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於皇武王!无竞维烈。允文文王,克开厥後。嗣武受之,胜殷遏刘,耆定尔功。
诗经285-1武押韵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i/o二象性,✤o的鼻音二象性、✜i的鼻音二象性)「」
1.於皇武王!无竞维烈。允文文王,克开厥後。嗣武受之,胜殷遏刘,耆定尔功。
□□□◆,□□□●。□□□◆,□□□●。□□●□,□□□●,□□□◆。
附注:
1、本诗押韵不太规则,主体是交叉押韵,也即,ABAB。
2、存在对角押韵,也即,ABBA。不过,需要将「嗣武受之,胜殷遏刘」视为一句,从格式才完美。
3、在编写《周音》时,我认为:烈-之押韵i。但现在看来,之为虚词,不应视为韵脚,烈从列,列从首,古音do,并非i韵。烈-後-受-刘,押韵o。
诗经285-2武注释1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i/o二象性,✤o的鼻音二象性、✜i的鼻音二象性)「」
1.於皇武王!无竞维烈。允文文王,克开厥後。嗣武受之,胜殷遏刘,耆定尔功。
附注:
1、皇:=煌。通假字。辉煌,如太阳升起一样普照。诗经中多见,不赘述。
2、无竞:没有竞争对手。无匹。无敌。诗经中多见,不赘述。
3、烈:军功。
无竞维烈=无竞惟烈=在军功方面无可匹敌。
其中,维=惟。通假字,只有。
4、允:=夋=逡。通假字。退让、谦让。诗经中多见,不赘述。
5、文:=悯。通假字、古今字。悲悯、慈悲。诗经中多见,不赘述。
允文文王=逡悯文王=谦逊、慈祥的周文王。
6、克:取胜,终于,能够。由战胜引申而来,克的甲骨文画是剥皮滴血而死,指的是战胜后对俘虏的酷刑,喻义克敌制胜,后引申为成功,最后终于成功。诗经中多见,不赘述。
7、刘:公刘。狭义指的是周人在夏朝的祖先,这里泛指夏朝的遗民,虽然是周人的同类,但血缘关系已经太远,沦为敌人。
殷:殷商。
胜殷遏刘=战胜了殷商,并遏制了诸夏。
在周人眼里,诸夏与周人虽然可以追溯到共同的祖先,但经历了夏商两朝,周人已经与夏人出现很大区别。在历史上,周人与羌人(西戎)长期通婚。虽然西戎也是上古汉语族群,但与华夏的同源追溯点更早。
8、耆:老。这里是夸张修辞,因为武王克商之后不久就死了,留下年幼的成王。其实当时武王并不老,只不过按照他的生命长度,临死前才打败了商朝,可以称之为老。
说明本诗写于武王去世之后,有可能是诗人是周成王或其长辈,例如,周公或召公。
诗经285-3武上古音大概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i/o二象性,✤o的鼻音二象性、✜i的鼻音二象性)「」
1.於皇武王!无竞维烈。允文文王,克开厥後。嗣武受之,胜殷遏刘,耆定尔功。
cu cong cu cong! bu ding dui do. dong bing bing cong, ci ci cui co. dui cu do di, ding ding cui bo, di ding ci cong.
□□□◆,□□□●。□□□◆,□□□●。□□●□,□□□●,□□□◆。
附注:
1、竞(競)从辛,古音ding。发生了d→j辅音腭化。
2、烈从列,列从首,古音do。发生了d→l辅音边化,o→ie元音裂化。
3、後从幺,古音co。发生了c→h辅音腭化。
4、嗣从司,司从匕-勺-刀,具有i o二象性,古音dui。发生了d→s辅音擦化。
5、胜(勝)从朕,朕从十,古音ding。发生了d→sh辅音腭化,i→e元音低化。
6、殷从身,古音ding。发生了d→辅音零化。
7、遏从曷,曷从匃、从曰,存在i o二象性,古音cui。发生了c→辅音零化,o→e元音低化。
8、刘(劉)从卯,古音bo。发生了b→l辅音边化。
9、耆从旨,旨从匕-刀-勺,存在i o二象性,古音dui。发生了d→sh辅音腭化(嗜),d→q辅音腭化(耆)。
诗经285-4武今韵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i/o二象性,✤o的鼻音二象性、✜i的鼻音二象性)「」
1.於煌武王!无竞惟烈。逡悯文王,克开厥後。嗣武受之,胜殷遏刘,耆定你功。
□□□◆,□□□●。□□□◆,□□□●。□□●□,□□□●,□□□◆。
附注:
1、皇→煌。通假字。光辉。
2、维→惟。通假字。
3、允→夋→逡。通假字。退让,谦让。
4、文→悯。通假字。慈悲,怜悯。
5、尔→你。通假字、古今字。
以上只考虑通假字,尚未考虑古今音变,可视为版本一。
6、功→光。近义。荣光。王-光,现代押韵ang。
7、烈→侯。不同义。侯爵。仅仅为了押韵。侯-後-受-刘,现代押韵ou。武王和文王是商朝的侯爵,这种替换不算失当。
于是,出现版本二,20250420下午15:04
1.於煌武王!无竞惟侯。逡悯文王,克开厥後。嗣武受之,胜殷遏刘,耆定你光。
来源:pluiepo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