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市场竞争已从增量市场逐渐转向存量市场,并购市场回归理性。高质量发展已成为行业“主旋律”,物业企业不再一味追求规模体量,结合增值服务、净利润和营收等经营指标,有针对性的进行拓展,拓展上更加注重质量,同时对于“拖后腿”的项目,主动选择“断舍离”策略。
当前,市场竞争已从增量市场逐渐转向存量市场,并购市场回归理性。高质量发展已成为行业“主旋律”,物业企业不再一味追求规模体量,结合增值服务、净利润和营收等经营指标,有针对性的进行拓展,拓展上更加注重质量,同时对于“拖后腿”的项目,主动选择“断舍离”策略。
近年来,物业管理行业经历了快速的规模扩张,管理面积持续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物业管理行业市场规模已增至约6000亿元,并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万亿元。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城镇化率的提升(2024年达68.2%)、房地产存量面积超580亿平方米、政策支持以及技术革新。例如,万物云物业、碧桂园服务、保利物业等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整合加速市场渗透,2024年碧桂园服务在管面积突破18亿平方米,城市服务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15%,较2020年增长300%。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行业从增量市场逐渐转向存量市场。企业间的竞争不再仅仅是规模的比拼,更在于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的提升。2020-2024年,物业管理行业并购交易金额累计超800亿元,头部企业通过横向整合扩大管理密度,纵向延伸至城市服务、智慧社区等高附加值领域。此外,市场竞争还体现在区域分化上,一线城市仍是高端物业主战场,但二线城市增速最快,三四线城市则受益于城镇化下沉政策,老旧小区改造和县域商业综合体推动需求释放。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则通过差异化服务寻找生存空间。部分企业聚焦区域市场,以灵活服务和良好的口碑传播维持竞争力。
在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历程中,过去两年的“规模为王”策略曾主导了企业的扩张路径。物企通过大规模收购快速做大业绩,以满足资本市场对规模增长的期望。然而,这种策略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物业行业并购热潮在经历了前期的快速增长后,逐渐趋于理性。并购更加谨慎,央国企并购相对活跃,并购方向从单纯的“规模型”向“业务型”转变,更加聚焦于特色细分赛道。例如,万物云在2025年开年的并购中,充分考量了被并购企业项目与自身业务的契合度,通过收购深圳中洲物业,进一步提升了重点城市的价值街道密度。
如今,部分物企已开始“去地产化”,主动断舍离关联方关联交易,以提升自身独立性和市场竞争力。近期资本市场对物业管理行业的热情有所回升,部分企业通过回购股票等方式稳定股价,增强投资者信心。
同时,行业逐渐认识到服务品质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开始从基础服务入手,通过提升服务品质来夯实品牌根基,实现市场份额的扩张。同时,物业服务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如社区增值服务、城市服务等,以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随着物业管理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企业的发展逻辑正逐步回归到物业服务的本质:通过高品质服务夯实品牌根基,实现市场份额的扩张;凭借基础服务维持稳定的现金流和企业利润;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多元、创新的服务模式,以提升企业整体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进而提高客户满意度。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物业管理行业正加速从“互联网+”向“人工智能+”的服务模式转变。
另外,市场上岀现以“弹性定价”杀入低价市场,把定价权交给业主就如同给行业扔了一颗深水炸弹。如何做到“质价相符”?这似乎比“带资进场”更有杀伤力,我相信一切都是为了管控成本而倒推出来的新玩法,这种玩法让物业公司由被动变为主动,因定价权交给了业主,业主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有效地减少了投诉。
展望未来,AI技术应用浪潮将对物业管理行业产生深远影响。通过AI算法,企业可以实现设备故障预测、能源消耗优化等,提升管理效率。例如,万物云将AI视为重塑物业管理价值链的核心引擎,通过“场景优先、数据筑基、技术赋能”的战略框架,推动物业服务的全面变革。未来,物业服务将呈现“五化”趋势:岗位物联网化、服务AI化、作业流程化、机械化、服务报告数字化。
未来,物业管理行业的市场格局将继续演变。一方面,并购市场将更加谨慎,央国企的并购活动可能相对活跃,且并购将从“规模型”向“业务型”转变。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头部企业通过并购和整合,将形成更大的规模优势。
尽管房地产市场的下行对物业管理行业造成了一定影响,但随着政策的支持和企业自身效率的提升,行业的自由现金流和利润率有望改善。未来,锁定C端客户的社区增值服务、聚焦G端政务客户的城市服务业务以及关注B端客户多元服务场景的IFM等专业赛道,将为物企的发展带来新的增长机会。
此外,由于大部分物业公司位于港股,港股资金面受汇率影响比 A 股多,简单来讲人民币汇率贬值不利于港股资金面,但如果人民币汇率贬值短期可控则资金面有修复的空间。
但随着大数据的普遍应用,未来的市值估值将与数字资产、AI、算法和算力挂钩,而不再单纯以营收、增值服务收入、在管面积、第三方在管面积、净利率和每股基本盈利等指标挂钩。
服务品质的提升将是物业管理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企业需要通过高品质服务夯实品牌根基,同时探索多元、创新的服务模式来提升整体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此外,基于AI和大数据的服务模式将为物业服务带来新的变革,通过构建服务数据大模型,实现“数智赋能”,让服务更优质、更高效。
同时,为了打造一个全智能、全方位、全角度的服务体系,未来需设立一个数字管家岗位,即超级管家。把数据作为底层架构,依托物联网、AI、云计算和5G等手段,构建一个服务数据大模型,生成式的服务人工智能将从这些大规模的数据中学习和训练,从而用“数智赋能”让服务更“优质”更“高效”,加快形成“新质服务力”。以解决各个部门因独立运行而可能导致的数据孤岛和低下的效率,信息不一致也可能导致重复劳动和管理盲区,这不仅仅会拖累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也会埋下安全隐患和增加服务成本。
企业不要盲目追求高毛利率,应该将关注点放在现金流和服务口碑上,追求合理的毛利率水平,保持“长坡薄雪”。同时企业已不再盲目地追求服务种类的多样性,而是专注于某些特定领域。标杆企业在布局社区增值服务过程中不是盲目地追求服务种类多样,而是重点发力1-3项细分业务,尤其是生活服务类收入占社区增值服务收入比例较高,是企业社区增值服务的“主力军”(如房屋租售和家居装修)。
同时,物业服务企业应避免盲目追求平台流量业务,而是通过探索开展上下游的供应链金融、互联网金融中的社区金融、实名认证的区块链金融,未来物业公司不止是线上线下的金融公司,同时还是空间数字科技公司,但本质还是物业服务,资产却是数据,拓展服务边界。
来源:风财讯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