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一则消息在国际防务圈炸开了锅,菲律宾正和乌克兰掰扯着引进自杀式无人艇,西方媒体还一个劲鼓吹,说这是菲律宾要搞“非对称武器”,想在南海搅点新动静。
2025年9月,一则消息在国际防务圈炸开了锅,菲律宾正和乌克兰掰扯着引进自杀式无人艇,西方媒体还一个劲鼓吹,说这是菲律宾要搞“非对称武器”,想在南海搅点新动静。
更具体的是,乌克兰驻菲律宾大使尤利娅・费迪夫已经放话,两国要在10月签国防领域的谅解备忘录,之后说不定还会在菲律宾搞无人艇联合生产。
光听这消息,好像菲律宾真要拿到“神器”了,但咱们得掰开揉碎了看看,这事没那么简单。
菲律宾为啥盯上乌克兰的无人艇,说穿了,还是自身海军实力太拿不出手。
查了下资料,菲律宾海军就那么几艘像样的船,最先进的是韩国造的3200吨级“米古尔・马尔瓦尔”号护卫舰,剩下的不是老掉牙的二手舰,就是吨位小的巡逻艇。
面对周边国家的海军力量,菲律宾心里没底,才想着靠“低成本、多数量”的无人艇搞“非对称威慑”。
乌克兰这边也有自己的小算盘,这是它第一次想在东南亚搞正式防务合作,说白了就是想把自己的军工产品和影响力卖到欧洲以外。
乌克兰《防务快报》还特意吹了一波,说菲律宾选自己,是因为乌方在海上无人艇使用上有“全球最丰富、最成功的经验”,还有经过实战测试的方案。
西方海军专家萨顿也来凑热度,说这无人艇能让菲律宾在南海有“非对称优势”,毕竟俄乌冲突里,小型廉价无人平台确实让海战格局变了样。
本来想,菲律宾这步棋是不是真能“以小博大”?但后来发现,它忽略了一个关键,乌克兰的“成功经验”,不是随便就能复制的。
要说乌克兰的无人艇,在黑海战场上确实有点东西,就拿可能卖给菲律宾的MaguraV5型来说,长5.5米,宽1.5米,排水量还不到1吨,却能装320公斤炸药。
巡航速度22节,最快能飙到42节,一口气能跑800公里,还带高清摄像头、红外热成像这些装备,电子干扰强的时候,靠预设航线也能完成任务。
更厉害的是它的战绩,俄乌冲突里,这玩意儿先后把俄黑海舰队的“伊万诺维茨”号导弹艇、“凯撒・库尼科夫”号大型登陆舰都打了,25万美元一艘的无人艇,能干掉价值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战舰,咋看都划算。
2024年12月,它还创下过世界纪录,在克里米亚海域用导弹击落了俄军米-8直升机,连空中目标都能打,但说实话,这些亮眼战绩背后,全靠“配套buff”撑着。
乌克兰的无人艇突袭,离不开北约给的全套情报支持,俄军舰艇在哪、怎么走,北约通过周边军事基地摸得门清。
通信方面还得靠“星链”,之前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不给某区域“星链”服务,乌克兰立马就放弃了一次无人艇突袭。
没了这些外部支持,这无人艇能不能发挥作用,真得打个问号。
菲律宾想把乌无人艇搬到南海,怕是要碰一鼻子灰。
先看地理环境,黑海是封闭内海,风平浪静的,小吨位无人艇跑起来没问题,但南海不一样,面积比黑海大得多,一年要刮好几次台风,浪高经常能到3-5米。
菲律宾几百吨的巡逻船遇到大风浪都得赶紧撤回港口,排水量不到1吨的乌无人艇,怕是一出海就被浪拍翻了。
情报和通信也是大难题,南海周边,菲律宾可没有北约那样的情报网络,美军就算想帮忙,周边能用的军事基地也远,情报传过来慢不说,覆盖范围还有限,“星链”在高强度冲突里也容易被干扰,到时候无人艇可能就是“瞎子”“聋子”。
更关键的是,中方早就有应对办法了,现在中国部署的翼龙-2H、彩虹-4等长航时无人机,能在南海上空飞几十个小时,方圆2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都能监控到。
运-8Q反潜巡逻机搭载的合成孔径雷达,连潜望镜大小的目标都能精准定位,乌无人艇想偷偷靠近,根本藏不住。
而且中方舰艇上的1130近防炮、红旗-10防空导弹,打高速移动的小型目标手到擒来,岛礁上还有岸基反舰导弹和电子战系统,形成了立体反制网。
搞不清菲律宾有没有想过,要是真用这无人艇攻击他国舰艇,性质就变了,从公务船对峙变成了战争行为。
到时候中方依据国际法,能用的手段就多了,这可不是菲律宾能扛得住的。
如此看来,菲律宾想靠乌无人艇在南海搞“非对称博弈”,实在是找错了地方,说到底,菲乌这次无人艇合作,不过是各取所需的生意。
乌克兰想拓展海外市场,菲律宾想靠低成本装备提升底气,但忽略了战场环境的差异和对手的实力。
南海的稳定,靠的从来不是“歪门邪道”的武器,而是各国坐下来谈的诚意。
菲律宾要是真为地区和平着想,与其花心思搞这些没用的,不如回到《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框架下,好好和周边国家沟通。
毕竟,靠武器挑事,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来源:华夏趣史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