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营收暴涨4230%,能否成为中国版英伟达?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20 12:10 1

摘要:你能想象一家企业的季度营收同比增长超过4000%吗?这不是科幻小说,而是发生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现实。中国AI芯片龙头企业寒武纪向世界宣告了一组震撼数据:营收暴增4230%,净利润扭亏为盈。一时间,"中国版英伟达"的呼声四起,全球科技界为之侧目。

声明:本图片素材,全部都是来源真实素材的原创,本人承诺所有图片素材包括文章都是真实的。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望读者知悉。

你能想象一家企业的季度营收同比增长超过4000%吗?这不是科幻小说,而是发生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现实。中国AI芯片龙头企业寒武纪向世界宣告了一组震撼数据:营收暴增4230%,净利润扭亏为盈。一时间,"中国版英伟达"的呼声四起,全球科技界为之侧目。

在美国不断地收紧对华高端芯片的出口管制这一背景之下,寒武纪的崛起,究竟是巧合呢,还是必然呢?这家仅仅成立了九年的公司,它是否能够撼动英伟达在AI芯片领域的霸主地位呢?

寒武纪的起飞并非一蹴而就。在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达成了首个盈利季度,其净利润,突破了2.4亿元。这一业绩,瞬间引爆了资本市场,股价在一年内,从120元,急剧飙升至近700元,涨幅超过了470%。公司的市值,突破了410亿美元,创始人陈天石的身价,也随之快速攀升至100亿美元。

但是跟全球的AI芯片巨头英伟达比较起来,差别还是很显著的。寒武纪的高端产品MLU290-M5在性能方面依然比不上英伟达的A100;从技术层面来讲,和英伟达相差四到五年。至于市场地位的差异,那就更悬殊了:英伟达的市值大概有三万亿美元,是寒武纪的七十多倍。英伟达的CUDA平台,已经变成了行业标准,构建起了非常牢固的技术壁垒;而寒武纪的软件生态,相对来说就比较薄弱。

但时代的风向正在改变。2025年4月,美国进一步收紧对华AI芯片出口管制,要求英伟达、AMD和英特尔等公司获得特殊许可证才能向中国销售包括H20在内的AI芯片。

这一限制公布后两天内,英伟达股价下跌8.4%AMD和英特尔分别下跌7.4%和6.8%。

半导体顾问HandelJones甚至断言:"对美国半导体产业而言,中国市场已经消失"。

中国政府的支持力度空前。2024年5月,中国设立了3440亿元的基金支持半导体产业发展。根据行业协会SEMI的预测,中国仍将继续是2025年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投资国,占全球需求的近40%。

中国的AI芯片发展战略,与“中国制造2025”紧密相连,目标是在2025年把核心材料的国产化率提升至百分之七十。此战略极大地推动了中国AI半导体市场的快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该市场规模将达1780亿元人民币。除了寒武纪外,华为也于AI芯片领域积极行动,其昇腾910C芯片的推理性能,已然达到了英伟达H100性能的大概60%。

寒武纪的崛起,引发了英伟达CEO黄仁勋的担忧。他曾亲自,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讨论对华芯片政策,担心限制美国企业,在中国竞争,将加速华为等中国企业的崛起,甚至可能导致中国利用自研芯片,为“一带一路”建设全球AI数据中心。

随着中国芯片企业的崛起,全球AI基础设施正呈现出区域化的趋势,技术路径呈多元化发展态势,不同的技术标准并行的这种局面或许会出现。这将会对全球AI应用的落地速度以及成本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这个时候,还有可能促使东南亚、中东等市场转变为新的合作平台。

尽管寒武纪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不过要真正成为“英伟达平替”,仍面临诸多挑战。除了技术上的差距外,中国芯片企业还面临着,先进制程芯片制造以及光刻机获取受限等问题。根据分析来看,中国在芯片设计领域,落后全球领先者约2年之多,在制造设备方面,则落后约5代之远。

然而随着美国对中国芯片限制持续“加码”寒武纪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一些分析师推测,英伟达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或许会从90%,“渐渐地”下降至50%到60%,这给国内企业释放出庞大的成长空间。寒武纪能否抓住这一极具价值的机会,切实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AI芯片公司呢?答案或许不久之后就会显现。

参考来源:

来源:元气补给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