“茶,宝泉、古莱山二处佳”。武义县产的名茶在此期间也曾多次获奖。
直到1994年经过多次炒制试验、分析比较,研制出了一种比较理想的具有当地特色的茗茶,因其外形紧细如松针,似江南春雨丝丝缕缕,再结合武义古称“武阳川”,由此定名为“武阳春雨”。
02
地域优势
武阳春雨茶,产自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是浙江十大名茶之一。其核心产区位于武义县九龙山、牛头山一带,海拔约1000米,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山峦叠翠,森林覆盖率超80%,年均气温适中,年降水量达2000毫米以上,因此常年云雾缭绕,空气清新,昼夜温差显著。独特的“高山云雾”环境延缓了茶树生长周期,使芽叶积累更多氨基酸与芳香物质,形成了茶叶“甘醇鲜爽、兰香清幽”的天然特质。除了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这里的地理地质条件也非常适宜茶树生长:这里种植的茶园多分布于远离城镇的深山,土壤以红壤和黄壤为主,富含矿物质且无污染。
03
制作工艺
武阳春雨的制作工艺可以分为八个工序:采摘、鲜叶验收、摊青、杀青、炒制整形、初烘、复烘、整理。
首先是采摘,时间一般为清明前后,鲜叶采摘标准为单芽至一芽三叶,鲜叶采摘要求芽叶完整,色泽嫩绿,新鲜、匀净,鲜叶采摘后要尽早进行制作加工。此外不同形状的茶标准也不同,针形茶采摘是以单芽精制而成,干茶肥壮挺直;扁形茶采制则以一芽一叶为主,干茶扁平挺直;卷曲形茶的采制以一芽二叶为主,干茶细紧略卷。
接着将鲜茶叶进行高温杀青,使鲜叶内含物迅速的转化,破坏鲜叶的组织,进而破坏酶的活化,精准控温以锁住鲜叶的翠绿与清香。然后是定形,通过揉捻与理条,使茶叶细胞破碎,挤出茶汁,增加粘性,有利于茶叶外形形成,塑造出“形似松针丝雨”的纤细紧结外形。此后便是复烘提香,以低温慢烘激发兰花香,形成“清高幽远”的香气特征,也使茶充分干燥,防止酶促氧化。
来源:美食地图君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