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 Q10M Ultra以领先技术实力,成为标杆级RGB-Mini LED电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5 11:27 1

摘要:这些年陆续体验过不少RGB-Mini LED电视,我发现它们总被同一个问题困扰,在显示多色渐变场景里,相邻色块的边缘会出现模糊的色带,同时暗场中的单色光源周围会晕染出杂色光晕;而在最基础的纯色大画面中,边缘也常会出现淡淡的异色边。

这些年陆续体验过不少RGB-Mini LED电视,我发现它们总被同一个问题困扰,在显示多色渐变场景里,相邻色块的边缘会出现模糊的色带,同时暗场中的单色光源周围会晕染出杂色光晕;而在最基础的纯色大画面中,边缘也常会出现淡淡的异色边。

之前我也研究了不少技术资料,那时得到的答案是“行业通病,无法根治”,毕竟在彼时技术前提下,三色灯珠光线扩散时的相互干扰似乎难以避免。但在前不久的TCL秋季发布会上,看完Q10M Ultra的RGB-Mini LED技术解析后,我发现这种长期的妥协,貌似有了一套改善方案。

传统RGB-Mini LED技术串色、偏色、掉色、色晕的核心症结,在于RGB三原色光的溢出干扰。究其根本,RGB-Mini LED与Mini LED 单色背光不同,使用的是红绿蓝独立驱动的背光光源,虽实现了“光色同控”,但三色光在传播中易渗透到邻近分区,导致色彩混杂。

TCL这次的解法是从硬件、结构到算法进行全链路重构。硬件层面的突破始于光源本身,Q10M Ultra搭载的RGB聚核光芯,采用第三代半导体技术与COB架构,通过材料和结构优化,不仅让发光效率提升29%,更从源头优化了光的纯净度与稳定性。传统RGB光源因芯片结构不均,易出现单色光不纯、光型散乱的问题,而聚核光芯的集成设计让发光更规整,为控光打下基础。

光从光源发出后,透镜成为控制路径的关键。TCL在透镜技术上积累了34项自研专利,历经4代迭代,这一沉淀在Q10M Ultra的超聚光微透镜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它采用HTV柔性光学材质,结合微纳3D成型、光面增强等技术,精准设计彩色光线的传播路径,最终让光线控制能力提升11.4%,这意味着三色光被更严格地约束在目标区域,串色和色晕问题得到极大改善。

硬件之外,算法是色彩精准度的“点睛之笔”。TCL专为RGB-Mini LED打造的超级控色算法,拥有行业最高的120bit光色精度控制光色。核心围绕“精”“纯”“正”三个维度展开:“精”是通过无极控色细化色彩层次,“纯”靠光色提纯过滤杂光,“正”则用超动态校正修正偏差。这套算法不是简单的参数调校,而是对光线传播全流程的智能干预,让该保留的色彩精准呈现,该过滤的杂光彻底清除。

作为拥有自有液晶屏厂的品牌,TCL的产业链优势在屏幕端进一步放大。Q10M Ultra配备的华星超级蝶翼华曜屏,在高对比、抗反射的基础上,加入了自研的晶粹高色阻技术,能够更精准筛选出红绿蓝三原色,与RGB万象分区技术形成协同,不仅有背光端控光,更有屏幕端滤色,双重保障让画面既鲜艳又准确,实现更进一步的防串色效果。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Q10M Ultra搭载的16848个RGB万象分区,并非行业常见的数量堆砌。这些RGB万象分区通过硬件、结构与算法的全面突破,让每个分区都成为为独立且协同的色彩控制单元。这也解释了为何Q10M Ultra能同时实现100%BT.2020高色域与120bits行业最高光色控制精度。

在了解以上技术详情后不难发现,能把RGB-Mini LED做扎实的,终究还是深耕该领域多年的玩家。TCL在RGB-Mini LED领域的积累绝非临时起意。早在2018年,它就已启动相关技术预研;2019年CES展上,全球首个RGB-Mini LED原型机便出自其手;2024年,第三代预研产品的亮相更是印证了技术迭代的连贯性。2025年,当行业扎堆入局RGB-Mini LED时,TCL推出的Q10M Ultra和Q9M,更像是多年技术沉淀后的自然爆发。

对于用户而言,这样的技术升级远比参数噱头更有意义。当技术回归解决实际体验的本质,RGB-Mini LED才算真正走进了实用阶段,而TCL的这套更贴近用户需求的解法,无疑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来源:3C毒物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