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时令节气与健康”新闻发布会,介绍秋分的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杨金瑞介绍,秋分后,我国北方冷空气活动加强,气温逐日下降,昼夜温差增大,建议公众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凉引发
9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时令节气与健康”新闻发布会,介绍秋分的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杨金瑞介绍,秋分后,我国北方冷空气活动加强,气温逐日下降,昼夜温差增大,建议公众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凉引发关节疼痛或呼吸疾病。
心血管病患者防护要针对“温差”
秋季天气转凉,心血管疾病也比较高发,此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保护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马文君表示,秋分过后会呈现出秋高气爽同时昼夜温差大的特征,这对心血管系统全身的调节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已经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来说,这时的防护策略就是要着重针对“温差”的特点。
一是要注意动态的保暖,提倡“洋葱式”的穿衣来应对温差,就是用多层的、薄款的穿衣方式,来根据一天温度的变化随时增减衣物,保持体表温度相对的稳定,而且尤其是要保护好“头、颈、背、足”这些容易受凉的部位。
二是要重点关注“清晨血压”。在季节交替和温差大时,血压容易波动。要重视清晨血压的测量,早晨起床后1小时内,还没有服药的情况下进行血压的测量。一旦发现血压的波动较大,或者持续升高,就要及时咨询医生,科学调整用药。
三是要注意择时运动,而且要注意充分热身。要在一天中温度适宜的阶段进行户外锻炼,运动之前要热身,让心血管系统有一个充分启动和适应的过程。运动的强度以身体微微发热、不要出大汗为宜,避免运动以后受风着凉。
建议每年都要接种流感疫苗
流感是秋冬常见传染病,有些人质疑“新病毒不断出现,流感疫苗是否有效?”对此,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韩俊解释说,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逐渐进入高发时期,流感是其中的一种。流感病毒“容易变”是因为它每年流行的毒株可能和往年不太一样;但是不管怎么变,它仍然是流感病毒,并不是新的病毒。我们会结合全国的流感监测数据,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每年发布的流感疫苗株推荐意见,调整当季流感疫苗的组分,让疫苗能够与当年的流行株抗原性尽可能匹配,从而更好地预防流感。
韩俊强调,接种流感疫苗不能够保证一定不得流感,但它仍是目前预防流感最有效、最经济的一个手段,能够有效降低因流感住院甚至导致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韩俊表示,除了接种流感疫苗以外,还可以从三方面来增强抵抗力:一是保证作息、均衡饮食、适度的运动;二是加强防护,勤洗手,科学戴口罩,室内要常通风;三是关注身体状况,注意保暖,少去人群密集多的地方,长期坚持效果会更好。一旦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流感样症状,或者已经诊断为流感,尽量减少与他人的接触,戴好口罩,避免传播给其他人。
长假旅行尽量避免“报复性熬夜”
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很多人已有出行计划,但在游玩的同时也会打破原有的作息和饮食规律,尤其是“报复性熬夜”和“过度疲劳式旅行”等不良行为。中医认为,秋天重在“收敛”,过度熬夜会让人体出现口干、眼干、情绪急躁等不适的症状。如果旅行安排得太满,也会造成人体耗气伤津,从而引起疲劳。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黄欲晓建议,国庆长假期间,还是尽量做到不熬夜,保持正常的作息。在饮食方面,食用一些润燥的食物,避免因暴饮暴食影响脾胃的功能。同时,还要注重保持情绪的稳定,秋季人体情绪容易出现波动,保持情绪平稳是一个非常好的养生保健方法。
如果在长假期间出现疲劳、熬夜的情况,黄欲晓还分享了几个尽快修复的小妙招。
对于熬夜者,推荐饮用“润阴茶”,取麦冬、百合,加入少量菊花代茶饮,可有效缓解熬夜后出现的口干、咽干症状。
对于熬夜后出现的眼部干涩、疲劳症状,黄欲晓建议通过穴位按摩进行改善。攒竹穴位于眉头内侧凹陷处,用大拇指指腹轻轻按压。睛明穴位于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用拇指指腹轻柔按摩,每次按摩3~5分钟,可快速缓解眼部不适。
对于旅行中出现的疲劳症状,黄欲晓推荐用中药泡脚,取伸筋草或透骨草泡脚15分钟,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提升睡眠质量。
记者 || 董超
编辑 || 颜红波
校对 || 郑春华
审核 || 楚超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来源:保健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