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年产103万只多元化应用光学镜头产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8 10:01 1

摘要:本项目将在公司东莞总部大楼通过厂房装修、购置先进的生产设备,打造先进的生产车间,对多元化应用光学镜头产品进行投产建设。项目建成后,预计新增 103.15 万只/年多元化应用光学镜头产能。项目的实施将扩大公司的多元化应用领域产品的生产规模,丰富公司的产品类别,增

1、项目基本情况

本项目将在公司东莞总部大楼通过厂房装修、购置先进的生产设备,打造先进的生产车间,对多元化应用光学镜头产品进行投产建设。项目建成后,预计新增 103.15 万只/年多元化应用光学镜头产能。项目的实施将扩大公司的多元化应用领域产品的生产规模,丰富公司的产品类别,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巩固公司在行业的领先地位。

本项目实施主体为公司全资子公司东莞市宇承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期为 30个月,总投资额为 27,879.96 万元。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契合公司战略布局,提升公司新兴市场份额

随着精密光学技术不断发展,光学镜头应用领域持续拓宽。公司积极优化产品布局,在巩固和发展安防行业和智能驾驶领域的基础上,在医疗器械、红外热成像、摄影摄像等新兴应用领域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提升在新兴应用领域的市场份额。

在医疗器械领域,目前公司产品包括内窥镜卡口、牙齿扫描仪镜头以及电子内窥镜镜头等,光学内窥镜处于小批量试样阶段。在红外热成像领域,公司红外硫系镜片量产已取得明显进展;在摄影领域,国产替代浪潮蓄势待发,公司已成功推出微单电动镜头,成功在摄影器材领域实现“从无到有”突破。

公司本募投项目旨在紧抓医疗、红外、摄影等多元化应用光学领域的发展机遇,通过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满足下游市场对成本效益和本土化服务的需求,提升公司新兴光学应用领域的市场份额。

(2)扩大公司多元化应用领域产能,满足下游增长需求

光学镜头作为光学成像系统中的核心组件,在多个领域中应用广泛。工业机器视觉技术中,光学镜头扮演机器人“眼睛”的角色,其焦距、光圈、分辨率、畸变控制等对于成像质量至关重要。随着工业4.0的推进,中国制造业持续升级,制造业已成为机器视觉重要市场。近年国内 3C 电子、汽车、新能源、快递物流等行业的蓬勃发展拉动了相关企业的扩产需求,机器视觉需求增长明显。

此外在多元化应用领域其他方面,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医疗检测、辅助驾驶、安防监控等领域的应用也不断增加,民用红外热像行业将迎来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期;医用光学镜头在光学技术的发展下,分辨率、对比度、像差控制等方面不断提升,在内窥镜检查、眼科、牙科、外科手术等多个医疗领域得到应用,推动光学镜头的需求稳步提升;

微单相机的崛起推动了对可互换光学镜头的需求,随着微单相机的普及和多样化,对镜头的种类和性能要求也在不断增加。

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有利于公司抓住下游市场发展机遇,扩大相关多元化应用领域产品产能,实现规模经济,及时响应下游厂商增长的订单需求,完善公司在机器视觉、医用光学、热成像、摄影摄像等领域的布局。

(3)丰富公司产品品类,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经过多年行业发展,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安防镜头生产商之一,产品覆盖安防、机器视觉、车载光学等多个领域。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为提升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公司需要不断丰富产品结构,逐步扩展在机器视觉、红外热成像、医用光学以及摄影摄像等新兴领域的市场份额。

本项目将投入高精尖生产设备及检测设备,通过完善生产配套、优化工艺流程,扩大内窥镜镜头、口腔扫描仪镜头、内窥镜卡口、红外热成像镜头、工业机器视觉镜头、微单镜头等产品产能,优化各领域产品的种类,向多元化应用光学领域布局延伸,为公司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为项目实施奠定基础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 年)》《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 年)》等相关产业支持政策,充分体现了国家支持光学基础技术和底层技术研究的决心,为国内光学元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指引,为产业未来的创新发展并实现高端进口替代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受益于智能驾驶、医疗光学、单反/微单、AR/VR 等下游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下游客户对于光学镜头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产品不断迭代更新,光学镜头行业规模有望持续增长。

