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正恩这次的表态可以说是相当直接。在朝鲜第十四届最高人民会议第十三次会议上,他明确表示朝鲜将在国家法律中规定,朝韩是两个不同的国家,绝对不会合并成一个国家。这话听起来像是给韩国的统一梦想判了死刑。
朝鲜半岛这盘棋,最近又出现了新的变化。9月21日,金正恩在朝鲜最高人民会议上放出了重磅表态,直接给美国和韩国的无核化努力泼了一盆冷水。
而一天后,韩国总统李在明在启程赴美参加联合国大会前接受BBC专访,声称:看到中俄朝走近,我们很难做。
金正恩这次的表态可以说是相当直接。在朝鲜第十四届最高人民会议第十三次会议上,他明确表示朝鲜将在国家法律中规定,朝韩是两个不同的国家,绝对不会合并成一个国家。这话听起来像是给韩国的统一梦想判了死刑。
更关键的是,金正恩强调朝鲜拥核是“存亡必然选择”,绝对不会放弃核武器。但同时又抛出了一个条件:如果美国放弃对无核化的执着,朝鲜愿意协商。
这招很明显是在跟美国玩心理战——要么你继续坚持无核化但咱们没得谈,要么你接受我有核但咱们可以坐下来聊聊别的。
这个时机选得也很有门道。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宫后,已经多次发出希望和朝鲜方面谈谈的消息。金正恩此时释放这样的信号,明显是在为可能的美朝重新接触铺路。
别忘了,2018年新加坡峰会和2019年河内峰会虽然最终没谈成,但特朗普和金正恩确实建立了某种个人化的沟通渠道。
就在金正恩发表这番表态的第二天,李在明赴美参加联合国大会,启程前在接受BBC专访时,他呼吁美朝恢复核谈判,提议朝鲜冻结核武器生产作为当前去核化的可行替代方案。李在明还透露,韩国已经停止对朝广播以修复信任,认为特朗普与金正恩或可重启对话。
这个时间点上的表态,显然不是巧合。李在明知道朝鲜刚刚释放了新的信号,韩国必须做出回应。问题是,韩国现在的处境相当尴尬。
一方面,韩国需要维护与美国的同盟关系,支持美方的无核化立场。另一方面,韩国又不得不面对朝鲜的核武现实,寻求缓解半岛紧张局势的务实路径。李在明在BBC专访中的一句话很能说明问题:“看到中俄朝走近,我们很难做。”
这句话透露出韩国的真实担忧。随着俄朝在军事技术方面合作的深化,特别是朝鲜向俄罗斯提供炮弹支持乌克兰战争,半岛的力量格局正在发生微妙变化。韩国担心被边缘化,更担心在新的地缘政治格局中失去话语权。
对于半岛局势的最新变化,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9月22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做出了回应。他表示,中方关注朝鲜半岛局势发展演变,维护半岛和平稳定、推动半岛问题政治解决进程符合各方共同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郭嘉昆强调希望有关方正视半岛问题的症结和根源,坚持政治解决大方向。虽然没有点名,但这里的“症结和根源”显然指向美国长期以来的“威慑施压”政策忽视朝鲜安全诉求这一问题根源。
眼下半岛局势的走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国内政治的变化。如果特朗普表态,基于他与金正恩之前建立的个人关系,美朝重启对话的可能性确实存在。但关键问题是,美国是否愿意调整其无核化立场。
金正恩这次的表态,实际上是在试探美国的底线。他提出的条件——美国放弃无核化执着——听起来很激进,但仔细想想,这可能是朝鲜为重启对话设定的谈判起点。说白了,在国际政治中,开价和成交价往往相去甚远。
同样,对于韩国来说,无论美朝关系如何发展,都需要在大国博弈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李在明的“冻结核武器生产”提议,实际上也是在为可能的对话寻找现实的切入点。
说到底,当前半岛局势反映的是三方不同的战略考量。朝鲜希望在保持核武器的前提下改善外部环境,韩国希望在维护安全的同时缓解紧张局势,美国则希望既维护地区影响力又避免核扩散风险。
这三个目标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和有限的交集,这就决定了半岛问题的复杂性。金正恩的最新表态,可以看作是朝鲜在新的国际形势下的策略调整。至于这种调整能否带来实质性突破,还要看美国和韩国如何回应。
眼下可以肯定的是,半岛问题不可能通过单纯的施压或对抗来解决。正如中方一再强调的,只有通过政治对话和外交谈判,才能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金正恩给美国出的这道选择题,或许正是半岛局势走向缓和的一个契机。
来源:主持人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