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3日至24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北京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北京文化论坛在京举行。今年,该论坛首次创新举办重要成果发布活动,发布了一大批重要文化成果,更好地促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
新重庆-重庆日报 首席记者 韩毅
9月23日至24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北京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北京文化论坛在京举行。今年,该论坛首次创新举办重要成果发布活动,发布了一大批重要文化成果,更好地促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
论坛现场。受访者供图
该论坛今年发布的成果科研分量重、行业价值高、辐射效应大,主要呈现三个特点:
创新性突出。如,发布的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中华古城数字图谱集成”工程等项目,运用数智化技术革新历史文化的保护、研究、传播方式,形成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示范性实践。
突破性显著。如,发布的《人工智能服务未成年人伦理规范共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视频通讯社与12个国家主流媒体达成新闻服务合作等项目,直面发展瓶颈问题,通过机制和模式创新助推行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引领性鲜明。如,发布的第四届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大赛、“科学家精神和科学文化主题文库”出版工程、中国科学院北京同步辐射装置X射线吸收谱技术助力原子级解析宋代青白瓷呈色机理等项目,从技术落地和理论创新维度,深度践行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新路径,提供了文化创新创造的鲜活样本。
其中,发布的《从倡议到实践:2024中外文化交流报告》提出,2024年是中外文化交流高质量发展之年,在理念引领方面,以系列全球倡议为代表的新时代中国主张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活力,也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提供了“以文明对话破解全球赤字”的中国答案;在实践拓展方面,2024年中外文化交流正在形成多维立体发展的新格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持久文化动力。
展望未来,该报告称,中外文化交流正迈向繁荣兴旺的新阶段,中外文化交流将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愿与各国携手,以文化交流为纽带,以文明互鉴为桥梁,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为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不同文明和合共生贡献智慧和力量。
此外,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在该论坛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上还发布了《文化产业投融资研究报告》。
该报告认为,2024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从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丰富多元供给、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发力,各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以制度创新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新一代技术创新持续赋能,为产业升级带来新动能。文商旅体深度融合,持续催生新模式。与此同时,随着文化自信日益增强,全球传播网络持续扩张推动我国文化出海实现全面升级,形成全球影响力与产业价值双提升的新格局。多措并举下,推动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该报告指出,文化产业在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的过程中将呈现四个趋势:文化产业供需两端协同发力、体制机制改革与要素市场建设联动发力、文旅赋能城市更新和文商旅体融合协同、文化出海战略将持续深化。
报告认为,当前文化产业正迎来战略机遇期,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文化产业投融资活动也日趋活跃。但是,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存在三方面挑战,制约产业与金融向更高水平发展。一是当前A股上市文化企业综合经营表现未能有效反映文化科技融合、文化旅游融合等新业态的良好发展态势,影响市场价值评估的效率;二是在文化科技企业的培育机制方面,仍存在政策与金融支持衔接不足、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三是多元退出机制有待落地。
为此,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应补足短板,与文化产业协同并进,需进一步完善从促进投资到畅通退出的政策支撑体系,深化财政金融协同,撬动文化产业投资,激活文化消费;完善多层次综合投融资体系,健全重点围绕文化新质生产力赛道的文化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鼓励私募股权基金参与企业并购,推动S基金市场发展,推动文旅REITs发行,进一步提升资本要素保障能力。
来源:新重庆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