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又添新地标!上海最大天幕穹顶就在这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9 07:33 1

摘要:就算老上海人,也难以将眼前的东台路和记忆中的马路重叠起来。曾经拥挤逼仄的古玩花鸟市场,变成了一条开阔马路。路两边,三幢高矮不一的甲级写字楼“太平洋新天地”拔地而起,其裙房则错落有致,成为体验式商业的新载体,几栋楼之间由目前上海最大的6500平方米全景穹顶天幕连

文汇报记者 袁婧 摄

今天(29日),新天地东台里开业了。随着这处8.8万平方米开放式商业空间正式拉开帷幕,“大新天地”片区概念愈发有了实感。

就算老上海人,也难以将眼前的东台路和记忆中的马路重叠起来。曾经拥挤逼仄的古玩花鸟市场,变成了一条开阔马路。路两边,三幢高矮不一的甲级写字楼“太平洋新天地”拔地而起,其裙房则错落有致,成为体验式商业的新载体,几栋楼之间由目前上海最大的6500平方米全景穹顶天幕连接。

“新天地项目规划之初,就有明确的愿景目标,以中共一大会址、太平湖为中心,打造一个集生活、工作、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综合性城市中心社区。”在瑞安新天地高级商业总监李振辉眼中,上海新天地就像人一样不断成长,从活化利用石库门建筑、满足城市功能,到成为文旅商体展联动发展的“新秀场”。新天地区域的“新”,离不开各方协同治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

以人为本贯穿商业空间设计

黄昏时刻,走进新天地东台里,几座商务楼的裙楼通过连廊连接,成为商业载体。向中庭看去,几家餐饮店率先投入试营业,一楼的比萨店,沿着街角设置外摆位,暖色灯光从蓝白色遮阳篷下倾泻而出,和落日后的蓝调时刻相呼应,释放出温暖而闲适的意境。

露天商业、外摆位是上海新天地的标志之一。上世纪末,设计师们规划新天地南北里时,对于步行街的宽度有过讨论。究竟是保留石库门弄堂的原尺度,还是拓宽空间?总设计师本杰明·伍德拍板:能看见对方眼睛的距离,就是新天地南北里的空间尺度。这样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贯穿于新天地项目始终。随着社会发展人们需求的丰富,对商业的规划,自然从一条弄堂拓展至一条马路。

李振辉说,新天地现有商业体一直在提升业态丰富度,特别是在夜经济方面下了功夫,客流量增长明显,近来每天约有10万人次前来,去年底太平洋新天地3栋写字楼投入使用后,增加了办公人口,比如,全球著名传播集团阳狮集团包括旗下子公司全部入驻太平洋新天地T1大厦。人们更看重生活体验,新天地东台里更为舒朗的空间设计,就能满足此类需求。

新天地东台里以东台路为轴心干道,环绕5栋商业楼,西侧靠近新天地湖滨道、石库门区域主打潮流运动与时尚鞋服,东侧靠近高尚住宅区相对静谧,汇集高端美妆、护肤体验及生活方式品牌,并延伸至美体理容、运动健身、悦己生活等业态。

为配合新天地东台里开业,即日起至国庆节期间将举行“新天地玩车节”,配套玩车市集、超25场音乐表演。李振辉介绍说,湖滨路连接东西两侧的商业空间,功能上互补,逛完熙熙攘攘的石库门街区,可以来到东台里打卡节展市集,将大幅提升大新天地区域夜间消费内容供给的多样性,提升商圈停留时长与消费黏性,助力夜间经济发展。

老地方长出新故事

上世纪末的东台路,曾是上海首个文物监管旧工艺品市场,以古玩、花鸟市集闻名,一度是老外们必打卡之地。今年上半年,上海国际花展期间,改造后的东台路首次以“东台好市·花语集”回归公众视野。

