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激光雷达公司的产线正在极限狂奔。在深圳某生产基地,工人们忙得连水都顾不上喝。"同比去年国内销售额直接翻了两倍",企业业务负责人的语气中夹杂着疲惫与激动。
激光雷达公司的产线正在极限狂奔。在深圳某生产基地,工人们忙得连水都顾不上喝。"同比去年国内销售额直接翻了两倍",企业业务负责人的语气中夹杂着疲惫与激动。
有些企业的订单排期已经排到明年第一季度。这种爆单现象不是个别案例,而是整个圈子的常态。业内大佬预测,2025年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要突破240个小目标,2026年更是要冲到431.8亿元,简直是在坐火箭。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激光雷达前装搭载量已经冲到惊人的104.4万台,暴增83%。这个数字背后,是中国智能驾驶产业在疯狂输出。
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在2024年已经冲到8.61亿美元,同比增长60%。这个曾经的小众市场,正在变成人人都想咬一口的香饽饽。
中国激光雷达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称王称霸,更是直接拿下了全球95%的市场份额,把曾经的国际大佬Velodyne和Quanergy直接干到被收购和退市。
Yole Group最新报告显示,速腾聚创吃下了全球激光雷达交付量的32%份额,禾赛拿下28%,图达通占了13%,三家加起来直接垄断了73%的市场。华为虽然没透露具体数字,但其技术实力和市场影响力也是杠杠的。
这四家企业被业内尊称为"四大天王",基本上垄断了全球激光雷达市场。行业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中国企业靠着规模优势、成本控制能力和快速量产节奏,建起了让别人望尘莫及的竞争壁垒
但是,在这片繁荣景象背后,藏着一个让人扎心的事实:虽然中国激光雷达企业统治了全球市场,但大多数企业还在亏损的
禾赛科技2025年一季度亏了1750万,二季度虽然扭亏为盈赚了4410万,但盈利基础还是摇摇晃晃。速腾聚创2025年上半年亏了1.5亿,虽然比去年少亏了44.5%,但还是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盈利。图达通累计净亏损更是高达5.4亿美元,看得人头皮发麻。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激光雷达价格在坐滑梯。从2022年的8000-10000元一路降到现在的2000-3000元,有些产品甚至已经卖成了"白菜价",价格战打得飞起。
中国企业被夹在中间难受得很:上游激光器、探测器等核心零件要靠进口,占了总成本的40%-50%;下游车企又在打价格战,不停要求供应商降价。这种两头受气的局面,让激光雷达企业陷入了"越卖越亏"的魔咒。
04 技术破局:数字芯片化引发行业洗牌
2025年9月成了激光雷达行业的历史性转折点。禾赛科技港股双重上市、华为推出颠覆性融合产品Limera、速腾聚创EM平台数字激光雷达全线量产——三件大事几乎同时爆发,标志着行业进入新一轮洗牌期。
数字芯片化成了这轮产业革命的分水岭。SPAD-SoC芯片与摄像头的CMOS芯片同源同构,都是数字感光芯片。靠着这个技术,华为推出了Limera,速腾聚创推出了AC1,都是激光雷达与摄像头二合一的新物种。
性能方面,激光雷达从64~128线全面升级到192线以上,高端车型还会装上500线以上的激光雷达。补盲激光雷达也开始上车,形成1颗主雷达+3或4颗补盲雷达的量产方案。
被车载市场价格战逼到墙角的企业,纷纷转向机器人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2025年上半年,禾赛的机器人激光雷达出货量暴涨7倍,占了总出货量17.9%;速腾机器人业务收入占比直接冲到28.2%。
机器人对三维感知要求更高,而且不受光线影响,适用于割草、配送、清洁等场景。机器人用激光雷达单价虽然从2024年的8700元降到2025年上半年的4800元,但还是比车载产品香,毛利率明显更诱人。
速腾聚创在2025年上半年,其机器人激光雷达的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26.1%直接飙到45.0%,展现了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速腾已经与库犸科技签了三年120万台全固态激光雷达战略合作协议,显示出对这个市场的强烈看好。
激光雷达的应用场景已经从汽车拓展到人形机器人,形成了"双线作战"增长模式。随着智驾普及率越来越高,未来激光雷达的应用市场还有很大想象空间。
长安汽车预测,2035年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将达到4300亿元。比起汽车市场约9000万辆年产量的天花板,机器人应用场景更广,增长潜力更大。
业内大佬指出,能不能建立生态壁垒、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将成为激光雷达企业摆脱盈利困境的关键。中国企业已经主导全球激光雷达市场,未来几年,能不能走出"量增利减"的怪圈,就看谁能在机器人市场率先筑起护城河。
从投资角度看,激光雷达行业虽然面临短期盈利压力,但长期增长前景还是值得期待。以下企业值得重点关注:
禾赛科技(HSAI.US/12569.HK):全球车载激光雷达领域一哥,今年二季度首次实现单季盈利,机器人激光雷达业务增长迅猛
速腾聚创:全球市场份额第一,与多家头部车企深度绑定,机器人业务已经成为重要收入来源
长光华芯(688048.SH):激光雷达核心器件供应商,自主研发的芯片已经实现量产导入
德赛西威(002920.SZ):车载电子龙头,在智能驾驶领域布局深入,与多家激光雷达企业合作紧密
华为:推出Limera融合产品,技术路线独树一帜,整体解决方案能力强大
未来几年,行业将迎来更激烈的竞争和整合,只有那些能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和市场开拓三个维度都表现出色的企业,才能在这场马拉松中笑到最后。
来源:闺蜜财经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