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硕灵耀14 2025评测:续航与AI性能起飞,轻薄办公全能手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06 15:13 1

摘要:从英特尔去年在德国IFA2024发布酷睿Ultra 200系列那一刻开始,轻薄型笔记本开始集体发生转变,无论是先发的Lunar Lake,还是Arrow Lake,轻薄、长续航、更强的核显性能以及AI性能都成为了新主题,眼前的华硕灵耀14 2025就是其中很好

从英特尔去年在德国IFA2024发布酷睿Ultra 200系列那一刻开始,轻薄型笔记本开始集体发生转变,无论是先发的Lunar Lake,还是Arrow Lake,轻薄、长续航、更强的核显性能以及AI性能都成为了新主题,眼前的华硕灵耀14 2025就是其中很好的例子。

使用了酷睿Ultra 9 285H,32GB LPDDR5X-7467,1TB SSD的华硕灵耀14 2025在发布之初就给人留相当好的印象,全铝合金机身设计,重量控制在1.19kg,2.8K OLED 120Hz屏幕,现阶段电商顶配售价配合国补只需要5999元,产品诱惑力已然拉满。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华硕灵耀14 2025似乎就是理想状态下的轻薄本形态,那么它在实际使用中是否真的可以满足便携与续航的需求,Arrow Lake能否同时满足AI、图形以及日常工作的性能需求?评测就此奉上。

让设计化繁为简

简约且充满设计感是华硕灵耀14 2025设计给人的第一印象,与许多A面只印Logo的商务本不同,灵耀14 2025屏幕外壳延续了去年的简约线条设计,几何形线条配合铝合金设计让质感凸显,同时只有左下角的ASUS Zenbook验明正身。

在颜色选择上,除了眼前的冰川银,灵耀14 2025还提供了夜空蓝版本。从实体感受来看,笔者更偏向于冰川银沉稳但明亮的色调。

相对灵耀14 2025 Air的A面陶瓷铝,灵耀14 2025铝合金机身质感同样舒适,并且重量控制在1.2kg之内。盒盖上手,灵耀14 2025带来的轻盈感让人有种手握高端轻薄本快乐,体验与万元级别的轻薄本差别不大。

配合14英寸的窄边框屏幕设计,灵耀14 2025可以轻松放在背包、公务包或者手提袋内。展开形态下在恰好处在航班经济舱的临界点,屏幕再大的笔记本就很难完全展开了。

轻重量和小身形的前提下,灵耀14 2025依然给足了扩展接口,包括1个USB-A 3.2,2个雷电4,1个HDMI 2.1 TMDS,以及1个3.5mm音频插孔。

其中2个雷电4接口都在机身的左侧,并且由于雷电4接口也充当笔记本充电功能,在充电状态下可能会损失一个扩展口。

当然,这样的设计如果搭配带有雷电4扩展+USB-PD充电的显示器就没有任何问题了。通过一个接口实现笔记本充电、投屏、高性能扩展是笔记本桌面搭配的未来趋势之一,当下具备雷电4扩展功能显示器开始逐渐增多,灵耀14 2025则已经为这种场景做好了充分准备。

由于搭载的是Arrow Lake H45平台,灵耀14 2025默认搭配了1个65W的USB-C电源。电源使用了氮化镓技术,双脚插头以及电源线与电源连体设计,在实际使用中,这样的一体设计反倒是出差中用的最顺手的,唯独可惜双脚插头仍然不能收纳。

即使不依靠显示器扩展,灵耀14 2025自身的屏幕就具备很高的素质,2880x1800的2.8K分辨率16:10屏幕在工作时可以获得更多的视野,同时120Hz刷新率和0.2ms响应时间对于工作之余的游戏而言非常够用,甚至应对Adobe Premiere Pro、DaVinci、Blender这样的专业而言,高刷新率在实际使用中能获得更好的体验。

不仅如此,灵耀14 2025屏幕本身也拥有很高的素质,比如拥有600尼特亮度,支持100% DCI-P3色域,符合VESA CERTIFIED Display HDR True Black 600,同时具备TÜV 低蓝光认证,减少70%蓝光。

在Spyder X Elite实际检测中,灵耀14 2025屏幕表现非常出色,覆盖了100% DCI-P3,100% sRGB,AdobeRGB覆盖也达到了96%,是非常惊人的。

不仅如此,屏幕的色彩准确度也非常出众,平均值可以做到△E为0.72,小于1,契合华硕好屏的宣传。

另外灵耀14 2025的OLED屏幕提供了4中色域模式可选,在华硕管家中可以通过手动调节,同时还提供了Tru2Life增加视频效果清晰度,以及专注显示功能,控制界面非常直观。

顺带一提,华硕管家也是笔者目前接触下来所有笔记本管家设置中最直观,且功能最切中重点的应用。比如在设备设置单页下就能完成电源、性能、音频、视觉、输入、触控、安全等设置,设置按钮非常直观,并且在功能下方给与详细说明。

灵耀14 2025的C面则沿用了1.4mm背光巧克力键盘设计,触控板还支持NumberPad选项,长按触控板右上角的小键盘图标,就能点亮暗藏在触控板下方的小键盘设计,并且触控响应灵敏,也能很好的识别触控手势和按数字手势的区别,不至于在开启小键盘后影响触控功能,甚至可以长时间开启小键盘功能,且触控板使用也不受影响。

轻薄身形实战AI

在Lunar Lake的笔记本上,我们已经感受过更强iGPU、NPU以及高效能带来的续航与AI双重体验。Arrow Lake-H45虽然在Xe核显与NPU版本上逊于Lunar Lake,但在核心频率,以及核心数量上远胜于Lunar Lake,也更容易匹配更多使用场景。

