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医50多年,我接触了不少精神分裂症群体,总结发现:精神分裂症常被误解为“故意作对”、“性格偏激”或“思想极端”。
大家好,我是中医廉河清廉奶奶。
从医50多年,我接触了不少精神分裂症群体,总结发现:精神分裂症常被误解为“故意作对”、“性格偏激”或“思想极端”。
其实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精神分裂症与脏腑失衡、痰浊闭窍密切相关。
当一个人遭遇重大心理创伤、长期情志不舒或先天禀赋不足时,肝胆郁结化火,痰火相搏上扰心神,致使神明被蒙,形成“痰迷心窍”,进而出现幻听妄动、神志异常。
今天跟大家介绍一味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黄金果”——柏子仁。
为何柏子仁能发挥关键作用?
《本草汇言》记载:柏子仁“安魂定魄,宁神镇惊”,其气清香可透窍醒脑,味甘质润能化痰宁心。
精神分裂症痰火郁结、肝风挟痰上扰时,痰浊阻滞脑窍清阳之气,就会让神志受蒙而发为幻听妄想。而柏子仁凭借甘润之性滋养心阴以制火亢,清轻香气透达脑络以化散痰浊,从而缓解幻听妄想、使人神志清明。
那柏子仁怎么用呢?
平常可以煮点柏子仁枣仁安神饮来喝,准备柏子仁+酸枣仁+百合,水煎代茶即可,柏子仁宁心安神,酸枣仁敛肝定魂,百合清心润燥,三者共奏化痰开窍、平息肝风之效,能帮助缓解幻听妄想。
但需注意的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体质敏感且存在差异化,仅靠柏子仁太过单一,具体还需搭配其他药材综合调理!
患者王大姐,35岁,2年前因家庭变故致精神受创,渐起耳鸣如潮、凭空闻人语,初未重视。后症状频现,常自语对空,疑人害己,夜不能寐,时而哭笑无常。西医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服抗精神病药可暂缓,但停药后反复。
王大姐的体质一直都是属于肝郁脾虚型的,而且有"慢性胆囊炎"病史,性格内向,遇事易郁。
刻诊:头晕头重、胸脘痞闷、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辨证:癫狂(痰火扰心证),治疗需要清热化痰,疏肝宁心,佐以养阴安神
开方:柏子仁、 酸枣仁、生百合、龙胆草、郁金、法半夏、茯苓、胆南星、竹茹、炙甘草、生姜
7天后复诊,王大姐的幻听频次减少,夜寐稍安,舌苔黄腻渐化。原方去胆南星,加石菖蒲、远志增强开窍之力。
继续调理一个月后,王大姐的情绪趋稳,偶闻人语但可自控,脉转弦细。改柏子仁为柏子霜,加生龙骨重镇安神。
前后总共调理4个月左右,症状基本控制,予柏子仁丸(柏子仁、酸枣仁、天冬、麦冬等蜜丸)巩固,后随访半年,未曾复发!
患者先天肝郁脾虚,复遭情志重伤,致肝胆疏泄失常,郁而化火;脾虚不运,痰湿内蕴。痰火胶结,挟肝风上扰清窍,蒙蔽神明,故见幻听妄言、躁扰不宁。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乃痰热炽盛之征。病程迁延,心阴耗伤,神不守舍,故夜寐难安。
方中柏子仁为君药,甘润养心,透窍化痰;配酸枣仁养肝宁心,百合清心润燥,三药共奏化痰开窍、平息肝风之功。
龙胆草清肝胆实火,郁金行气解郁,半夏、胆南星燥湿化痰。
茯苓健脾渗湿,竹茹清热除烦,生姜制半夏之毒,兼调和脾胃。
炙甘草调和诸药,兼缓肝火之横逆。
我治疗精神分裂症,遇到轻症时,会选择单用食疗方调理额缓解;倘若遇到重症,则需配合汤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来源:GaySpot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