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8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林剑面对外媒犀利提问,用沉稳姿态回应了中国企业停购英伟达芯片的相关问题。他的回答既展现了中国的外交智慧,也清晰传达了中方立场:"我们一贯反对在经贸科技问题上对特定国家采取歧视性做法。"
9月18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林剑面对外媒犀利提问,用沉稳姿态回应了中国企业停购英伟达芯片的相关问题。他的回答既展现了中国的外交智慧,也清晰传达了中方立场:"我们一贯反对在经贸科技问题上对特定国家采取歧视性做法。"
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报道揭开了这场较量的序幕。该报引用三位消息人士爆料称,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已直接指示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停止测试和采购英伟达RTX Pro 6000D芯片。
中国正在用市场筹码回应美国的技术封锁,这场对决正在重新定义全球科技力量的游戏规则。
RTX Pro 6000D芯片的问世本身就是一个妥协的产物。这款芯片是英伟达为了绕过美国出口限制而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的"特供"产品,堪称芯片界的"定制款"。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2025年7月亲自跑到北京发布这款产品,可见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但讽刺的是,根据英伟达与特朗普政府达成的协议,该公司必须将在中国收入的15%上交给美国国库。
黄仁勋的回应很有东西。正在英国陪着特朗普进行国事访问的他,面对记者提问,直接说对中国的决定感到"失望"。
"有很多地方我们去不了,这也没辙。"黄仁勋这番话流露出了少有的无奈。作为全球芯片帝国的大佬,他太懂地缘政治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了。
这次事件最让人振奋的是中国自主芯片产业的快速崛起。据可靠消息,北京监管机构最近密集约谈了华为、寒武纪等中国芯片制造商,对比测试结果显示:中国AI处理器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出口管制允许的英伟达产品水准。
央视《新闻联播》最新披露的阿里平头哥PPU芯片,各项参数指标已经超越了英伟达A800,这个突破属实牛掰。要知道,几年前中国在高端芯片领域还几乎完全依赖进口。
我认为,这正是中国科技创新的典型路径:从依赖引进到自主创新,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中国正在用实力证明,科技封锁只会加速自主创新的步伐。
随着中国科技企业转向国产芯片,一批优秀的本土企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经过深度分析,我给大家整理了最具潜力的投资方向:
· 寒武纪-U:中国AI芯片第一股,云端一体布局完善
· 海光信息:性能不输国际同类产品,深算一号指标优秀
· 地平线:车载AI芯片市场份额国内第一,征程系列芯片装车量破百万
高端制造领军者:
· 中芯国际:中国晶圆代工龙头,14nm工艺已经规模化量产
· 华虹半导体(1347.HK):特色工艺芯片制造专家,功率器件技术国际领先
设计服务生态构建者:
· 芯原股份:中国芯片设计服务龙头,平台化商业模式独特
· 阿里巴巴平头哥:玄铁RISC-V处理器生态越来越完善,PPU芯片性能有突破
· 景嘉微:国产GPU唯一上市公司,JM9系列性能大幅提升
· 复旦微电:FPGA技术与国际差距迅速缩小,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设备材料突破者:
· 中微公司:刻蚀设备技术达到5nm节点,打入了台积电生产线
· 沪硅产业:300mm大硅片技术突破,打破了国外垄断
经过深度挖掘,我发现了一些还没被市场充分发掘的底部滞涨芯片公司,这些企业可能成为未来的黑马:
· 思瑞浦:模拟芯片设计领域佼佼者,产品线丰富,技术实力雄厚
· 圣邦股份:国内模拟芯片的龙头企业,业绩稳定增长
· 纳芯微:信号感知芯片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车规级芯片已批量出货
· 新莱应材:高纯度材料供应商,受益于半导体设备国产化进程
· 华峰测控:半导体测试设备龙头,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 神工股份:半导体级单晶硅材料供应商,技术壁垒高
· 通富微电:封装测试龙头企业,与AMD深度合作
· 华天科技:封装测试技术领先,成本控制能力优秀
· 长电科技:全球第三大封装测试企业,先进封装技术突破
· 兆易创新:NOR Flash存储器龙头,MCU业务快速增长
· 韦尔股份:CIS图像传感器龙头,汽车电子领域空间巨大
· 澜起科技:内存接口芯片全球领先,DDR5渗透率提升带来机遇
中国商务部于9月13日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这一举动直接震撼了全球半导体市场。
此次反倾销调查主要针对美国生产的特定类型模拟芯片,包括使用40nm及以上工艺制程的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
模拟芯片被称为电子设备的"神经中枢",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领域。美国企业在全球模拟芯片市场占据显著优势,全球前五大模拟芯片制造商控制着约80%的市场份额。
科技自主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在开放合作中保持自主能力。中国芯片的逆袭之路,正是这一理念的最佳诠释。
来源:闺蜜财经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