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来想觉得粉丝愿意为偶像花点钱没毛病,可后来发现评论区全是吐槽,有人说这张合影的钱,够普通人交好几年大学学费,这可不是小数目啊。
前几天刷社交平台,刷到有人晒和韩国男团成员的合影,两人凑得特别近,看着挺亲昵。
本来想觉得粉丝愿意为偶像花点钱没毛病,可后来发现评论区全是吐槽,有人说这张合影的钱,够普通人交好几年大学学费,这可不是小数目啊。
不光韩国爱豆,国内明星也玩起了这一套,就说王嘉尔之前的演唱会,有个女网友晒出和他的合照,两人十指紧扣,看着跟官宣恋情似的。
当时好多博主都转了,有人猜是不是王嘉尔谈恋爱了,还有人说照片是P的,结果人家女生在评论区解释,说花8000块买了VIP座位,这合影是专属福利。
说实话,8000块买个座位加合影,已经够让人咋舌了,李易峰复出后在泰国开演唱会,那操作更夸张。
他推出的合影套票,不光能看演出,还能跟他近距离拍照,可这票被炒到了上万元,而且每人就只能拍一张。
更离谱的是,我还在二手平台上看到过“与雷军、马斯克合影”的链接,标价99999元,当时还引发了好大一拨讨论。
有中介公司的人说,现在国外“名流”的合影也按次收费,希腊、芬兰那些一对一合影,要12000块,还有四个名人打包合影的套餐,卖4万块,花6万还能送个晚宴名额。
粉丝想跟偶像留个纪念能理解,但上万块的价格,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商家就是抓住粉丝“为爱付费”的心理,把合影包装成稀缺资源,说白了就是赚快钱。
可要是价格炒得太离谱,怕是会伤了粉丝的心,这可不是明智之举。
其实合影变现只是明星赚钱的一小部分,他们传统的盈利路子早就很成熟了。
比如拍影视剧、上综艺,顶流明星一部剧的片酬就不少,开演唱会、接商演,票房和出场费也很可观,还有品牌代言,一线明星一年的代言费都是大数目,这些都是明星收入的主要来源,大家也都习以为常了。
可现在市场变了,明星们也开始找新路子,比如好多荧幕老面孔,跑去景区当NPC,就像翁虹,之前在杭州宋城穿红衣扮“猫妖妙妙”,还在台上热舞,一下子勾起好多人的回忆杀。
马景涛、郑国霖也这么干,重现自己的经典角色,既能赚人气又能变现,老戏骨放下身段去景区互动,比在家待着没曝光强,这也是适应市场的法子。
国外还有个叫OnlyFans的平台,现在也挺火,说唱歌手BhadBhabie刚满18岁入驻,6小时就赚了一百多万美元,演员BellaThorne几天也赚了几百万。
连素人SophieRain都靠这平台从服务员变成了流量红人,明星盈利早就不是“影视+代言”的老一套了,只要有流量,总能找到变现的法子。
现在明星赚钱的法子已经够多了,那以后还能怎么变?我查了些例子,发现趋势还挺明显的。
比如搞粉丝专属活动,日本女星三上悠亚就策划过粉丝两日游,后来还把旅途剪成视频发出去,又吸了一波粉。
国内要是有明星这么干,估计也会有人买账,但前提是价格得合理,不能又搞天价套餐。
还有明星跨界做知识付费,吴彦祖之前以“英语老师”的身份开直播,40分钟销售额就破了百万,预估总销售额超千万。
“吴彦祖教英语”这噱头确实吸引人,也打开了明星跨界的新路子,但话说回来,明星搞跨界可以,可不能光靠名气糊弄人,要是内容没质量,粉丝也不会买第二次账。
更有意思的是数字化方向,现在有明星开发虚拟形象、做NFT和数字藏品,比如有人推出虚拟人代言游戏,还有人卖数字藏品,上线就卖光。
毫无疑问,数字经济是大趋势,明星往这方面靠也正常,但搞数字化也得合规,要是搞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圈钱,早晚得翻车。
总的来说,花上万买合影,只是明星流量变现的一朵小浪花,现在明星盈利的模式越来越多,未来还会有更多新玩法。
但不管怎么变,明星得把握好度,不能光顾着赚钱,忘了跟粉丝之间的信任,粉丝也得理性消费,别盲目为“爱情”买单。
毕竟好的关系,不是靠天价合影维持的,你说对吧?
来源:云娱云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