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公募基金行业展现出显著的修复韧性与增长潜力。最新数据显示,全行业已连续三个季度盈利,且盈利规模呈现逐季递增态势。
市场波动加剧,一只名为永赢科技智选混合的基金却在六个月内悄然攀升47.43%,远远跑赢大盘和多数同类产品。
01 公募行业新格局,三季连盈显韧性
2025年公募基金行业展现出显著的修复韧性与增长潜力。最新数据显示,全行业已连续三个季度盈利,且盈利规模呈现逐季递增态势。
在这一回暖浪潮中,一些基金公司表现尤为亮眼。截至2025年中,永赢基金近一年共为持有人实现盈利154.8亿元,持有人总户数超2400万。
行业整体规模已突破35万亿元,评价体系也在悄然转变——“客户盈利比”、“费后收益”等关乎真实获得感的指标,日益成为衡量机构价值的重要标尺。
02 业绩比拼,谁是最猛基金?
2025年6月,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分化明显,绩优和绩差产品收益率首尾相差超过40个百分点。
在众多产品中,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A表现格外引人注目。该基金成立于2024年10月,2025年6月净值上涨37.21%,收益率在主动权益基金中领跑。
2025年1-6月,该基金净值累计上涨47.43%,大幅跑赢市场平均水平。一季报显示,该基金聚焦云计算与数据中心的投资机会,重仓股包括奥飞数据、大位数据、阿里巴巴、科华数据、润泽科技等企业。
03 深度解析,赢家的投资策略
永赢基金的成功并非偶然。公司权益类基金近1、2年收益率在全行业公司中排名第7(7/166)、前1/5(32/160)。
固收类基金近2、3、5年超额收益率,在固收类大型基金公司中稳居前三,彰显出持续领先的投研实力。
截至2025年6月底,永赢基金公募产品历史累计为客户创造回报已达519.83亿元,长期业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投资者回报。
04 产品线多元,盈利结构均衡
永赢基金的盈利结构均衡且韧性十足。公司超40只产品利润突破1亿元,覆盖货币、债券、固收增强、主动权益和被动指数等多元类别。
具体来看,主动权益产品上半年实现盈利19.1亿元。其中,永赢睿信单只基金贡献盈利6.8亿元,凸显出优秀的选股能力和精准把握行情的实力。
固收增强系列近一年盈利11.1亿元,股票增强策略的永赢稳健增强利润达2.8亿元、转债增强策略的永赢易弘利润达2.0亿元。
固收类产品作为永赢基金的“基本盘”,近一年实现盈利82.0亿元。以永赢中债3-5年政策性金融债指数基金为例,近一年贡献盈利6.2亿元。
被动指数产品线同样表现不俗,上半年盈利11.5亿元,永赢黄金股ETF单只产品贡献9.4亿元,实现业绩与规模“双升”。
05 数字革命,AI赋能投资新时代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财富管理行业的生产力与生态格局。头部基金代销平台开放AI技术构建共赢生态,基金公司以AI赋能投研效率,投顾服务借助AI拓展边界。
“AI已成为公司投研工作的高效协作伙伴。”易方达基金首席信息官刘硕凌表示,公司AI能力已渗透到信息收集、分析洞察、投资决策、交易执行、风险复盘等环节。
易方达基金自研的EFundGPT智慧研究员Agent平台,由多個子Agent完成特定任务,已解析了100多万份高质量内外部报告,每季度生成5000多次AI业绩点评。
“以往研究员要花费30到45分钟整理和撰写个股点评,现在‘业绩点评’子Agent可在上市公司业绩发布后几分钟内自动生成结构化点评。”刘硕凌介绍。
06 数据富矿,AI量化的核心竞争力
在AI量化投资中,数据成为决定差异化的关键。一家银行系公募的量化投资部负责人指出:“大家的AI量化模型策略算法都差不太多,核心在于数据的质量”。
非结构化数据处理能力是关键,即给模型提供更高信息密度的数据,尤其是舆情和情绪类的数据。
研究员调研纪要、专家路演中的口语化描述,甚至上市公司突发舆情,如高管变动、供应链风险等,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转化为结构化信号,这才是人脑难以快速处理的信息“富矿”。