(2)深厚的技术沉淀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研发能力,坚持以前瞻性和创新思维为导向,结合市场及产品应用情况持续增加研发投入,掌握核心技术。经过多年积累,公司已形成完备的研发流程及体系化的开发标准,在光学设计、结构设计、镜片加工以及模具成型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包括自主研发的自动聚焦微单镜头、变焦镜头系统、低畸变长焦工业镜头、红外硫系镜片等核心生产技术。多年的技术沉淀为公司在机器视觉、微单镜头以及红外领域的产品拓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此外,公司还积极开展产学研技术合作,共同构建产学研成果转化创新实践基地,推动企业与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技术融合,加快技术更新,提高产学研转化效率,提升产品的市场综合竞争力。公司深厚的技术积累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建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3)广泛的下游需求为项目实施提供市场保障

近年来,随着光学技术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光学镜头作为重要信息输入端口,应用范围逐渐拓展到智能手机、机器视觉、自动驾驶、AR/VR 设备、生物医疗等热门领域,推动各应用领域内光学镜头的需求增长。机器视觉方面,公司具有成熟的机器视觉产品和技术,已经研发出多款机器视觉镜头。

公司已与海康威视、奥普特、视清科技等客户进行合作,未来随着现代工业自动化技术日趋成熟,工业机器视觉镜头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在红外热成像、医用光学、微单领域,公司已具备相关产品量产能力,研发设计的多款新品已进入送样检测阶段,未来随着下游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公司的收入规模将持续增加。

4、项目投资概算

本项目总投资额 27,879.96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24,434.96 万元,铺底流动资金 3,445.00 万元。

5、项目预期收益

经测算,东莞市宇承科技有限公司多元化应用光学项目税后内部收益率为15.35 %,税后静态回收期预计为 7.38 年,项目预期效益良好。

6、项目审批情况

本项目不需新增用地,截至本报告公告日,立项备案和环评批复情况如下:

立项备案 2412-441900-04-01-303002。

环评批复 正在办理中。

7、项目实施背景

新质产业创新升级,助力光学镜头应用场景多元化。新质生产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技术为支撑,光学镜头作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和重要组件,应用领域进一步丰富,在数字化、智能化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机器视觉领域,光学镜头对成像质量起到关键性作用,影响成像质量的主要指标——分辨率、对比度、景深以及像差。在全球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背景下,机器视觉在制造业领域迅速渗透,市场规模持续提升。根据 Markets and Markets数据及 GGII 预测,2021 年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约为 804 亿元,2025 年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 1,200 亿元。

根据 GGII 数据,2022 年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为 170.65 亿元,预计 2027 年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达到 565.65亿元。随着机器视觉行业的快速发展,下游市场对高质量、高性能的机器视觉镜头需求也将显著增加,从而推动机器视觉镜头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在红外热成像领域,光学镜头是红外热成像仪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外热成像仪是一种通过探测目标物体的红外线,将目标物体的温度分布图像转换成视频图像的光电成像系统。红外热成像技术具有可全天候使用、抗干扰能力强、目标识别能力强、隐蔽性强等优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安防监控、个人消费、辅助驾驶、消防警用、工业监测、电力监测、医疗检疫等领域。

根据思瀚产业研究院测算,2023 年全球民用红外热成像市场规模约为 74.65 亿美元,2020 年至 2023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0.05%,预计2024年全球民用红外热成像市场规模将达到78.66亿美元,2025 年市场规模达到 85.33 亿美元。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应用场景的扩展,红外热成像镜头市场潜力巨大。

在医疗器械领域,光学镜头等精密光学元组件被广泛用于医用内窥镜、口腔扫描仪、光学显微镜、眼科检查设备以及基因检测设备等终端产品中。近年来,国家陆续从医疗器械创新、医疗器械国产替代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本土内窥镜行业创新突破。随着医疗器械的国产化替代进程逐渐加快,光学镜头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具有广阔市场空间,有望成为推动医疗器械行业持续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摄影摄像设备领域,国产相机镜头起步虽晚,但以高品质、高性价比回应市场需求,为国产光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创作、直播、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消费者对高质量图片拍摄及视频录制的需求日益增加,带动了下游微单相机、直播机等专业影像设备出货量提升。

根据日本相机和影像产品协会(CIPA)数据,2020 年至 2023 年,全球微单相机出货量由 293.3 万台增加至 483.3 万台。微单相机所用镜头主要为可互换光学镜头,其出货量的持续增加也将带动光学镜头市场的扩容,为国内光学镜头制造商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发展潜力,国产化替代的空间巨大。

此报告为摘录部分。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审批备案、国资委备案、银行贷款、产业基金融资、内部董事会投资决策等用途可研报告可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

来源:思瀚研究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