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郑军:推广科学文艺,宣传科学文化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7 23:59 1

摘要:科学文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促进科学知识的传播,还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推动科学文明的发展,科学文化传播专委会特别邀请了知名科幻作家郑军教授进行深度对话,探讨科学文化的内涵、意义及与传统人文文化的关系。希望通过本次访谈,能够启发更深

科学文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促进科学知识的传播,还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推动科学文明的发展,科学文化传播专委会特别邀请了知名科幻作家郑军教授进行深度对话,探讨科学文化的内涵、意义及与传统人文文化的关系。希望通过本次访谈,能够启发更深入地理解科学文化在当今世界中的角色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Q:人们都把你叫做科幻作家,但你在网络平台上却注册为“科学文化郑军”,为什么不叫“科幻作家郑军”?

A:我觉得,科幻只是广义上科学文化现象的一部分。它本身很难独立发展,应该放在科学文化这个大框架里运作。

1997年,我参加北京国际科幻大会时,拿到主办方的论文集。里面有《科幻世界》社长杨潇的一篇文章,名叫《科幻与跨文化交流》。她认为,科幻可以成为促进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交流的中介。当时我还没发表处女作,努力想成为科幻作家。受这篇文章启发,我从一开始就把科幻当成科学文化的一部分来实践。

Q:那篇文章是怎样描写“科文对立”的?

A:杨潇首先总结了客观存在的“科文对立”现象,原文是这样的:“从事科技的科研人员心无旁鹜,轻视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文艺术,而从事人文艺术的知识分子承袭了传统中轻视实践与科学的不良因子,对科学技术的陌生达到令人吃惊的程度。

然后,她又阐述了“科文对立”的根源。“科技文化以为自己可以解释或解决一切社会问题而表现出某种科学主义倾向,人文文化由于对新兴的科技文化不了解,非常容易把当前社会所产生的弊病都归之于科技发展的结果。”

我开始做科幻时,受到了这些观点的启发,但不是完全接受这些观点。现在我更觉得,“科文对立”是一种新旧对立,它们不是能够平行存在的两种文化。科学文化是全新的文化。而人文文化,我更愿意在前面加上“传统”这个定语,它们是近代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前诞生的旧文化。

只要是文化,必然是人文的,科学文化是新的人文文化。而目前流行在文科院校与文艺界的文化,则是旧的,或者说传统的人文文化。科学文化也不只是科学界内部的文化,它应该变成全社会接受的新文化。

Q:这样一来,你不是又陷入杨潇在文章里提到的“科学主义倾向”了吗?

A:科学主义倾向是指幻想用科学技术解决一切问题,其实是“没文化”的表现。科学工作不是文化工作,从事科学工作也不用考察文化素质。所以,有些科学工作者缺乏人文素养,但仍然能在科学领域做出成绩。他们的一些言论确实有轻视文化的意思。

科学文化则是自觉的文化建设。搞科学文化,就是要让科学本身变得有文化,但不再是简单接触传统文化。现在人们提到“科文融合”,想到的就是让科学工作者弹琴、作画、背诗,这不是重点。关键是从科学实践中整理出全新的文化体系,让科学拥有自己的文化。

Q:那样的话,这两种文化之间就不再是交流,而是一个取代另一个?

A:长远来看,科学文化会以自身为本体,吸收传统文化的有用之处,摈弃落后于时代的糟粕,成长为一种全新的人文文化。这个过程准确地讲应该叫扬弃。诗词曲赋、琴棋书画都还会有,但要用它们表达科学精神,宣传科学事业,简单重复传统人文文化没有意义。科学是人的事业,本身就是人文现象,科学文化是新人文文化。

Q:科协系统还有一个概念叫做“科学文艺”。《科幻世界》创刊时就叫《科学文艺》,现在中国科普作协里面还有一个“科学文艺专业委员会”。那么,科学文艺与科学文化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A:科学文艺是指所有以科学为内容的文艺作品,包括科学散文、科学诗、科学家传记、科学摄影、科教影视等等,当然也有科幻小说与科幻影视。1980年叶永烈老师创作《论科学文艺》时,就是这样安排篇章结构。

准确地讲,科学文艺是指具体的文艺作品。它们可以发行、上映、展出,知识产权的运作方式和一般文艺作品没有区别。科幻片就是故事片,科幻小说就是类型小说。创作《哥德巴赫猜想》的徐迟,人们用他的名字命名一个奖项,面向所有报告文学作品,而不仅仅是科学家传记。

科学文化是指科学共同体内部形成的文化现象,包括规章制度,风俗习惯等等。即使没人总结提炼,它们也客观存在。一个人创作科学文艺作品,就会把科学文化当成素材来表现。创作和传播科学文艺,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推广科学文化。

无形的科学文化从有科学共同体那天就存在,有形的科学文艺则产生于19世纪。不过,“科学文艺”概念在今天的影响力已经远远小于“科学文化”。可能只是科协部门开会时才提一下,还得是在中国科协,地方科协我都没遇到有谁还知道这个概念。学术界也已经有很多年不出版研究科学文艺的专著。

但是,科学文化这个概念不仅科学界在提,文化界也有人研究,陆续出版很多新的专著。所以,面对公众时我不再刻意强调两者的区别,直接用“科学文化”称呼科学文艺作品。我也把自己定位成“科学文化作家”。

郑军,科幻文学作家。1969年出生,1990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本科。1997年10月开始发表作品。迄今累积在大陆、港、台等地出版长篇小说十六部、科幻作品集一部,科幻评论著作八部、心理健康著作五部。中短篇小说三十余篇、评论文章三百余篇,各类科普文章二百余篇,总计八百余万字。策划、主编、参与策划科幻丛书多套。而且他还参与了一些科幻影视节目的制作工作。出版长篇科幻小说《灾难群岛》、《生命之网》、《决战同温层》、《星球大战前传三部曲》等多部作品。2012年获世界华语科幻星云奖年度中篇银奖;2013年、2015年获世界华语科幻星云奖年度长篇银奖。2013年创办中国科技文化产业网,推动科技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出任重庆玛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2014年出任中国未来研究会科幻艺术分会会长。

来源:南都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