一家中型公募部门总经理表示,公司内部数据平台的核心升级是整合内部非结构化资产,包括研究员笔记、电话会议录音、未公开的行业专家观点、产业链群聊记录、跨市场舆情关联等。
07 持有人结构变化,市场信心持续修复
从投资者人数变化来看,上半年含权基金持有人户数实现增长,其中被动指数及固收增强基金表现尤为突出,持有人数分别增加480万户和162万户,反映出市场信心持续修复。
永赢基金持有人总户数已达2438.53万,共有21只产品持有人户数超10万,近1年新增646万持有人。
从产品结构来看,用户呈现“多元分布”的特征。主动权益方面,永赢睿信持有人数达62.2万;固收增强方面,永赢稳健增长一年持有、永赢添添悦6个月持有人户数分别为76.6万、30.0万。
永赢旗下150余只产品中,52只产品复购率超过50%,其中医疗器械ETF、黄金股ETF、通用航空ETF、永赢睿信、永赢低碳环保智选的复购率均超70%。
08 银行系基金分化,战略选择决定成败
2024年,银行系基金公司在公募行业的分化格局愈发明显,头部公司凭借战略革新实现突围,而部分中小机构则因战略滞后、人才流失等问题陷入困境[citation:2。
以浦银安盛基金为例,其公募管理规模在2024年突破3800亿元,非货规模达1781亿元,增速达14.1%,成为行业黑马。
这一增长得益于数智化投研体系的构建,如引入Barra绩效归因系统强化量化分析,以及差异化产品布局,如聚焦宽基指数增强和硬科技主题基金。
与此同时,永赢基金和上银基金凭借固收领域的深耕实现稳健增长。永赢基金公募规模达4929亿元,非货规模3206亿元,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3.97%和13.48%。
09 寻找“更猛”的基金,关键指标揭秘
寻找优质基金不能只看短期业绩,还需要关注多个维度的指标。首先是持续盈利能力,基金公司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盈利稳定性至关重要。
其次是产品线布局,能够提供多元配置选择的公司更具韧性。永赢基金就覆盖了货币、债券、固收增强、主动权益和被动指数等多元类别,盈利结构均衡。
第三是创新能力和数字化转型。在AI技术重塑投资行业的今天,那些能够积极拥抱技术变革的基金公司更有可能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最后是持有人结构和复购率。持有人户数多且复购率高的产品,通常代表着投资者的信任和满意度。
10 投资启示,未来机会在哪里?
基于当前市场环境和技术发展趋势,未来基金投资可能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数智化投研将成为标配。更多基金公司将会加大在AI投研领域的投入,通过数据挖掘和算法优化来获取超额收益。
二是差异化布局成为突围关键。无论是浦银安盛的科技主题基金,还是永赢的固收增强系列,特色化产品线布局能够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多样化需求。
三是客户体验成为竞争焦点。随着行业评价体系向“客户盈利比”、“费后收益”等指标倾斜,那些能够提升投资者真实获得感的公司将会获得更多青睐。
四是全球化视野拓展投资边界。浦银安盛等公司已经开始通过全球化布局来捕捉产业红利,这将成为更多基金公司的选择。
随着公募行业整体规模突破35万亿元,那些能够将业绩转化为投资者真实获得感的机构,正在定义新的行业标准。
数据不会说谎——近一年为持有人实现盈利154.8亿元,超40只产品利润突破1亿元,2438.53万持有人的选择,这些数字背后是市场信任的积累。
未来的资管竞争,将不仅仅是收益率的比拼,更是投研体系、技术创新与客户服务的全方位较量。那些能够早早把握这一趋势的投资者,也将在这一波金融科技浪潮中收获更多。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为个人观点,内容与涉及标的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作推荐,投资者据此买卖,风险自担!】
来源:邱邱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