以灵耀14 2025的酷睿Ultra 9 285H为例,6个P-Core,8个E-Core,2个LP E-Core的搭配让其总共拥有16核心16线程,比旗舰的酷睿Ultra 9 288V的8核8线程要高出不少,同时酷睿Ultra 9 285H的最高频率可以做到5.4GHz。

CPU性能释放的工作自然是交给灵耀14 2025散热系统完成。灵耀14 2025的散热系统使用了一套单风扇搭配热管的设计,同时配备整齐的进气格栅和脚垫,D面使用全金属铝材质,散热孔使用CNC加工,可以很好的提升散热效能。

风扇的运行表现取决于笔记本的性能模式选择,在全速运行的模式下,笔记本噪音可以来到53dBA左右,风扇噪音沉稳不尖锐,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确实能够感受到这款轻薄本正在全力以赴运行。

65W的电源供电也确实给灵耀14 2025提供了充足的性能释放空间。在长时间压力测试状态下,CPU功耗维持在33W左右,瞬时最高功耗60W,温度稳定在80℃上下,频率维持在2.5GHz。

红外线检测下,机身表面最高温度来到40℃左右。大部分热量集中在屏幕下方,不影响键盘和触控板使用。

解决了散热问题,让我们把关注点放在性能上。虽然整体上灵耀14 2025的性能释放数据中规中矩,但对于轻薄本而言,能够在平衡便携、散热的前提下,获得更好的工作体验更为重要。

核显Arc 140T部分,通过3Dmark Speed Way,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3DMark Fire Strike Ultra,3DMark Time Spy ,3DMark Time Spy Extreme测试,可以看到Intel Arc 140T GPU表现与Core Ultra 100H系列相当,这是因为使用了同一架构的缘故。

因此这一代灵耀14 2025在游戏性能上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在1080p分辨率中等或者低画质下,可以流畅的运行部分主流游戏。

AI性能表现则已经成为了笔记本测试的必备环节,在更新华硕大厅之后,灵耀14 2025也一步到位具备端侧AI的功能,点击华硕大厅左下角的小硕知道即可展开部署,整个过程不需要复杂的操作,端侧AI一气呵成。

安装完成后,小硕知道扮演了类似Copilot的工作,笔记本的基础设置就可以通过自然对话来实现,比如向小硕知道要求调整屏幕亮度、控制扬声器音量,都不必专门去调用设置,直接在对话框中解决。不过小硕知道的自然语义了解目前还没有这么顺畅,似乎要触发一定程度的关键词才能召唤出对应功能。

即便如此,能够同时提供本地与联网AI加速的小硕知道可以很好的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在离线模式下,依靠酷睿Ultra 9 285H的AI加速,就能协助总结文档内容,在短时间内给出准确的总结。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看到iGPU全负荷运作,酷睿Ultra 9 285H对AI加速已经提供了很好的调用。

如果让小硕知道联网,灵耀14 2025还能做到更多功能,不需要打开额外的页面,就可以通过简单的语言组织实现文生图,连部署Stable Diffusion的工作都省略了。

让我们回到AI测试环节。这里我们使用了UL Procyon AI Text Generation Benchmark作为文字AI文本测试参考,在文本生成测试中包含了Phi-3.5-mini-3.8B,Mistral-7B-v0.2 7B,Llama -3.1 8B,Llama-2 13B。同时也对显存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只有在16GB以上显存才能实现Llama-2 13B的测试。

得益于灵耀14 2025的32GB LPDDR5X-7467,四个应用场景都达到了可用的程度。例如Phi-3.5-mini-3.8B中,可以实现20.58 Tokens/s的速度,Mistral-7B-v0.2 7B中也做到了13.13 Tokens/s,已经能够确保在离线的状态下,获得流畅的AI文本生成体验。

在Procyon的AI Image Generation Benchmark Stable Diffusion 1.5 FP16与INT8测试中,灵耀14 2025生成图片的速度分别为19.17 s/image和15.755 s/image。

常规的影音编辑亦是如此,通过UL Procyon可以看到灵耀14 2025在图片和视频编辑上有不错的水准。与此同时,在渲染方面,核显Arc 140T GPU也展示了足够的实力。

最后值得一提灵耀14 2025的续航表现,在PCMark 10办公模式下,灵耀14 2025以50%屏幕亮度,标准模式运行,笔记本续航可以接近14个小时。同时在实际体验中,灵耀14 2025使用起来没有任何续航焦虑,配合离电状态下酷睿Ultra 9 285H流畅的性能表现,用这款笔记本来覆盖将近2个工作日不看电池电量脸色,体验非常优秀。

写在最后:吸引力拉满的全能轻薄本

华硕灵耀14 2025证明了Arrow Lake-H能够很好的兼顾续航与性能表现,轻薄的模具下就可以拥有超常的发挥,相对于更注重便携与核显性能的Lunar Lake也毫不逊色。

在实际使用中,华硕灵耀14 2025给足了面面俱到的体验,比如细致且直观的华硕关键,一步安装部署的小硕知道,方便的氮化镓充电器,隐藏式数字触控面板,都让人对这款笔记本好感倍增。

作为一款国补后只需要5999元的机型,华硕灵耀14 2025的表现让人出乎意料,甚至有些全能。一款轻薄本能够很好的兼顾颜值,长续航,1.19kg的轻薄便携性,并对性能释放有很好的控制,还拥有一块专业水准的2.8K 120Hz OLED屏幕,实在找不出什么拒绝这款笔记本的理由。

来源:爱极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