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6岁,不会说杭州话,超市理货都嫌慢,潘贵菊差点被这座城市劝退。
56岁,不会说杭州话,超市理货都嫌慢,潘贵菊差点被这座城市劝退。
转机藏在一条朋友圈:女儿随手发她改的一条旧牛仔裤,点赞爆了。
评论区全是“还能这么改?
”“阿姨接私活吗?
”
她连夜把缝纫机从床底拖出来,灯一开,线一踩,咔哒咔哒,像在老家踩水车。
第二天,快递小哥取走了第一条“网红裤”,潘贵菊收到了第一笔线上收入:88块。
女儿教她拍短视频。
镜头里,她不说普通话,就讲岳阳话:“裤脚改短三公分,显瘦。
”弹幕飘过“可爱”“想学”。
一周涨粉三千,订单从每天1单跳到10单。
coser找她改古装,宝妈找她改童装,最夸张的是一位网红,寄来一件标价8000的西装,让她改成露肩款。
她手抖了一晚上,完工后对方直接转来2000块红包,备注:阿姨,你救了我的拍摄。
社区书记刷到视频,找上门:“潘姐,政策来了。
”原来萧山刚出了中老年创业补贴,她稀里糊涂填了表,三天后拿到3万块启动金,外加一间月租300的小仓库。
仓库门口挂个木牌:潘姐改衣所。
生意一好,新问题也来了:碎布堆成山。
她想起小时候奶奶用栀子果染布,黄得透亮。
跑去富阳学植物染,回来把旧T恤染成抹茶绿、雾霾蓝,挂直播间,十分钟抢空。
现在她每天九点直播,一边踩缝纫机一边和粉丝唠嗑:“这件衬衫领口太死板,剪个弧线,秒变法式。
”评论区刷屏“我妈缺的就是你”。
仓库隔壁的空教室被社区批下来做兴趣班。
第一课,来了六个退休大姐,带着自家孙子的破洞裤。
潘贵菊教她们补洞绣小花,下课时,大姐们围着她说:“原来我们还没被淘汰。
”
最让她得意的是,去年双十一,她靠旧衣改造做了6万流水。
快递小哥成了熟人,进门先喊:“潘姐,今天又是几袋?
”
有人问她累不累,她笑:“比在超市搬牛奶轻松多了。
”说完低头继续踩线,机器声像节拍器,哒哒哒,把56岁的人生踩成了新的节奏。
来源:分秒必争旭日C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