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关微博话题的点击量,没几天就突破了2500万,原本只是个人的消费评价,一下子成了全网关注的事。
罗永浩在微博上对西贝莜面村公开表达不满,提到西贝店里几乎都是预制菜,价格还不低。
相关微博话题的点击量,没几天就突破了2500万,原本只是个人的消费评价,一下子成了全网关注的事。
现在很多连锁餐厅都在用预制菜,我之前查过相关行业情况,连锁餐饮里预制菜的使用率其实不低,但大多没明明白白告诉消费者。
罗永浩后面也说,他不是反对预制菜,就是想让消费者有知情权,花了钱,总该知道自己吃的到底是什么吧。
这条吐槽发出去没两天,西贝的创始人贾国龙就有了动静。
公开回应说,西贝一道预制菜都没有,还放话一定要起诉罗永浩。
贾国龙这回应的语气太强硬了,完全没提消费者想知道的“食材来源”“保质期”这些事,反而先把“诽谤”的帽子扣了上去。
罗永浩显然也不认同这个回应,他接连发微博反驳,还拿出十万元悬赏,想征集西贝用预制菜的证据。
有记者去了西贝北京环球贸易店的后厨,货架上放着保质期18个月的海鲈鱼,9个月的手工戗面馒头,还有儿童餐里用的西兰花,保质期居然能到2年。
面对这些发现,门店店长说他们一直是中央厨房配货、门店烹饪的模式,还强调“这不是预制菜,国家是有定义的”。
这话听着有点绕,普通消费者哪懂什么“国家定义”?
大家只看保质期,18个月的鱼、2年的菜,再怎么说也和“新鲜”挂不上钩。
争议到这儿,话题已经从“西贝用没用预制菜”,变成了“到底什么是预制菜”,可西贝这辩解,反而让更多人觉得不实在。
其实西贝这次栽跟头,最先出问题的就是贾国龙的态度。
罗永浩虽然平时爱怼人,但这次他是以消费者的身份说话,谁没在外面吃饭时担心过食材新鲜度?
可贾国龙的第一反应,是把对方当成“品牌攻击者”,完全没顾及消费者的感受。
之前就有消费者在点评平台上给西贝广州店打了1星,说遇到了预制菜问题,那会儿西贝没这么大反应,怎么到了罗永浩这儿,就急着要起诉了?
如此看来,西贝在意的可能不是“是不是预制菜”,而是“谁在说”。
更让消费者不舒服的,是西贝的价格和品质没对上。
西贝主打西北面食,价格不算便宜,可现在消费环境不一样了,大家更看重性价比。
花了比普通餐厅高的钱,吃到的却是保质期长达一两年的食材,换谁都会觉得不值。
尤其是儿童餐的问题,西贝之前还打“家有宝贝吃西贝”的广告,让家长觉得放心,结果这次曝出2年保质期的西兰花。
有家长说“这西兰花的年龄比我家孩子还大”,这话戳中了家长的痛点,成人吃饭可能没那么多讲究,可孩子的食品安全,谁都不敢马虎。
类似的事之前也发生过,河南郑州有家面馆,因为宣称“免费续面”,却吐槽孩子要续面,老板那小气的态度被大家骂了一顿,没多久门店就关了。
那家是小面馆,扛不住舆论压力正常,可西贝是全国有近四百家门店的连锁品牌,本该更懂怎么和消费者沟通,结果把“商家的面子”看得比“消费者的需求”还重。
预制菜本身没问题,现在很多连锁餐厅为了保证口味统一、提高效率,都会用中央厨房的食材。
但关键是要透明,得让消费者知道。
西贝要是一开始就坦诚说“我们部分食材来自中央厨房,保质期多久,会在门店烹饪”,而不是急着否认、起诉,也不至于闹到现在这步。
有消息说贾国龙在微信群里表态,前半段说要反思,后半段却骂罗永浩是“网络黑嘴”“网络黑社会”。
这话传到罗永浩耳朵里,他直接发微博说“这件事没法揭过去了”,还邀请贾国龙当面直播对话。
截至现在,西贝还没接下这个邀请,可舆论已经一边倒地不站西贝这边了。
毫无疑问,西贝这次是真的节节败退了。
不是因为预制菜,也不是因为有人吐槽,而是因为它没把消费者放在心上。
品牌做久了,很容易忘了“信任”才是最值钱的,消费者愿意花高价,是相信你的品质,家长愿意带孩子来,是相信你的安全。
可西贝这次的一系列操作,把这份信任一点点磨没了。
要是西贝还不明白问题出在哪,就算这次争议过去,以后也很难再赢回消费者的心。
来源:墨史浅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