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牛皋当时站在山坡上,迎着风,岳飞的旗子还挂得高高的。免战牌碎在地上,那一刻,不明白是风大还是人心不稳,反正牛皋张了嘴,声音大到山谷都能听见。他喊了那句“我侄儿不要放走了他”,据说金弹子听了,竟然一个错愕,转身挨了一锤。宋金两军阵前这样一出,有不多的人心头一跳,
牛皋当时站在山坡上,迎着风,岳飞的旗子还挂得高高的。免战牌碎在地上,那一刻,不明白是风大还是人心不稳,反正牛皋张了嘴,声音大到山谷都能听见。他喊了那句“我侄儿不要放走了他”,据说金弹子听了,竟然一个错愕,转身挨了一锤。宋金两军阵前这样一出,有不多的人心头一跳,难道真听得懂?可明明女真和汉语相差太远,转念一想,又像在看当下的电视剧,谁在意台词严格符合史实?现代人的苛求,往往会冲淡演义的趣味。谁说梦里话语不能通,演义本就野史与魔幻同存。
岳家军之赵云,名字扎眼。每提到岳飞手下的赵云,便有人质疑,三国那位不是用枪吗?怎么这儿用刀?这人到底是历史的赵云,还是演义里的拼贴?查北宋南渡后抗金志勇名单,不少却是赵姓云名。实录里有赵云、梁兴、施全等武举出身,扎营北地,屡破金兵,但名字堆叠,近乎寻常。用刀也可以理解,毕竟骑兵多变,兵器并不固定。小说里将五兄弟和岳飞结拜那段,颇有浓墨重彩,像是老话本里多加点子。谁较真,谁便落了尘埃。只是名字撞车还是让人心头一突,这世界能有这么巧的事?也有不在意,就当是巧合。
演义小说说岳飞是金翅大鹏雕临凡,金兀术是赤须火龙下界。这个设定看着热闹,细品好像又荒诞。清代的笔法本无追求历史严密之意,神话与舞台,虚实混搭得随性,未必需要合理论证。金兀术不会呼风唤雨,岳飞也不能上天入地,可人们偏偏愿意相信半分。这些编造,更多是情节服务于心愿。你说真的有飞禽神兽,未免太认真,可又不忍戏说。都说演义与实录不同,有时候却分不清是哪边更吸引人。难道历史和传说只能一刀切?这一路,看似不搭界,也有其道理。
至于锦衣卫出现,竟然是在南宋时期。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召回,途中遇到“锦衣卫指挥冯忠、冯孝”,情节推到这儿,发现问题的人多。南宋哪里有锦衣卫?查时代制度,明朝朱元璋设锦衣卫,类似权势机构倒是有,比如绣衣使者、皇城司,可叫法不同。而小说直接拿了明代称呼,或许是写书的人意图供读者更容易代入。历史分明背景,却在演义里轻易被跨越。是不是矫枉过正,不过是写小说罢了。回望《西游记》,唐朝取经也有锦衣卫、兵马司,错位时空异常自在。谁又会为虚构而兴师问罪?观者有时太严苛,写者也并非糊涂。
抛开这些争议,岳家军里的施全、吉青、周青、梁兴,五兄弟齐聚红罗山,戏码正紧。不用查考字句,其实这帮人名,多寡有据,底本参考史实与演义杂糅。岳飞挑死小梁王之后,五兄弟转道投军路上遇劫反夺山头,情节跳跃,大有评书调性。几人后来与牛皋、汤怀交手,讲究结义、侠气,内容上迎合了早期小说的江湖审美。虚构之处,尽显人物各有伸缩,谁是英雄,谁是替补,说不清。人们喜欢浑水摸鱼,却又争辩真假,莫非真理就在争论之外?
岳云砸碎免战牌,父子兵阵前对峙,那种微妙心理,演义写得很足。岳飞治军严苛,宁愿按军令办事,不徇私情。牛皋于旁边求情,情谊尽显,岳飞于理不容。岳云却要以战赎罪,谁胜谁败,命运当场见分晓。观者难免揪心,小说里这一段不比历史更跌宕?实情未必如书,氛围却浓烈。
说起高宠、陆文龙、何元庆、余化龙这些人,其实在历史记载里影子渺茫,《说岳》则写得有鼻有眼。除了岳飞與岳云,真实者仅数赵云、梁兴。其他人物为情节服务,应景出场一波接一波。对比史书,真假难辨,演义里的形象声势浩大。谁说历史就要全靠实证?小说本可以虚实结合,没什么规定必须千真万确。乱世之中,众人求心安,英雄也许只能靠故事成全。
反过来想,演义中的神话色彩,本是融汇古人信仰与想象。李元霸八臂哪吒,裴元庆金翅雕,一切身份随剧情安排。神仙临凡身份只是噱头,没人真信,只求热闹。话到此处,有时感觉演义就是矛盾诞生地。你不能苛责它不严谨,但又不能全然接受。现代读者追求条分缕析,有时却失了故事本味。难道演义本该被严格审查吗?
不妨说,演义小说的妙处就在于敢于打乱时空。明明纣王不可能在女娲庙用文房四宝,那是南北朝后的物件。小说偏要用,就是一种熟悉的情节调配。时空错位,物品张冠李戴,反而让故事更贴近读者。你认同它也罢,质疑也好,都是看故事的一种方式。现在剧场里的人物也是普通话交谈,没人要求金人说满语。虚实之间,何必较真。
如今网络考据能力越来越强,资料查证分秒完成。可是真是假,还是有难以区分处。岳飞北伐、赵云屡破金兵、梁兴几经辗转,当时北地确有抗金志士,但细节却不完整,谁能叫真。公认的历史数据库《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里,有零星记载这几位,兵器使用也有出入。岳家军大体框架不会错,具体到姓名细节,便有不少空白。有些事网上众说纷纭,说不清。谁还计较兵器名称?
更讶异的,是演义常借用现实机构配角。宋朝有皇城司,明代有锦衣卫,《说岳》就像拼图一样把最熟悉的名字套进去。查考《明史》《宋史》,制度相近,但名字差距大。作者未必不知,只是写来让大众更能代入。反正历史总是要解释不清,那演义只求顺畅就行了吧。
仔细琢磨,岳飞的故事之所以被推崇,除了英勇忠肝,还因为后人对英雄的情感需求。演义把他变为神仙临凡,兄弟如云,阵前斗勇,正是人们想看的一种理想状态。现实不够完美,才需要传奇来补位。是不是矛盾,恐怕谁也没法说清。
当然,有人喜欢严格考据,一处细节不容错过。也有人专看热闹,对真假毫不在意。演义小说本就不是历史教科书,也不是纯粹的虚构。小说家把真事和想象揉在一起,句子里总带点漏洞。就像此刻说金弹子听懂汉语,是不是错?没人能回答得彻底。传说之中,有时真假本就交错。
最后说一句,演义不是历史,却代表着一种时代情感。虚实不分,真假不辨,但故事可以流传下去。错乱之处依旧是写作自由。岳飞精忠报国,未必需要严格考据才有人喜欢。故事讲完,大家心里还记得岳家军,这就够了。
来源:轩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