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能想到,美国亲手通缉的“恐怖分子头目”,如今竟成了白宫的红人?这两天,叙利亚“总统”沙拉在纽约联合国大会上的风光亮相,彻底撕下了西方“反恐”的遮羞布!这位曾被美国悬赏1000万美元的“基地组织”分支头目,如今摇身一变,成了西方政客争相握手的“民主斗士”。如此
谁能想到,美国亲手通缉的“恐怖分子头目”,如今竟成了白宫的红人?这两天,叙利亚“总统”沙拉在纽约联合国大会上的风光亮相,彻底撕下了西方“反恐”的遮羞布!这位曾被美国悬赏1000万美元的“基地组织”分支头目,如今摇身一变,成了西方政客争相握手的“民主斗士”。如此魔幻的现实,连好莱坞编剧都不敢这么写!
一年前,沙拉还是美国黑名单上的头号通缉犯,他的手上沾满美军鲜血,甚至因制造路边炸弹被驻伊美军关押5年。可就在他推翻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后,华盛顿的态度瞬间180度大转弯——国务卿鲁比奥笑脸相迎,法国总统马克龙热情握手,连乌克兰的泽连斯基都迫不及待宣布与其复交。更讽刺的是,被美国拒签的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只能在视频里演讲,而沙拉却能在联合国侃侃而谈!纽约街头,愤怒的叙利亚民众租下20辆广告车,播放着他麾下武装屠杀平民的画面,可西方媒体集体选择性失明。
这出政治变脸大戏的背后,是赤裸裸的双标霸权逻辑。当沙拉是反美武装时,他就是“恐怖分子”;当他调转枪口对准美国敌人时,瞬间成了“自由战士”。中情局当年秘密资助叙利亚叛军的黑历史也被扒出——难怪沙拉调侃前驻伊美军司令彼得雷乌斯:“我的报销单还没到账?”美国一边对巴勒斯坦人挥动签证大棒,一边给“基地”关联人物铺红毯,所谓“反恐原则”根本就是个笑话!
从战略角度看,华盛顿此举无非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冷战思维作祟。为了削弱伊朗和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势力,美国不惜与魔鬼共舞。可这种短视操作终将反噬自身:今日能扶持沙拉,明天就可能培养出更凶残的极端势力。更何况,叙利亚国内的血腥清洗仍在继续,阿拉维派和基督徒的惨叫声,丝毫没影响西方对这位“刽子手总统”的吹捧。
这场闹剧最可悲的,是国际规则彻底沦为强权的玩物。联合国成了西方“洗白”工具,911遇难者家属的伤痛被政客们轻易遗忘。当美国自己撕毁“反恐”招牌时,它还有什么资格对别国指手画脚?或许正如网友讽刺的:“白宫需要恐怖分子时,他们会连夜修改教科书。”
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今日的“盟友”,往往是明天的“战犯”。沙拉的“华丽转身”绝不会是最后一个,只要霸权需要,任何恶魔都能被包装成天使。但叙利亚人民呢?他们的血泪只配做大国博弈的注脚。这场政治荒诞剧唯一“励志”的启示或许是:想在美国混出名堂?先当通缉犯试试!#头条创作挑战赛#
来源:拾一月说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