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高纯电子气体和半导体前驱体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5 11:23 1

摘要:大连科利德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高纯电子气体和半导体前驱体生产线建设项目”拟在大连生产基地实施,建成后将形成电子特种气体 1,416.00 吨、半导体前驱体材料 73.00 吨。本项目计划建设期 3 年。

1、项目概况

大连科利德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高纯电子气体和半导体前驱体生产线建设项目”拟在大连生产基地实施,建成后将形成电子特种气体 1,416.00 吨、半导体前驱体材料 73.00 吨。本项目计划建设期 3 年。

本项目拟投资金额为 33,315.96 万元,包含设备投资 16,910.80 万元、铺底流动资金 6,914.00 万元、工程建设投资 6,285.16 万元、土地投资 2,046.00万元、预备费 1,160.00 万元。

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提升核心产品产能,推动公司主营业务规模及盈利能力增长

高纯三氯化硼主要应用于半导体制造中的掺杂、刻蚀等核心工艺环节,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光伏及 LED 等领域内均具有广泛的应用,拥有较为丰富的应用场景和较强的不可替代性。高纯三氯化硼是公司的核心产品之一,通过承担国家 02 专项,公司 6N5 级高纯三氯化硼的产品纯度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成功应用于台积电 12 英寸 5nm 集成电路制程,目前公司的主要市场竞争者包括大阳日酸、日本昭和电工等国外厂商。

大连科利德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少数实现高纯三氯化硼产业化的企业,目前拥有高纯三氯化硼产能 500 吨/年,近年来抓住我国半导体产业国产替代的市场机遇,不断加强下游客户的导入,市场销售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公司高纯三氯化硼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但受限于合成产能有限、产品认证周期相对较长等因素,目前公司高纯三氯化硼主要配套下游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市场,若不尽快进行产能的扩张,将不利于公司推动其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光伏、LED 等领域的业务开拓,阻碍公司主营业务的发展。

(2)进一步丰富电子特种气体产品体系,提升综合配套服务能力

公司成立之初即专注于电子特种气体研究,经历二十余年的发展,公司突破了电子特种气体领域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电子特种气体不断扩展,目前主要产品已经覆盖了超纯氨、高纯三氯化硼、高纯氧化亚氮等数十种电子特种气体。

近年来,随着公司技术实力的不断增强,公司电子特种气体类型不断拓展,但与林德集团、液化空气集团等国外龙头电子特种气体厂商相比较,公司整体产品组合相对单一,不利于公司充分利用积累的优质客户资源,因此公司的产品丰富度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利用我国半导体产业国产替代窗口期,提升公司发展潜力

半导体产业是全球大国间的产业竞争重点领域,随着我国半导体产业的蓬勃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制约逐步升级。因此,提高以电子特种气体、半导体前驱体材料为代表的上游关键支撑材料的内在自给能力,实现国内半导体供应链的自主可控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我国电子特种气体及半导体前驱体材料的国产替代迎来窗口期。

半导体产业作为国家大力扶持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体系的不断完善,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产业链生态不断完善,为我国电子特种气体及半导体前驱体材料在国产供应链中的导入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环境。

3、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政策基础

电子特种气体及半导体前驱体材料作为上游关键支撑材料产业,其发展直接影响到下游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光伏、LED 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因此,国家及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推动我国高纯半导体材料行业健康发展,从而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2)高纯半导体材料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市场基础

近年来,高纯半导体材料及其下游行业均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为本项目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从而为本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充足的产能消化基础。首先,根据 SEMI 数据,2020 年我国电子特种气体行业市场规模为 173.6 亿元,同比增长 30.13%,2016-2020 年期间复合增长率为 15.37%,预计 2025 年市场规模将提升至 316.6 亿元,2020-2025 年复合增长率为 12.77%;

