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俄罗斯帝国战列舰 “甘古特” 号因缺乏人力于 1918 年 11 月 9 日封存,并在 1925 年 6 月 27 日改装时更名为 “十月革命” 号。1926 年 3 月 23 日,该舰重新服役,并于 1931 年 10 月 12 日开始进行部分重建,吸收了其
“十月革命” 号战列舰
1934 年现代化改造后的 “十月革命” 号。
俄罗斯帝国战列舰 “甘古特” 号因缺乏人力于 1918 年 11 月 9 日封存,并在 1925 年 6 月 27 日改装时更名为 “十月革命” 号。1926 年 3 月 23 日,该舰重新服役,并于 1931 年 10 月 12 日开始进行部分重建,吸收了其姐妹舰 “马拉” 号和 “巴黎公社” 号早期现代化改造的经验。
“马拉” 号的管状塔桅被一个更大、更坚固的结构所取代,该结构配备了 KDP - 6 火控指挥仪,顶部装有两台 6 米(20 英尺)的蔡司测距仪。后部上层建筑被扩大,并在其前方建造了一个新结构,上面也安装了一台 KDP - 6 指挥仪,这就需要将主桅向前移动 9 米(30 英尺)。这样就没有足够的空间安装像 “马拉” 号上那样的吊杆,所以在主桅两侧各安装了两台大型吊艇架。它的烟囱向后弯曲,而不是像 “马拉” 号那样倾斜。
每个炮塔都配备了意大利产的 8 米(26 英尺)测距仪,炮塔顶部装甲厚度增加到 152 毫米(6.0 英寸)。安装了一个新的艏楼,与 “马拉” 号的艏楼非常相似,以改善航海性能。增加了六门 76.2 毫米(3.00 英寸)34 - K 型高射炮,三门安装在前后炮塔的顶部。所有 25 台旧锅炉都被 12 台原本为 “博罗季诺” 级战列巡洋舰 “伊兹梅尔” 号准备的燃油锅炉所取代。节省下来的空间被用来增加一道内侧纵向水密舱壁,这大大提高了它的水下防护能力。其原有的 “波伦阿尔戈时钟” 机械火控计算机被升级为一台维克斯有限公司的火控计算机仿制品(苏联指定型号为 AKUR),以及一台斯佩里稳定垂直陀螺仪仿制品。这些改动使其满载排水量增加到 26690 吨(26270 长吨;29420 短吨),全长增加到 184.9 米(607 英尺)。
由于上层建筑的扩大,其稳心高度从设计的 1.76 米(5 英尺 9 英寸)降低到 1.67 米(5 英尺 6 英寸)。1934 年 8 月 4 日,该舰完成重建。在苏芬冬季战争中,它的行动仅限于 1939 年 12 月 18 日在芬兰湾结冰前,对贝廖佐夫群岛萨连佩亚的芬兰 10 英寸(254 毫米)海岸防御炮进行炮击。在被近失弹击退之前,它未能造成任何永久性损伤。苏联占领爱沙尼亚后不久,“十月革命” 号航行到塔林,但在 1941 年 2 月至 3 月于喀琅施塔得进行了改装,其防空武器得到了加强。在后甲板上安装了两座双联装 76.2 毫米 81 - K 型炮架。这些火炮的弹药库可能位于每侧横梁最靠后的炮廓中,这些炮廓拆除了 120 毫米火炮,还增加了 12 门自动 37 毫米(1.5 英寸)70 - K 型火炮,三门安装在中间炮塔上,另外六门安装在前后上层建筑中。还安装了四座双联装和四挺单装 12.7 毫米(0.50 英寸)DShK 机枪以及两座防空指挥仪。
为了给防空炮腾出空间,大型起重机被从前德国重巡洋舰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号上拆下的小型起重机所取代。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国入侵苏联时,“十月革命” 号在塔林,但由于德军的推进,它被迫驶往喀琅施塔得。9 月 8 日,它从列宁格勒和喀琅施塔得之间的航道向德国第 18 集团军的部队阵地开火,第二天可能卸下了四门 120 毫米(4.7 英寸)火炮供岸上使用。9 月 21 日,它的船头被三枚炸弹击中,严重受损,两门炮塔被摧毁,10 月 23 日被送往奥尔忠尼启则造船厂进行维修。
1942 年 2 月至 4 月期间,苏联利用这段时间又增加了四门 37 毫米 70 - K 型高射炮和另一座双联装 76.2 毫米 K - 81 型炮架。4 月 4 日至 5 日夜间,它再次被第 4 轰炸机联队的亨克尔 He 111 轰炸机投下的一枚重型和三枚中型炸弹击中,4 月 24 日又被三枚炸弹击中。1942 年 11 月,它的维修工作完成,不过在 9 月又增加了一座四联装 37 毫米 46 - K 型炮架。在列宁格勒保卫战、1944 年 1 月的列宁格勒 - 诺夫哥罗德攻势以及 1944 年 6 月的维堡 - 彼得罗扎沃茨克攻势中,它为苏联军队提供了支援。1944 年的某个时候,它接收了一台租借的英国 279 型对空警戒雷达。1944 年 7 月 22 日,它被授予红旗勋章。1954 年 7 月 24 日,它被重新归类为 “训练战列舰”,1956 年 2 月 17 日从海军舰艇名单中除名。它被逐渐拆解,其船体在 1958 年 5 月时仍然存在。
来源:3C捕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