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进攻美团,和以往外卖大战有什么不一样?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24 20:47 1

摘要:一个加码补贴,另一个缩短账期;一个讽刺对方的仓配体系应该进入历史垃圾堆,另一个回应不要打口水仗,多关心社会价值;一个有规模护城河,一个有凌厉的攻势;双方杀得有来有回。

文 | 市值榜,作者 | 何玥阳,编辑 | 嘉辛

外卖市场的剧情,每天都在更新,最新剧集是刘强东亲自下场送外卖、请骑手吃火锅。

京东与美团在外卖市场的争斗,无疑是2025年大厂最受关注的事件之一。原本井水不犯河水的两家,如今成了各种意义上的死对头。

一个加码补贴,另一个缩短账期;一个讽刺对方的仓配体系应该进入历史垃圾堆,另一个回应不要打口水仗,多关心社会价值;一个有规模护城河,一个有凌厉的攻势;双方杀得有来有回。

一、外卖攻守战:骑手、商家、用户、舆论

外卖最基本的三要素:骑手、商家和用户,京东从这三个方面发起了凶猛的进攻。

用户维度,京东外卖高举补贴大旗,以百亿补贴强势入场,满8减7、满11减10的优惠券大手笔放送,比外卖平台常见的满20减5、满30减8,门槛更低,优惠也大得多,算下来四五块钱就可以买一杯库迪咖啡。

不会有人拒绝送上门的羊毛,补贴策略虽然老套,却实在是经典有效。

除了省,“快”也是用户对外卖的优先需求,同样是美团的优势所在,在配送时间的维度上,京东外卖不容易有明显的优势,做到和友商同一水平已经很好了。于是,京东外卖又在超时赔付方面给了保障——超时20分钟免单,免单的力度明显要大于美团一般情况下的超时赔付。

骑手方面,京东广纳人才,计划未来三个月内,招聘10万名骑手。最具杀伤力的是,京东外卖为骑手缴纳社保,这也是京东外卖受到支持的重要原因。此外,京东还喊出帮助骑手的对象解决就业,在“社会责任感”方面又赢下一分。

也有声音认为,对骑手来说,保收入比交社保更重要,“一顿吃饱”还是“顿顿有得吃”二选一的话,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后者。于是京东外卖又提出“保单量”“鼓励骑手在各个平台自由接单”。

再加上达达的骑手,京东外卖开疆拓土中的运力资源得到了一定的保证。

再就是供给侧的商家了,策略也很简单粗暴——低佣金,早期是0佣金,有媒体报道称,2025年5月前入驻的品质堂食商家全年免佣金,长期佣金率不超过5%。

那么,京东外卖的政策能给商家带来多少利润呢?在4月份参加2025中国连锁餐饮峰会时,京东外卖方发表了《京东外卖百万单,1单盈利顶6单》的主题演讲。

而按照美团官网所公布的信息,美团外卖商户的技术服务费,也就是实际佣金为6%-8%,如果京东外卖长期佣金率5%来算,差距似乎没有那么大。

这场巨头之争,除了用户心智、运力网络和商家生态的博弈,最大的看点莫过于舆论战了。

一方讽刺“狗急跳墙”“你的东东再等等”“与其造谣引流,不如兑现承诺”,另一方指责“抽佣太多”“算法压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早日回头是岸”。

三方面齐发力,京东外卖单量增长迅速。上线40天时,京东外卖订单量突破100万单,4月15日,单日订单量跃升至500万单,增速显著。舆论战升级后,“京东外卖崩了”成为热搜。4月22日晚8点19分,京东外卖当日订单量突破1000万单。

想当初,刘强东和王兴作为腾讯系的两巨头,在2017年乌镇饭局上分坐在马化腾左右的时候,两个人应该也不会想到线上电商与线下即时零售、远场电商与近场电商会打一场近身肉博之战。

京东和美团,都是在各自领域久经沙场的老兵,这一次的短兵相接,会如何改写即时零售的格局?

二、京东做外卖,意在即时零售?

京东CEO许冉在接受晚点LatePost采访时表态:“外卖是一个宽广赛道,完全容得下多个平台。”

而王莆中的看法是,即时零售发展如火如荼,尤其是在生鲜、酒饮、3C数码、药品……等品类的进展进度远超预期,美团非餐饮品类的订单突破1800万单,这是京东急了的原因。

简单来说,就是京东以攻为守。

一个没有争议的点是,即时零售的市场很大。《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即时零售规模达6500亿元,预计2030年将超过2万亿元。

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首席专家、研究院院长李鸣涛曾提到,未来,传统化电商、直播电商、即时零售各占1/3的市场份额。增量最明显的自然是即时零售。

平台在即时零售里最核心的能力是系统调度能力,也就是算法能力。而快递更考验基于全国市场的基础设施能力,如仓、车。即时零售是多点对多点,快递是一点对多点。二者具有很大的差异。

外卖是即时零售里频次最高的场景,既是多点对多点调度能力最好的练兵场,也是流量的最佳入口。

传统电商无一例外,都走到了缺流量的局面,纷纷尝试用直播、AI破局,但囿于本身不具备娱乐性,仍然是以直接需求带动增长为主。

外卖和即时零售都是直接需求,并且与京东主站的用户重合度并不高,因此,京东落子外卖,意在补足本地生活服务链条,形成“全品类+即时配送”的闭环,与生鲜、医药、商超等即时零售业务协同,是战略性的一步棋。