在半导体前驱体材料市场方面,我国是半导体前驱体材料主要市场之一,根据 Global InfoResearch 数据,2021 年我国半导体前驱体材料市场规模为 5.94 亿美元,预计 2028年将达到 11.57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9.99%。其次,在下游市场方面,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光伏、LED 等领域均为我国大力发展的领域,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随着产业规模以及国产替代趋势进一步扩大,将有效推动本项目电子特种气体及半导体前驱体材料的市场需求增长。

(3)较强的技术转化能力及产品研发基础,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电子特种气体及半导体前驱体材料的产品质量要求较高,对厂商在产品制备技术、产品检验技术和洁净灌装、包装物及瓶阀处理技术等核心技术方面均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通过长时间的技术积累,方能落地新产品的产业化应用。在技术实力方面,公司先后承担并完成了 6 项国家级、6 项省级以及 5 项市级重大科研项目,主导制定了国家标准 2 项、团体标准 10 项,攻克了电子特种气体和半导体前驱体材料产业关键共性技术。

公司自成立以来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了高纯三氯化硼、超纯氨、高纯氧化亚氮、高纯一氧化氮、高纯丙烯、高纯乙炔、高纯二氧化碳、高纯电子混合气体等一系列电子特种气体产品,具有较强的技术转化能力。

在产业化生产方面,公司多年来在电子特种气体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规模化生产经验,在电子特种气体生产线建设、工艺选择与改进、规模化生产交付、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安全环保生产管理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已成功建设并运营多条生产线,为本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积累了丰富的产业化经验。

(4)丰富的优质客户资源,为新产品的销售推广提供了重要支撑

经过多年的行业沉淀,在供应链加强自主可控、原材料国产化替代的时代背景下,公司凭借优质的产品性能及服务,目前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优质客户资源。一方面,上述优质客户均为行业内大型知名企业,对电子特种气体及半导体前驱体材料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良好的前期业务合作,将为本项目新增产品的市场推广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对上述客户的产品导入应用案例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有利于公司开拓潜在客户、现有产品的新应用拓展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及应用推广,在公司与现有客户加深业务合作领域的同时,有望与其他潜在客户建立业务联系,进而拓宽本项目产品的市场覆盖面。

目前,公司集成电路领域客户主要包括台积电、大连英特尔、中芯国际、华润微、长江存储、长鑫存储、华虹宏力等;新型显示领域客户主要包括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股份、天马微电子、维信诺、友达光电、龙腾光电、超视界等光伏领域客户主要包括晶澳科技、晶科能源、爱旭股份、阿特斯、东方日升等;LED 领域客户主要包括华灿光电、三安光电等。此外,公司产品还长期供应于林德集团、液化空气集团、大阳日酸、默克集团等外资气体巨头。

4、项目建设方案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大连市普湾经济区松木岛化工园区纬一街东街、瑞康化学北侧,拟建场地地块面积 40,674.20 平方米,公司已取得募投项目用地的《不动产权证书》,证书编号为辽(2022)大连普湾不动产权第 11900119 号。

5、项目涉及的环保问题

本项目已取得大连市生态环境局出具的《关于对高纯电子气体及半导体前驱体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准决定》(大环评准字[2023]000010 号)。

6、电子特种气体及半导体前驱体材料下游市场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集成电路市场

①新兴产业推动我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近年来 5G、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2015-2021 年期间,我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从 3,609.80 亿元攀升至 10,458.3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9.40%。其中,集成电路制造环节增长最快,2015-2021 年期间,市场规模由 900.80 亿元增长至 3,176.3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23.37%。

②中国大陆成为晶圆制造产业转移重心

全球半导体产业正在经历从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向中国大陆转移的阶段,中国大陆正在成为全球半导体产能第三次扩张的重要目的地。据统计,2017-2020年全球投产的半导体晶圆厂约为 62 座,其中 26 座设于中国,占全球总数 41.94%。

根据 IC Insights 数据,2021 年我国国产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占我国集成电路总市场规模的比例仅为 16.7%,占全球集成电路市场规模的比例仅为 6.1%;预计到 2026 年,我国国产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占我国集成电路总市场规模的比例将攀升至 21.2%。从全球半导体三次产业转移的经验来看,本次产业转移也将给电子特种气体及半导体前驱体材料等原材料支撑产业的快速进步带来巨大机会。

