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要戒酒吗?医生发现:过了60岁以后,戒酒前要注意这5件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2 09:56 3

摘要:还有一次,是73岁的马阿姨,平时看着硬朗,突然胃出血送来急诊。查体时我问她有没有吃止痛药,她摇头。我顺口问了句:平常喝酒吗?她说“偶尔一点红酒,对心脏好”。

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位68岁的老王。退休前是大学教授,思维敏捷、谈吐不凡。可三年前开始出现走路不稳、记忆力减退,还时常情绪激动、无缘无故发火。

家人一度以为是老年痴呆,直到我问了一个问题:您每天都喝酒吗?老王眼神一滞,说,几十年习惯了,白酒不离口。我苦笑着摇头:不是老年痴呆,是酒精性脑萎缩

还有一次,是73岁的马阿姨,平时看着硬朗,突然胃出血送来急诊。查体时我问她有没有吃止痛药,她摇头。我顺口问了句:平常喝酒吗?她说“偶尔一点红酒,对心脏好”。

可她所谓的“偶尔”,是每天一杯半,已经持续十年。胃镜下,她的胃黏膜薄得像纸,我只能叹气:酒精对胃的伤害,常常悄无声息地积累

门诊中我还见过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65岁的张叔。他因为腿浮肿、呼吸急促来查心功能。B超一做,提示心脏扩大、射血分数下降。我一问,他是老酒鬼,每晚不喝两杯睡不着。

心电图和心肌酶都排除了冠心病,最终诊断是酒精性心肌病。张叔一脸震惊,嘴里还念叨着“不是说红酒养心吗”。

这三位病人让我意识到一个问题:很多老人不仅没把酒当问题,反而把它当保健品。这是我在临床中发现的认知误区,而且极其普遍。

最新一项全国老年健康行为调查显示,60岁以上人群中有饮酒习惯者占比近29%,其中47%的饮酒者认为“少量饮酒对健康有益”。但真实情况是,酒精对老年器官的伤害,远比我们想象得早、得深、得广

我根据对病人康复影响程度、临床发生率和误解率,排了这样一个反向榜单,讲讲老年人戒酒前最容易掉进的5个坑,戒得早远不如戒得明白。

第五个误区,是相信“红酒养生”,以为酒精可以保护心血管。这在门诊最常见,尤其在知识层次较高的老人中更普遍。确实有研究发现,少量饮酒可能对HDL胆固醇有轻度提升作用,但老年人机体代谢酒精能力下降,哪怕同样摄入量,血液中酒精浓度也会更高

而且酒精性高血压、心律不齐、心肌病的风险,会随着年龄增长成倍上升。研究表明,60岁以上长期饮酒者患房颤的风险比非饮酒者高出65%以上。也就是说,红酒再红,也架不住心脏越来越老。

第四个误区,是把酒精当作“社交润滑剂”,尤其在退休后缺乏社交时,更容易依赖聚会饮酒来获得情绪交流。但你别嫌我啰嗦,老年人情绪调节本就变得脆弱,酒精反倒成了负面情绪的放大器。我遇到不少老人,退休后没了单位归属感、家庭关系又紧张,喝酒成了他们唯一的情绪出口。

长此以往,他们更容易陷入焦虑、抑郁,甚至产生酒精依赖综合症。这类病人戒酒反应剧烈,常常出现失眠、手抖、幻觉等戒断症状,治疗难度极大。

第三个误区,是觉得“我身体好,喝点没问题”。这种自信型饮酒者,往往是那种60多岁还能爬山、骑车的“活力老人”。但酒精的伤害不是立竿见影,它像水滴石穿,对肝、脑、胃、心血管的慢性损耗常常在十年后才显现。

我总跟病人说:你今天能喝,不代表明天还能扛得住。肝功能看着正常,不代表肝细胞没有在做无声的抵抗。等到转氨酶升高、脂肪肝加重、甚至出现肝硬化,再谈戒酒,已经为时晚矣。

第二个误区,是以为“每天喝一点总比酗酒强”。这句话听着有理,其实更可怕。长期低剂量饮酒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得明显

一项2023年《老年神经医学杂志》的研究指出,每天饮酒不超过15克的人群,其认知功能下降速度是非饮酒人群的1.8倍

这不是量的问题,而是酒精对海马体的慢性干扰,长期下来,记忆力、注意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都会悄悄滑坡。更关键的是,大脑损伤是不可逆的,错过了干预期,连药物也帮不上忙。

最隐蔽、也最危险的误区,是“突然戒酒就一定好”。这个听起来很反直觉,但临床真有不少老人因为突然断酒出现严重戒断反应

我曾经收治过一位62岁的男性,原本每天喝白酒250毫升,突然听了儿子的劝,一滴不沾,结果三天后出现了意识模糊、全身抽搐、血压飙升,最终进了ICU。

老年人长期饮酒后,大脑中GABA受体适应了酒精的抑制作用,突然断酒会导致神经过度兴奋,引发癫痫样发作。这类病人应当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量,辅以心理支持和营养干预。

说到这儿,也许有人会问,那60岁后到底能不能喝酒?我给出的答案是:能不喝就别喝,真戒不掉也要科学干预。老年人代谢酒精的能力平均比年轻人低30%,而一旦出现酒精相关疾病,治疗周期更长、恢复更慢、并发症更多。这不是医生危言耸听,而是我在临床里一遍遍看到的现实。

我理解,有些老人喝酒,不只是为了味道,更是为了情绪、陪伴和日子的仪式感。那怎么办?我建议用“替代法”戒酒——比如用无酒精啤酒、温热蜂蜜水、带气泡的苏打水,提供类似口感的替代物.

也可以选择心理上的替代,比如饭后散步、约邻居下棋、听听老歌,这些都能满足“放松”的需求,却不会伤身。

我还想提醒一句,戒酒从来不是一刀切的战争,而是一次与身体和解的过程。好的戒酒计划,是温和的、渐进的、符合个体差异的。尤其是老年人,既要考虑身体负荷,也要尊重内心节奏。

老年人戒酒,不是为了放弃快乐,而是为了换取更有质量的晚年。真正的健康,不是活得久,而是活得清醒、活得自如。如果说年轻时喝酒是为了热闹,那年老时戒酒,是对身体的一次深情回望。

我总说,老年不是“不能”,而是“更该懂得取舍”。这世上,没有一种快乐值得你用生命去交换。真正的自由,是你能为自己做出健康的决定。

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参考文献:

[1]李志强.老年人饮酒与认知功能关系研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3,29(3):114-118.
[2]王建国.酒精性心肌病的诊疗进展[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2,50(12):1023-1028.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居民健康行为调查报告[Z].2022.

来源:张医生健康杂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