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的历史,纵使用最冷静的目光去看,总有那么一丝让人心里发凉。历史学者在翻阅那些旧档案时,无数细节像针扎在心里。日本,曾经在古代对中国充满敬仰,模仿中国的礼法、文字、建筑。彼时,遣唐使漂洋过海,抱着学习的赤诚,可谁又思忖过,这种仰慕后面会藏着野心?什么东西一旦
日本的历史,纵使用最冷静的目光去看,总有那么一丝让人心里发凉。历史学者在翻阅那些旧档案时,无数细节像针扎在心里。日本,曾经在古代对中国充满敬仰,模仿中国的礼法、文字、建筑。彼时,遣唐使漂洋过海,抱着学习的赤诚,可谁又思忖过,这种仰慕后面会藏着野心?什么东西一旦变质,还能恢复原貌吗!
但到了十九世纪末东亚风云变幻,日本迅速变换了脸。甲午战争横空出世,多少中国人从未预料到自己的邻居会打到家门口?有的人说这叫野心,有的人觉得是时代大潮。可是据新近解密文件,日本战略核心其实早已不在“学习”,而是要做东亚的主导者。国家自信心与侵略性同步膨胀,这种膨胀让他们陆续启动了侵华的计划。日本人对满洲的觊觎,并非臆想,实地勘察报告显示,东北的矿产、粮食、战略地位,能支撑帝国战车滚动多年,信息不是空穴来风。
关东军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便在东北盘踞,修地下堡垒、储存军备,不断加强筑垒。谁见过这么固执的敌人,宁肯牺牲本土也不放弃满洲?军方高层开会纪要被曝光,观点极其罕见——把满洲比作咽喉,失了必死。“满洲计划”顶层设计变得越来越极端,什么用以反攻、以战养战的说法,出自军部高官谈话录。驻屯兵力一度高达七十多万,工事里藏着武器精良的精锐和数不清的后备物资。
时间转到1945年,二战进入最后阶段。苏联突然打破沉默,八月九日清晨出兵,毫无征兆。在莫斯科,电报来往急促。苏联157万兵分两路,关东军被困在东北隔绝地区,无路可逃。几天时间,战局趋于崩溃。官方公布的伤亡数据在一周内暴增,据联合国战后调查,至少五万日军于短期内战死,剩下的多是无法再战的老兵和病号。谁能想到,看起来已经瓦解的残兵,竟还憋着后手?
“焦土计划”是他们的最后一招。从外部观察,这是一种近乎绝望的疯狂。日军从地下实验室取出培养好的老鼠,带病的家伙被投进粮仓,各种有毒细菌和药物混杂在粮食里,甚至不止一两种。据新近公布的苏联内务部备忘录,这些细菌传播速度极快,鼠疫在内蒙古东部爆发。当地医院记录曾显示3天内病例数剧增2倍。苏军损失五万人,仅据苏联官方战时医疗报告,实际死亡可能更高。东北地方志也有记载,被波及的中国老百姓人数远超官方数字,死亡和感染者难以统计。各地医院溢满了病人,老乡们谈“满洲鼠疫”色变,每个人都想知道,这是天灾还是人祸?
日军留下的地下工事里散落着被污染的物资。据参与现场勘查的苏军工程师回忆,粮食堆里老鼠横行,卫生防疫队的措施变得一团糟。这种做法让斯大林无法容忍,官方档案提及高层震怒,大批俘虏被直接送往西伯利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流放不是直接处决,而是慢性折磨。苏联档案中的“西伯利亚关东军移送表”,印证了这批人下落。那里的冬天温度低到零下五十度,俘虏挖煤采石,存活率极低。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统计,九成以上战俘永远留在了冰原。有人后来质疑,这做法算不算变相报复?还是已无法分类清楚。
整个流程远没有正义与邪恶简单分明。如果你站在日本一方,他们也许会声称,是“战时非常措施”。反观受害方,这就是滑向灭绝的疯狂,苏联和中国民众几乎无力反击。联合国战后特别调查组曾收集大量资料,鼠疫流行期间,医疗资源崩溃,东北多地被隔离,官方只能逐步清理。这些细节,历史记载、民间口述,都不是空穴来风。
有一些人主张,日本当时已是穷途末路,就算放过他们,他们也翻不出什么浪花。但实际上,战后日本在经济上迅速恢复,靠援助和技术进步转型,21世纪还成了经济大国。这是不是意味着错误只要遮掩得当就能翻篇?但说不定,如果那批关东军没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东北鼠疫还会不会更早结束?
反过来看,苏联手段是不是过于严苛?把关东军俘虏送去西伯利亚,有点一刀切的味道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