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一中门口惨烈车祸,教会了柳州人“礼让斑马线”的美德……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1 23:41 1

摘要:外地人来柳州,总会称赞柳州人的素质高,高素质柳州三件套,第三是买卖公平不宰客,第二是公交车主动让座,而排到第一的,正是柳州车主礼让斑马线。

引子

外地人来柳州,总会称赞柳州人的素质高,高素质柳州三件套,第三是买卖公平不宰客,第二是公交车主动让座,而排到第一的,正是柳州车主礼让斑马线。

买卖公平这要追溯到民国时期的桂中商埠。

公交车让座的美德,发端于1977年柳州公交割屁股色魔事件。

割屁股色魔横行柳州,几代人谈之色变的奇案,带来了柳州人的让座美德!

而礼让斑马线也有着明确的时间点,那就是2015年11月29日夜晚,发生在柳铁一中门口的惨烈车祸。

王老师夫妇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礼让斑马线的重要性,给整个城市上了他人生的最后一课!

唯一庆幸的是,柳州人基本学会了!

名校尊师

事情要从十年前说起。

先说这位铁一中王老师,他是教数学的,那一年85岁了,如果按照退休年纪来算,他最年轻的学生在当年也有40岁了。

王老师不仅桃李满天下,而且师德非常好,虽然很多学生已身居高位,但依然经常来看他,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上都广受尊重。

王老师这个人也非常平易近人,每天进出都会和保安和认识的人打招呼,让人觉得非常温暖。

事发地位于柳铁一中城站校区门口

王老师的爱人,那年76岁的姚阿婆跟随王老师在铁一中大院里生活多年,相夫教子为人随和,养育的4个子女都很有出息。

老两口一生积德行善,本来儿孙满堂,幸福美满,但谁也想不到,这天深夜会遭如此横祸!

危险路口

2015年11月29日晚8时左右,王老师和姚阿婆夫妇准备过马路坐公交车去二女儿家里。

那时,二女儿一家出差,王老师便准备和爱人一起去二女儿家住,顺便看着房子。

本来一切都正常,就是过马路这个问题,确实让老两口揪心。

这段马路一直以来都非常危险!

事发路段位于革新路立交桥下

经常开车路过的都知道,龙屯立交桥上一般车速较快,但一下坡便是铁一中大门口。

这处危险路段都讨论了十几年了,各种车祸层出不穷。

但是,你解决了学校学生的安全,就兼顾不了交通主干道的畅通,总是很麻烦!

交警部门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安装红绿灯。

但也只能在学生上下学的强制红绿灯。如果一直都红绿灯,那这里一定堵成狗,所以平时很多时候还是闪黄灯。

后来还想到了一个办法,把斑马线拉宽,并搞成立体形状,这样就能够好的提醒司机。

事发前的立体斑马线

这个立体斑马线最早就是出现在这个事发路口,当时还作为创新典型报道过。

想法是好,问题是要有人执行才行啊!

事实上,很多司机压根就没把斑马线当回事,一脚油门就冲了过去!

老两口经常从这里过,说实话已经是极度小心了!

首先,老人家年事已高,自然不会飞奔乱跑。

其次,考虑到晚上大树会挡住路灯,他们还专门带了电筒,提醒过往司机减速!

都做到这一步了,理论上司机稍微注意点交通规则,也该礼让一下吧!

然而,就在老两口过马路时,还是遭了横祸!

横祸突发

就在王老师夫妇走到马路中间时,一台五菱面包车突然加速冲来!

老夫妇摇晃着电筒提醒,但司机完全没有减速,只听见轰的一声,老夫妇被撞飞数米,当场就没了声息!

事发40分钟后南国今报记者赶到时,交警正在现场调查。此时,120急救车刚刚驶离现场。此前,经120救护医生现场判定,两位老人已经身亡。

记者看到,两位老人分别躺在斑马线前方约3米与6米远处。其中妻子的位置离斑马线更近。

车祸现场,还遗留着那只电筒

更让人揪心的是,一只手电筒就落在她的旁边约一米远处。

当时,手电筒的灯还是亮着的。王老师穿着一件红色的外套,旁边放着一个蓝色的塑料袋。

两位老人的遗体附近,撒落着多块面包车车头碎片。

肇事面包车停在离斑马线约10米远的地方。面包车前挡风玻璃呈蛛网状破裂。车头保险杠严重变形,并出现了断裂。

事发地点树木浓密,灯光昏暗

事发后,肇事男司机已经被警方带走。据了解,司机姓麦,当年51岁。

在后来从麦某的行车记录仪中,记录了王老师夫妇生命的最后时刻!