追溯历史,太平桥地区自上海开埠以来就是多元文化碰撞交流、商贾云集之地。从新天地东台里的命名不难看出,传承东台路历史文化也是这个商业体使命的一部分。文化与商业如何平衡,是每个城市更新项目都要面对的课题。“让老地方长出新故事,让新空间接住老情怀。”李振辉这样解读。

该项目为保留历史回忆花了很大力气,比如对区域内章太炎故居、喇格纳小学的保护性利用,在保留建筑形态的基础上,瑞安新天地还找来历史顾问,挖掘建筑背后的故事;与艺术家、文化团体合作,从历史中提炼文化意象,进行艺术加工;选择商铺合作伙伴时也颇为讲究,“尊重在地文化的同时,把商业做得有趣”。

譬如,新落地的“东台集珍”公共艺术展,把新天地东台里首层商业街面的16扇门转化为展示空间,展览以东台路的历史脉络为创作灵感,邀请历史学者、插画家、声音艺术家与数字交互设计师等,用12段珍物故事串联并阐释独特的“东台”文化,呈现一座可游、可逛、可互动的露天历史文化档案馆,让东台路的记忆在互动中流动、更新与传承。李振辉透露,太平洋新天地T2大厦也有望新增一处艺术空间,正与顶级艺术机构洽谈。

本世纪初开业的新天地项目,之所以成为一处特别的地方,不仅游客爱逛,本地人也爱逛,文化内核对于商业空间保持活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次开业的新天地东台里,为人们提供了什么样的文化空间?记者在探访中偶遇一群年轻人,站在露台上开嗓练声,原来,这里是沉浸式剧场星空间63号·叙界空间,全新独家剧目《梅尔泉》将和新天地东台里一起“开张”;就连电影院、KTV也纷纷引入AI技术,这片区域内的文化供给有了明显的时代气质,为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注下鲜活一笔。

“打包式审批”商户入驻加速度

各种创新供给的背后,离不开黄浦区政府与淮海中路街道的支持。

据淮海中路街道社区管理办主任施天明介绍,东台路是一条市政道路,开办市集、快闪活动等均需要遵循规定进行报批。“街道牵头召集相关部门,针对集市活动审批流程优化想办法。”施天明介绍,目前市集审批流程和频率都实现了改革创新,在街道与多个区级部门“组团式”服务下,优化了备案材料清单,通过数据共享核减重复材料7项,建立跨部门联席审批机制,将集市的申报审批频次从每月一次降为一年一次。这种“打包式审批”的创新服务,在街道内形成了“标准化备案模板+动态监管”模式,使辖区内其他企业也能参照获益。

新的载体与空间,这更考验街区治理的水平和能力。施天明以新天地区域外摆位治理实践为例,“在区级外摆位规范性指导文件的基础上,物业要求商铺签订承诺书,落实主体责任”,物业会下发“一店一档表”,详细记录外摆位的位置、类型、数量、管理人等细节。成熟的管理机制托底,新天地东台里商铺外摆位超六成。

此外,街道营商办在走访企业时获悉,新天地东台里有一大批店铺要进行开业审批。“街道组成营商服务专班,干部人事办、管理办、营商办牵头协调,市场所、综合行政执法队、城建中心等部门参与,组团为企业提供服务。”淮海中路街道营商办主任裔智超介绍,通过推行小型工程24小时极速备案与材料清单容缺受理机制,并提供从装修备案到开店后的一站式全包指导,截至目前共助力80余家店铺企业完成装修备案。

今年底,太平洋新天地写字楼整体入驻率将超过60%,均为高能级产业企业;新天地东台里首批入驻餐饮不乏首次进入上海核心商圈的区域首店或全新概念店,多家国际一线运动品牌高规格门店、全国首店等也纷纷选址于此,海蓝之谜、赫莲娜等一系列高端美容护肤品牌也将入驻。大家所奔赴的,是对于大新天地板块的信心。

来源:文汇AP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