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是河南农村出来的学子,写这篇是为了却笔者本人高考至今的心结,也期待能帮到像笔者一样的学子,下面进入正题。
二本学历说明我只是18 岁那年输了,还是这辈子都输了?
我是河南农村出来的学子,写这篇是为了却笔者本人高考至今的心结,也期待能帮到像笔者一样的学子,下面进入正题。
我从小成绩优异,是很多亲戚口中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爸爸妈妈不免将资源向我身上倾斜,将光宗耀祖的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并不自觉地给予我很多压力。
然而我在18岁那年彻底输了。
高中学习分神,高考成绩只有区区五百分,严重偏科到英语135,语文122,理综却只有145,我倍感挫折,心灰意冷,爸爸妈妈也嘴下不饶人。
我知道他们压力很大,家里有需要赡养的老人,还有两个需要供读的孩子。
因而作为河南最后一届文理分科,哪怕学校实施了实验班学子复读免学费的政策,我仍旧别无他选,只能破罐子破摔就这么走了。
考上了并不满意的二本后,我时常因为学历受到歧视而感到自卑,但我心里知道这怨不得别人,于是在大学第一年积极参加学校事务,东奔西走,广交朋友,然而在发现学校同社会的本质无异后,我开始将目光放到社会上,放弃无效社交,专注提升自己。
只是,有个声音总是跳出来。
“我真的只在18 岁那年输了吗?”
这导致我一直以来都在迷茫和焦虑中度过,思考能否提升学历更改命运,将来要成为怎样的人,想要的生活为何种模样,未来又该去向何方……
在校期间我给道教名山的民宿和市区的融合餐厅做运营,在传媒公司的剪辑岗进行实习,在校外辅导机构做英语助教,在市区步行街摆摊做喷绘纹身,在校内做英语家教,在剧本杀店尝试dm,在寺庙里做义工……
假期在连锁酒店做前台,兼职娱乐主播,去江南古镇做义工……
我自学摄影,通过接约拍赚取旅游路费,穷游多个城市,坐火车,住青旅,不追求物质水平,只为见天地众生;
我自学剪辑,在多平台创立个人账号分享生活,虽然在迷茫与困顿中频频断更,但好在没有丢掉这份兴趣与习惯;
我笔耕不辍,数年如一日地更新日记,每年产出几十万文字;
我热爱生活,持续不断地用文字和影像去记录自己和身边人;
我抗争命运,在遭受不管任何打击后都能站起来。
虽然大学至今我仍未获得什么成就,但起码,我得到了那个问题的答案。
“二本学历只说明你在18岁那场名为‘高考’的比赛中没有拿到理想的名次,但它绝对、绝对不代表你这一辈子输了。”
18岁的那张试卷决定了我过去十二年的学习成果,打分权在阅卷人手里,而只有我能决定自己未来的人生,这个打分权永远在我手里。
来源:文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