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特朗普最懂经济学,会让美国重回19世纪的殖民扩张?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2 07:18 1

摘要:当地时间4月2日,特朗普宣布为“美国解放日”,称美国被剥削的时代终结,并对全球实施“对等关税”。

最近关于美国的新闻越来越多,很多人对于特朗普当前政策并不看好。

但我们可以回溯英美如何从重商主义转向自由贸易,来试着去了解特朗普当下的政策决策。

特朗普上台后推行颠覆性举措,做到了深刻冲击还维持了国际秩序。

十年前,“逆全球化”尚属陌生概念,人们普遍相信全球经贸与信息共享将使各国日益依存。

然而今天,后冷战时代的全球化理想正走向瓦解。

当地时间4月2日,特朗普宣布为“美国解放日”,称美国被剥削的时代终结,并对全球实施“对等关税”。

其税率计算方式极为特殊,一堆复杂的公式不跟大家介绍了,我们只需要知道公式简化计算是,美国对某国的贸易逆差除以美国从该国的进口额。

这一看似复杂的算法实则逻辑简单,我们拿欧盟举例子,2356亿美元逆差÷6058亿美元进口≈39%。

特朗普为了凸显自己的慷慨,决定将税率一律对折,最终,对欧盟征20%,对中国征34%。

各个国家的征税比例各不相同从最低的英国10%,到最高的柬埔寨49%。

尽管美国是全球最大债务国,特朗普却营造出“全世界欠美国”的假象,宣称美国“大赢特赢”。

白宫官网首页展示大幅特朗普照片,配文“America is back”,其签名呈心电图式,凸显权威形象。

在《美国回来了,但通货膨胀却没有》一文中,白宫列举3月以来经济“胜利”:日常用品价格下降;处方药价格创最大月度降幅;

机票、二手车、汽车保险价格下跌;受汽油价格暴跌影响,3月能源价格下降2.4%。

文章称,随着历史上最大规模减税、空前放松管制及制造业繁荣,美国经济将实现空前繁荣。关税越高,消费品越便宜,通胀不复存在。

另一文《特朗普总统的关税为何必要》列举制造业回流43项“胜利”。

从比利时巧克力商百乐嘉力宝、韩国食品公司巴黎贝甜,到自行车制造商Guardian Bikes,再到本田、宝马、大众、沃尔沃等车企。

以及JSW Steel、苹果、台积电、西门子等企业,均宣布将工厂迁至美国。

换言之,自解放日起,特朗普已在制造业回流上赢了43次,其政策既压低物价,又创造就业,实现“双赢”。

该说不说美国的官方媒体网站还是很会夸的,知道特朗普最爱听什么。

每篇文章都断言,特朗普最懂经济学,其理论令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束手无策。

不仅是鲍威尔,还有所有习惯自由贸易的经济学家们,特朗普当下的政策真的做到了令全球震惊。

2025年,世界真的进入了一个高关税、强调贸易顺差、鼓励制造业回归的新时代。

相较1980年代新自由主义浪潮,大多数人们认为特朗普的行为和政策极具颠覆性。

但我们仔细分析和对比上世纪,可以证明特朗普政策里的重商主义回归,其实是在模仿16至17世纪英法的成功模式。

所以美国媒体就不要盲目赞扬特朗普了,人家只是复刻的其他国家的成功啊!

自由贸易非英美成功之因,而是其结果,英国并非因自由贸易而进行工业革命,恰是在革命后才转向自由贸易。

真正过渡至自由贸易是时期始于19世纪中期,《谷物法》废除就是标志证明。

可以说工业革命改变英国统治结构,19世纪,政治舆论由两股力量主导:

一是地主阶级掌控土地,惧怕重税;

二是新兴工商业主,依赖城市工商业。

双方在关税上矛盾尖锐,城市人口激增致粮食需求上升,肉类利润高促使耕地转牧场,英国由粮食出口国变为进口国,议会仍由地主掌控。

1815年,地主推动《谷物法》,规定粮价高于每夸特八十先令才准进口;实际粮价从未超标,法案形同虚设,地主却称此举保障粮食安全。

此时工商业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威胁,也开始反抗和敌对。

工商业负责人认为粮价高,进而推升了工人生活成本,工厂须付更高工资,生产成本也随着增加。

所以这场自由贸易理论在资本家与工人中迅速传播,1838年底,曼彻斯特多位资本家创立“反谷物法协会”,后发展为“反谷物法同盟”。

1842年8月甚至策动工人起义,直至1846年,议会才废除《谷物法》。

也就是说英国在侵略他国多年后,才成为了真正自由贸易国。而这一年距亚当·斯密《国富论》出版已70年。

教科书称,斯密提出绝对优势理论:一国某商品劳动力成本更低,则具优势。

李嘉图发展出比较优势:爱尔兰专产土豆,法国专产服装,两国皆得廉价商品。

新自由主义进一步宣称,现代分工下,称一支铅笔也需多国协作,这样最终的产物才能做到物美价廉。

由此可见他们的主要思想就是开放市场、让贸易变得自由,才能出现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

当年英国正是打着此旗号,强推全球自由贸易,但是几年之后其他的聪明国家就开始觉醒。

发出致命的疑问:若自由贸易如此好,为何英国工业革命前不实行?

德国李斯特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指出,英国崛起靠的不是自由贸易,而是严厉贸易保护。

其实在这其中不是德国人最早反应过来,而是美国,他们醒悟得更早更彻底。

1832年12月2日,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提交国情咨文,核心三点:欧洲不得在美洲殖民;不得干涉美洲事务;美国不干涉欧洲。

此即“门罗主义”,初为防神圣同盟恢复旧秩序。

后十余年,美国发现欧洲无力重返美洲,门罗主义沉寂。待英国废《谷物法》,美国意识到其新用途:对抗以自由贸易为名扩张的大英帝国。

美国遂在美洲建立排他性贸易保护,阻止英国将其纳入全球体系。1857年,美国调整关税,大打贸易战,力阻英国商品进入美洲。

彼时美国未料,十余年后此做法将成欧洲主流。

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于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德意志帝国成立。此为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最大变局。

德国统一后经济腾飞,工业产值超英,冲击英国。

英国丧失倾销优势,工业资本地位下降;金融资本(银行、证券)仍强势。工业资本要保护,金融资本要海外投资。

有效解决办法就是直接统治专属殖民地。

1873至1878年,欧洲爆发大危机,迫使各国放弃自由贸易,转向贸易保护。

1879年德国立高额关税,1902年再修订;法国于1892、1907、1910年三次调税;连英国也在1900年讨论放弃自由贸易。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才能从中理解特朗普当下的政策,其团队自信加税,是因为觉得这段历史可以重演。

特朗普开始从各个国家手里拿东西,甚至是他们的领土,加拿大和格陵兰都曾经受到过威胁。

特朗普不傻,也知道这样做势必是引起其他国家的报复,所以在极力模仿当年的欧洲列强,但不得不说特朗普很会表演。

20年前,战略家罗伯特·卡普兰预言:全球化将削弱民族国家,人类迈入帝国时代。

帝国时代指的是超民族国家的政治实体,世界的联合程度更像是古代的波斯帝国。

但他们似乎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现在是21世纪,我们永远回不到过去,虽然做法和风格完全复刻,但结局是不会复刻的。

对于这场结局,中国肯定是有所不同,毕当下的中国已经迎来改革开放40余年,早就不同于大清王朝时期。

来源:厉羽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