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风渐起,气温忽高忽低,幼儿园里“小鼻涕虫” 渐渐多了起来。秋季是幼儿感冒的高发期,加上孩子消化系统在换季时容易 “闹脾气”,不少家长都犯了愁。其实只要做好 “防感冒” 和 “调饮食” 两大功课,就能帮娃安稳度过秋天,这篇超实用指南快收好!
秋风渐起,气温忽高忽低,幼儿园里“小鼻涕虫” 渐渐多了起来。秋季是幼儿感冒的高发期,加上孩子消化系统在换季时容易 “闹脾气”,不少家长都犯了愁。其实只要做好 “防感冒” 和 “调饮食” 两大功课,就能帮娃安稳度过秋天,这篇超实用指南快收好!
幼儿免疫系统还在发育,秋季温差大、空气干燥,稍不注意就容易被感冒盯上。家长可以从这几个细节入手,降低娃感冒的概率:
1.穿衣遵循“洋葱式”,拒绝 “捂汗” 误区:早晚温差大时,给娃穿“内薄外厚” 的分层衣物,比如里面穿透气的纯棉秋衣,外面搭薄外套,方便根据环境随时增减。别担心娃冻着就裹太厚,出汗后一吹风反而更容易感冒,一般比成人多穿一件薄衣即可。
2.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很多家长怕娃着凉,秋天就很少开窗,其实密闭环境里细菌和病毒更容易滋生。每天早中晚各开窗通风 15-20 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还能降低呼吸道感染的风险。注意通风时把娃抱到其他房间,避免直吹。
3.多带娃户外活动,增强抵抗力:秋季阳光温和,适合带娃去公园、操场等开阔地方玩耍,每天保证 1-2 小时户外活动。适当的运动能促进娃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但要注意避开早晚低温时段,运动后及时擦汗、换干衣服。
4.勤洗手 + 护口鼻,切断病毒传播:幼儿喜欢摸玩具、啃手指,很容易接触到病毒。家长要教娃用“七步洗手法”,饭前便后、从户外回来后都要认真洗手。雾霾天或去人多的地方,给娃戴儿童专用口罩,减少病毒吸入。
5.保证充足睡眠,帮娃养足精神:秋季昼短夜长,尽量让娃晚上 8:30-9 点前入睡,每天保证 10-12 小时睡眠。睡眠不足会降低免疫力,让感冒有机可乘。睡前别让娃看电子产品,可讲绘本、听轻音乐,帮娃养成规律作息。
秋季气候干燥,幼儿容易出现口干、便秘、食欲不振等问题,饮食上要遵循“润秋燥、护脾胃、补营养” 的原则,帮娃调理肠胃:
1.饮食原则要记牢:
一是“清淡少刺激”,少吃油炸、辛辣的食物,比如炸鸡、辣条,避免加重肠胃负担;二是 “少量多次补水”,秋天干燥,除了喝白开水,还可以给娃喝少量梨水、苹果水,但别用饮料代替;三是 “三餐规律不挑食”,固定吃饭时间,每餐搭配主食、蔬菜、蛋白质,比如早餐吃杂粮粥 + 鸡蛋 + 青菜,避免娃挑食偏食。
2.多吃 4 类 “润秋” 食材:
• 润肺润燥类:梨、银耳、百合。可以给娃煮银耳百合梨汤,清甜可口,还能缓解秋燥引起的咳嗽;
• 健脾养胃类:南瓜、山药、小米。小米粥、南瓜蒸山药都是不错的选择,软烂好消化,适合幼儿肠胃;
• 补充维生素类:西兰花、胡萝卜、橙子。把西兰花切碎煮进粥里,或把胡萝卜做成胡萝卜泥,帮娃补充维生素,增强抵抗力;
• 优质蛋白类:鸡蛋、鱼肉、豆腐。鱼肉选择刺少的鲈鱼、鳕鱼,清蒸或煮汤,容易消化,还能给娃补充优质蛋白。
3.避开 2 个饮食误区:
一是别给娃“贴秋膘” 过度,秋季确实需要补充营养,但幼儿消化能力有限,过量吃肉类、油腻食物会导致积食;二是少吃生冷食物,比如冰西瓜、冷饮,秋天肠胃敏感,生冷食物容易引起腹泻、腹痛。
秋季是幼儿健康的“关键过渡期”,家长不用过度焦虑,只要把防护和饮食细节做到位,就能帮娃少生病、少遭罪。如果娃出现轻微感冒症状,比如流清鼻涕、轻微咳嗽,可先居家护理,多休息、多喝水;若症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一定要及时带娃去医院,别擅自用药。
希望每个宝宝都能在秋天里吃得香、睡得好,健康快乐成长~
来源:宝妈育儿知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