③我国政府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集成电路行业发展

集成电路产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在高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制高点。为鼓励和支持集成电路行业发展,我国政府相继推出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集成电路行业发展,为促进我国集成电路及相关配套产业链发展营造了有利环境。

(2)显示面板市场

①终端消费市场需求发展,推动全球显示面板市场需求稳定增长

显示面板是当代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终端需求的稳定发展,显示面板行业稳定增长。根据 Omdia 统计及预测,2021 年全球显示面板总需求为 26,230.7 万平方米,2028 年预计将达到 32,782.8 万平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3.24%。

②显示面板产能大规模向中国大陆转移,为显示面板材料国产化带来历史机遇

2011 年以来,国内以京东方为首的显示面板厂商开始加大投资规模,全球显示面板产能逐步向中国大陆转移。根据 Omdia 统计,2022 年中国大陆 LCD 产能占全球产能比例预计高达 67%,OLED 产能预计占全球产能比例的 45%,预计到 2027 年,中国大陆 LCD、OLED 产能将分别继续增长至 76%和 49%。

③显示面板领域产业化投资持续加大,产业国产化配套进一步提升

新型显示技术由于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已成为显示产业链厂商重点布局领域,当前显示厂商产业化投资规模仍在持续扩大。我国新型显示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以京东方、华星光电为代表的显示面板厂商也高度重视与上游材料行业协同创新、积极培育本土供应链厂商。2020 年,京东方本地化采购率达 70%;华星光电也积极通过与本土企业一起技术攻关,扶持配套国产化。在国内显示面板龙头企业带动下,预计未来产业本地化配套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进而带动上游电子特种气体等支撑行业快速发展。

(3)光伏市场

①光伏是未来能源时代的战略制高点,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

光伏产业是我国优势产业,是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发展态势良好。根据 IRENA 数据,2012-2021 年期间,我国光伏装机量从6.72GW 迅速攀升至 306.97GW,期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52.90%,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

②光伏产业发展为我国高纯半导体关键材料行业提供了充足的发展动力

光伏行业的核心关键在于太阳能电池,电子特种气体等高纯半导体关键材料在太阳能晶体硅电池片和薄膜太阳能电池片两类主流电池片的生产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 CPIA 预测,2025 年我国光伏年均新装机量在保守估计下为100GW,在乐观估计下约为 125GW。

③光伏产业技术发展推动电子特种气体需求升级

从技术上看,在光伏产业降本增效的内在需求驱动下,我国光伏企业在PERC、TOPCon、HJT 等高效晶硅电池生产技术上先后取得突破,其中 TOPCon具有转换效率高、与现有 PERC 产线可兼容、电池参数性能优异等优势。随着PERC 技术转换效率面临瓶颈,TOPCon 成为当下光伏电池新建产能的主流技术路径。

电子特种气体在光伏电池片生产过程中主要用于扩散、掺杂、刻蚀、PECVD、LPCVD 等工序,对太阳能电池片生产良率及转化效率有重要影响。在 TOPCon路线中,电子特种气体更是硼扩散、刻蚀以及钝化层制备等环节中的核心材料。随着光伏产业技术的不断发展,TOPCon 等高效光伏电池技术将进一步推动电子特种气体的需求升级。

(4)LED 市场

LED 产业是我国的优势产业之一,产业生态成熟,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根据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数据,2021 年,在通用照明出口带动,以及显示市场回暖、Micro/Mini 背光渗透率迅速提升等因素的带动下,我国 LED行业整体回温,预计 2021 年总体产值将达到 7,773 亿元,产值增速约 10.8%,其中上游外延芯片规模约 305 亿元。在 LED 领域,电子特种气体产品主要作为掺杂气体及反应气体应用于 LED外延片和芯片的制作过程,未来 LED 在智能照明、背光应用等新兴市场具有广阔的渗透空间,将为电子特种气体产品等电子材料带来增量需求。

来源:思瀚研究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