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存天理灭人欲"这一点上,王阳明似乎和朱熹在提法是一致,但是两人的内函和境界然不同,甚至产生激烈的碰撞。
当今世人一听到"存天理灭人欲″就反感排斥,感觉到儒家冷酷无情,没有人性?
在"存天理灭人欲"这一点上,王阳明似乎和朱熹在提法是一致,但是两人的内函和境界然不同,甚至产生激烈的碰撞。
天理和人欲的理解是朱熹理学和阳明心学的核心争论点。
首先什么是天理?
朱喜认为天理就是事事物物共同尊守的规则和人伦道德。
阳明认为天理就是真理,是天地万物三界六道运转的大道规律,是大道造化万物,哺育众生的上善上德品质。天理是先天智慧,是创造万物本源动力。
什么是人欲?
朱熹认为:人欲就是人性对钱权名利爱恶恨的各种欲望。
这些欲望是低级丑陋而邪恶的。只有把这些欲望,用规则伦理规范和消天掉,天理才能统治规范人们的思想,社会才能正常运转,近而实现至善大同社会。
阳明认为人的欲望是天性使然,事事物的生长是天性使然。
慈悲心上善心就是造福众生,福泽社会,满足人性的生理和物质需求,使社会越来越好。
灭人欲,不是消灭人性的各种欲望,而是消灭人的私心私念,建立公心,善心,慈悲心,利人之心。
在去私心私念的过程中,在修心修德中,积累上善上德能量,达到明心见性,开悟,最终获得大智大慧,实现去人欲存天理。
我们看王阳明在《传习录》中的论述,先生曰:“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然亦未尝离却事物。本注所谓‘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者得之”。
王阳明首先批判朱熹"在事事物物上求真理是义外也″。
真理天理至善的追求,是通过在社会中,明德亲民修心修德一步一步实现的,你朱喜妄想通过格物研究事物而求得天理,那真是在舍本求未,舍内求外,离题万里!
王阳明又说"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者得之″。
天理之极,就是至善良知,就是终极智慧和真理。
人欲之私,就是私心,私念,损人利己的思想;绝不是人的欲望天性。
而无一毫私欲,就是把私心彻底根除,实现圣心佛心道心,这就是存天理灭人欲!
来源:无名玄兵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