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9日上午,2024年度人民文学奖在泸州古蔺颁发。在诸多文坛大家的见证下,长篇致敬奖、长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奖、散文奖、诗歌奖等12大类奖项逐一揭晓。在本届人民文学奖获奖名单上,有两位来自四川的作家,其中一位是因《八千年的凝视》获得“散文奖”的姜明,另一位是
4月19日上午,2024年度人民文学奖在泸州古蔺颁发。在诸多文坛大家的见证下,长篇致敬奖、长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奖、散文奖、诗歌奖等12大类奖项逐一揭晓。在本届人民文学奖获奖名单上,有两位来自四川的作家,其中一位是因《八千年的凝视》获得“散文奖”的姜明,另一位是获得“特别奖”的梁平。这是继前年、去年,诗人马嘶、向以鲜先后斩获“诗歌奖”之后,四川又有两位作家获得“人民文学奖”。
古稀之年的“特别鼓励”
梁平:唯有写作不可辜负
作为华语诗坛的重要诗人,梁平的诗歌写作经过岁月沉淀锋芒未减,每有新作,都在呈现不同于以往的变化和创造力。正如评委会给梁平的颁奖词所写:“作为资深诗人和文学活动家,梁平始终置身于中国文学特别是诗歌写作的现场。多年来,梁平也是《人民文学》的热切支持者,为杂志社的发展作出了诸多贡献。2024年刊于《人民文学》的组诗《龙泉驿》,是他近年来求新求变的代表作,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审美平衡,语言灵动多变,情感深沉丰沛,构建出疏朗大气、独具魅力的艺术空间。梁平的写作,既能深入平凡的社会生活,也可探寻形而上的生存哲理,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恰当的笔触,记录着时代变迁和人间百态。”
“作为一名老同志,‘感谢’二字绝非只是客套,而是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站在领奖台上,梁平回首往昔感慨道:“掐指一算,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现在,作为写作者,我从事文学创作的时间已经50年了。此外,从《红岩》《星星》再到现在的《青年作家》《草堂》,我做文学编辑的时间也有30年了。这么多年在文学的现场,我参与大大小小各种文学奖项的组织、评审、颁奖,至少有上百次了。坦白说,我自己得奖的机会并不多。所以这次我真是特别感谢《人民文学》。这是一个在作家心里面天花板级别的刊物。我想,在中国,一个作家只要开始创作,内心应该都会希望有机会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作品。”
梁平接着说:“在古稀之年获此殊荣,感受与年轻作家截然不同,这份鼓励意义非凡。同时我想表明,尽管步入古稀之年,但我深知唯有写作才不辜负这岁月馈赠。凭借人民文学奖的激励,我坚信未来仍能汲取更多创作动能与信心,努力创作出与古稀之年相称的佳作。”
从汉字窥见中华文明的精神本原
姜明:感谢汉字的无声托举
资深媒体人、作家姜明的散文《八千年的凝视》以作者观看成都《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时的所见所闻为经,以散文家穿越历史时空的所思所想为纬,编织出一幅汉字历史的壮丽蜀锦。从良渚黑陶罐到贾湖龟甲,从史墙盘到秦诏版,从白马作笔到里耶秦简,被作者凝视的活的汉字史也在凝视我们。授奖词中给出这样评价:“作者引领我们完成了一次返回汉字故乡的朝觐之旅,同时也使我们得以一窥中华文明的结构内核、审美特质和精神本原。”
站在领奖台上,姜明难掩激动的心情。他回溯起自己与文学结缘的历程,感慨万千地说道:“39年前,在家乡小镇的街巷间,我第一次捧起《人民文学》,怀揣着对文学的憧憬开启阅读之旅。当时的我绝未料想,今日能在此收获这份至高荣光。”
他继续讲道:“前段时间父母打算出售闲置已久的老宅。我思索良久,提议暂缓。老宅于我而言,不仅承载着我们几兄妹完整的童年回忆,更珍藏着父母用微薄工资订阅多年的《人民文学》杂志。那些泛黄的纸页,凝结着父母深沉的爱意,是我年少时梦想启航的港湾。若真要出售,我也定要亲自回乡,把那些旧杂志带回成都。在这座生活了30余年的城市,我的书柜、书桌、床头柜尽是当期的《人民文学》。它早已融入我的日常生活,如影随形,宛如家人般始终陪伴左右。对我而言,有《人民文学》相伴之处,便有了家的归属感。这话或许听起来矫情,但春风可以为我作证:朝夕相处间,它早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姜明特别提及要向汉字表达深深的感激之情。“文字的诞生,让人类的历史得以被记录与传承,让文明得以凝固与升华。能够用汉字写作,并凭借汉字创作的作品获奖,这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样一种幸福之中:与汉字朝夕相处,被汉字滋养、塑造。汉字如一位默默奉献的爱人,无声地托举着我们,赋予我们底气与骄傲。我要感谢伟大的汉字,它为我们的生命注入了不一样的光亮与幸福。”
增设长篇致敬奖
董宇辉获人民文学奖“传播贡献奖”
记者注意到,今年的奖项亮点颇多,增设长篇致敬奖以缅怀经典,柳青先生的佚著《在旷野里》获此殊荣,其深沉的人民性、灵活的小说感及真切的生活味,为新时代文学提供了重要参照。
此外,科幻领域作品也备受关注,特殊文体奖授予科幻剧本《云身》,该剧本对科技与人性交织博弈的深入探索,展现了科幻题材的新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文学奖还首次颁发了传播贡献奖,由董宇辉摘得。评委会给董宇辉的颁奖词写道:在文学的旷野里,董宇辉长于发现、敏于共情、精于表达,如同一个信使,尽情释放着文学的魅力与光华。他将文学一次次推向读者,唤起了无数热爱文学的人的内心热望。2024年1月23日、2024年12月20日,董宇辉以直播间为舞台,助力创刊七十五年的《人民文学》杂志积极融入现代传播格局,以“寻亲”之名,实现与广大读者的“双向奔赴”。这是传播模式的革新,更是对文学生命力的坚定守护。这也深刻证明,优质内容与创新形式的充分融合,一定能让文学在喧嚣时代持续奏响美妙的乐章。
未能来到现场领奖的董宇辉以视频的方式发表获奖感言。他说,这份荣誉属于每一个用文字照亮时代的作家和每一个用热爱温暖文学的读者。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泽登旺姆 图据 人民文学 编辑 曾雪柔
来源:锦观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