悔恨终生

你要说这个司机麦某是故意的,倒也还真不是!

这位肇事麦某是年50岁,来宾市忻城县大塘镇人。

事故发生后,事故处理民警连夜对其进行了血液、尿液的抽样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排除了其酒驾或毒驾的嫌疑。

既然是正常的驾驶状态,肇事司机为何会闯下如此大祸?麦某告诉民警,他驾车经过铁一中门前路段时,大约离斑马线5米左右,才突然看到了过马路的老人,当时他一着急,油门当成刹车,车子没刹住反而撞了上去。

而从行车记录仪上显示,两位老人在肇事车前翻飞起来,重重地砸在挡风玻璃上,玻璃瞬间呈蛛网状破碎,车子才戛然而止。

据麦某称,当晚他是在拉完货后回家的路上,并没有特别的事情要赶路。

麦某被刑事拘留

由于涉及交通肇事罪,昨日中午,麦某被刑事拘留。对于此前发生的事故,麦某说,都已经发生了,还能讲什么。

事后,麦某认罪态度还不错,但毕竟造成二人死亡,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

礼让成风

如果只说车祸,这起车祸虽然惨烈,但能够写进历史,还是因为当时柳州全社会“礼让斑马线”的大讨论。

事实上,柳州创城大业中,一直想宣传的,正是“礼让斑马线”。

事实上的,当时事发路口,就写着大大的“为礼让点赞”!

事发路口的“礼让”标语,就直接刷在马路上

但为什么如此宣传,还搞出如此大祸?

说白了,人教人,是教不会的!

其实,在此之前,柳州斑马线上的事故就层出不穷。

2012年3月31日清晨,在东环大道社会福利医院门口附近,一名妇女横过斑马线时被一辆疾驰而来的摩托车当场撞死;2013年12月5日凌晨,在跃进路和兴园附近,三位过马路的老人被一辆面包车撞倒,致使一死两重伤;2014年12月26日清晨,在跃进路与庆丰路交叉路口斑马线附近,一名老汉在数分钟内连续遭遇两场车祸,不幸身亡,第一次事故的肇事者逃离了事故现场。

但是,这些车祸大多报道不详,老百姓也觉得都是些偶发事件,对交警严查礼让斑马线颇有微词,爱理不理。

交警用无人机监控礼让斑马线

但王老师夫妇这一次不同了!

王老师在柳州从教四十多年,柳州人不一定认识他,但一定会认识他的教过的上千学生,而认识他的学生更是数以万计。

这些学生很多都在柳州各条战线上都是翘楚, 闻讯后哭声一片。

老先生何错之有?竟遭此大难?

礼让斑马线,势在必行!

想到老先生大恩大德无以为报,当年的学生们纷纷奔走相告,对礼让斑马线的问题渐渐形成社会共识,以前颇有微词的一些人,到这个时候也无话可说了。

柳州的宣传部门以此为契机,并没有藏着掖着,广泛征求市民意见,从安装摄像头到各种街头严抓,也都没有什么压力了。

最有趣的是,柳州很长时间还搞了“礼让斑马线”红黑榜,礼让的表扬,不礼让的不仅要扣分罚款,还要挂在城门上示众。

本来,这种伤人隐私的行为多半会遭到非议,但舆论场上,只要把这次车祸讲出来,谁都不敢说什么。

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遍会!

王老师夫妇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教会了柳州人“礼让斑马线”!

后记

柳州的“礼让斑马线”作为国内文明宣传的典范,多次见诸中央主流媒体,客观上也带动了全国的交通文明安全。

其实,我们也不能完全说“礼让斑马线”这个工作在柳州就做到头了。

其实近年来,斑马线上的事故依然时有发生,但大体的风尚,大家有一说一,确实比2015年以前强太多了。

有时候,柳州本地人教会了,外地来柳州的人,也要慢慢教,任重道远!

铁一中门口这起恶性事故发生时,柳州的宣传部门不仅没有当做“丑事”遮掩,反而大张旗鼓以此为契机,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最终才能成就这起国内新闻传播领域难得的正面引领,起到了极好的社会效果。

社会的进步,从来都不是靠单方面的宣讲!它的过程,永远是全社会的广泛讨论,进而形成共识。

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关键是,你怎么认识它!

只有这样,老先生夫妇给我们的最后一堂课,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

来源:小眼看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