2022年,时任京东零售 CEO 的辛利军就表示过考虑进军外卖市场。2024年,京东从美团挖来两位重量级人物:原美团核心高管郭庆和外卖业务骨干杨文杰。

郭庆是原美团最高决策机构S-team成员,先后负责美团住宿、门票度假、民宿等业务,是王兴的得力干将;杨文杰则是美团外卖的元老级人物,曾担任美团外卖业务发展部总经理。

这两位关键人才的加入,意味着京东布局外卖、押注即时零售已经箭在弦上。

据36Kr报道,2023年底,郭庆就频繁现身达达,并密集与中高层管理者交流。而京东为了挖来郭庆,投资了郭庆的橡鹭科技——一家做炒菜机器人的公司。

2024年,京东APP推出“秒送”频道,设置了外卖功能入口,为正式上线外卖业务奠定了基础。

2024年9月,京东从沃尔玛手中购得达达9.3%的股权,持股比例上升至63%。2025年1月,京东宣布拟私有化达达集团,进一步整合资源,为外卖业务做准备。

从人事、运力多方面的布局可以看出,加码即时零售对京东的重要性。

但从外卖打法上来看,京东的发力点并没有什么新意。靠补贴来吸引商家和用户,就是十年前百度外卖、美团在开荒时代的打法。

外卖早就不是开荒时代了。只有在人群聚集的地区,外卖才能形成有供给有需求的有效市场,而这样的地区既没有美团也没有饿了么还是空白的概率极低。而且,美团外卖业务的增长要归功于拼好饭业务,这也不符合京东做“品质外卖”的定位。

遵循着别人的规则,在别人的地盘上抢东西吃,是很难的。

拼多多、抖音做电商为什么能行,百度搞AI电商为什么不行,原因是一样的。拼多多、抖音或是找到了找新人群,或是创造了新模式,都是在新的体系下掌握话语权,而百度没有。(百度重拾电商:要发现新大陆,得扔掉旧地图)

京东外卖最大的差异点在于“品质堂食”外卖,这是餐饮行业的超级痛点。如果能坚持这个定位,并且在把控方面,明显优于美团和饿了么,能够形成错位竞争,机会会更大。当然,也会更难,比如供给密度问题,如果无法突破品质与规模的矛盾,补贴退潮后恐难持续。

三、美团无视外卖之争,以闪购反击

“京东不是第一家想做外卖的公司,也不会是最后一家”,从群雄逐鹿的草莽时代,到流量巨头想分食外卖蛋糕,美团也是身经百战的玩家。

面对京东的强势入局,美团的动作同样是以攻为守。美团没有过多在外卖领域与京东缠斗,甚至有点“不在意”,反而是加强在万物到家的闪购长板。

据光子星球的报道,最近美团外卖的反馈并不强,“管理层上,莆中在战略上的表态那么轻蔑,执行层上,我们的考核压力没有变大,老板都不慌,我们慌什么?”“相比饿了么、抖音外卖,京东入局后的反响没有那么强烈。”

每个人的口味不同,外卖平台需要尽可能地把所有的商家装进自己的平台,才能够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长尾商家生命周期更短,换了一茬就要重新地推、维护。

中长尾商家,在一定程度上是美团外卖的护城河,地推铁军就是维持中长尾商家的核心能力。再加上前面提到的算法和运力调度侧建立的优势,因此,相较于供给侧,美团更大的担忧来自于需求端的流量,因此对抖音的进攻更加敏感,动作也相对激进。

在外卖领域,既要保证骑手收入,又要降低商家负担,还要用户不付出额外的成本,那就需要整体运行效率有非常大的提升,或者是平台持续亏钱补贴,不管是哪一方面,都有相当大的难度。

所以,美团选择将动作集中在加强长版上,4月15日,正式发布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将其定位为“24小时陪伴消费者的新一代购物平台”,联合全国近3000个县市区旗的零售商、品牌商与本地中小商家,为消费者创造“闪购一下,30分钟好货到手”的购物体验。

早在2018年,美团闪购就在内部上线了,早期依托外卖履约网络,配送的非餐品类较少,比如充电器等应急需求,经过7年的发展,美团闪购的品类逐渐扩充到多个板块,包括蔬菜水果、酒水饮料、休闲食品、美妆护肤、潮流玩具、运动用品、母婴用品、宠物用品等,甚至是大件的家电,也可以配送。

从应急商品到日常商品,美团闪购培养起了“30分钟可以收到万物”的心智,不管是对商家还是对用户来说,都多了一个选择。

当然,决定即时性需求和计划性需求各自规模的,不仅仅是供给侧的品类,还有价格。

电商最开始能够冲击线下零售,很大原因是改变了从供应商——经销商——二级经销商——零售商——用户的传统供应链路和利益分配链路,消费者愿意牺牲时效性,来换取更大的实惠以及更多的选择,毕竟线上是无限货架。

现在的即时零售更多的是依托线下零售+骑手配送,时间和成本的账,还需要再细算。

未来,即时零售或许会能够对更上游的供应链实现重构,那将是美团和京东面临的更长远的课题。

来源:钛媒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