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根据掌握的信息源不同,我们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绕来绕去,对着几个外交辞令去猜谜,不是这里赢,就是那里赢。
01
首先,我要跟大家澄清一下,昨天很多人问我单仁行怎么没发?
不是没发,只是昨天单仁行的内容正好谈的是TK,因为这件事初步的解决方案、分配比例已经曝出来了。
所以,根据掌握的信息源不同,我们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绕来绕去,对着几个外交辞令去猜谜,不是这里赢,就是那里赢。
我们对整个事情做了精准、直白的分析和判断,然后,又非常巧合地撞上了当天晚上的一通电话,所以,被不可抗力地和谐了。
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在“牛商帮”小程序或者是单仁行微博等其他全域平台收听和观看昨天的单仁行。(如果它还在的话)
言归正传,今天的单仁行,我们来看一家大家非常熟悉的明星公司,lululemon露露柠檬。
在2025年,lululemon的股价经历了灾难性下跌,截至9月,lululemon从历史高点暴跌了将近70%,成为标普500指数中表现最差的股票之一。
曾经万众瞩目的“增长宠儿”,是如何变成了资本市场人弃狗嫌的“价值陷阱”呢?
02
其实,我们在初步分析lululemon,查看它的财报的时候,也有点困惑。
按道理来说,股价经历了这么大的下跌,lululemon的业绩表现应该很差劲。
但实际上,它的业绩表现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崩盘,甚至还在增长,还有亮点。
在今年的二季度,lululemon的营收25.3亿美元,增长7%,略低于市场预期的25.4亿美元,毛利率略微下降了1.1%。(仍高达58.5%)
这样的数字好像并不算差,而且,Lululemon的国际业务收入增长了22%,同比销售额增长了15%,特别是在中国市场,Lululemon营收增长高达25%。
从绝对意义上讲,Lululemon绝不是卖不动了,它的业绩其实还在温和增长,甚至在中国市场保持了高增长,但为什么股价竟然暴跌7成?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仔细去研究了财报,听了Lululemon的电话分析会,对整个行业做了调研,终于有了答案。
03
首先,在业绩数据方面。
虽然Lululemon整体上保持了温和增长,但它的大本营美洲市场在二季度的收入仅仅增长了1%,同时,作为衡量零售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可比销售额(Comparable sales)下降了4%。
对于习惯性增长强劲的Lululemon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逆转。
在电话会上,Lululemon的管理层也承认了这个困境。
CEO非常坦诚的说美国市场的表现令人失望,管理层把2025年的全年营收预期从112亿美元下调到了最高110亿美元,并且把每股收益指引从15.05美元大幅下调了14%。
这其实就是在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Lululemon面临的增长问题不是暂时的。
同时,我们对财报做了深入分析,Lululemon在外部面临的压力是关税。
关税至少会在2025年给Lululemon的利润带来2.4亿美元的减值,而Lululemon2025年上半年的净利润总共才6.85亿美元,这也是为什么会下调每股收益指引的关键原因。
而在内部,Lululemon的潜在风险就是库存。
在第二季度末,Lululemon的库存同比增长21%,达到17亿美元,这个增幅是营收增长的3倍,相当于供需关系出现了失衡。
对于一家快节奏的服装企业来说,如果库存增长速度远超销售增长(21%对7%),那就意味着产品在货架上的停留时间超出了预期,企业就必须要想办法清理库存,不能让它成为负债。
那么,问大家一个问题,清理库存最主要的手段是什么?
当然就是打折了。
对于像Lululemon这样的潮流高端品牌来说,一旦出现了大规模打折,就会重伤品牌价值,损害产品带给顾客的独特性,并且拉低产品的毛利率。
所以,库存是万恶之源这句话真不是白说的,过高的库存会导致降价促销,进而导致利润率下降和品牌价值稀释,这又使得企业未来想要销售新产品变得更加困难,最终可能导致更多的库存积压。
这是很多中高端品牌都深深陷入的陷阱,Lululemon高企的库存数据可能就预示着未来要经历的痛苦。
04
我们再来看行业和市场层面。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描述Lululemon过去的成功。
我会认为是:Lululemon以“专业运动性能”的定位开辟了“高端瑜伽服”这个全新的细分市场,通过强大的社群营销、品牌故事以及直面客户的DTC模式构建了深厚的护城河,培养了大量的忠实用户。
但现在,Lululemon遇到了对手。
一家叫做Alo Yoga,它创造了“从工作室到街头”(studio-to-street)的理念,瞄准的是注重时尚和潮流风格的消费者,强调时尚与健康的融合。
根据Earnest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在六年时间里,Alo Yoga在疯狂地挖角Lululemon的客户,猛攻瑜伽运动赛道。
同样是在两家品牌消费的客户,最终在Alo Yoga的消费(660美元)超过了在Lululemon的消费(600美元)。
当然,关于Alo Yoga的成功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我们在后面的单仁行再跟大家分享。
另一家叫做Vuori,它就专注于多功能和极致的舒适感,它讲的什么故事呢?
别的品牌跟你讲科技,讲产品的性能,我不讲,我讲的是“触感”,是你穿在身上的感受。
这就开辟了另一个竞争维度,超越了以往用“性能”来定义市场的角度。
当然,它们现在都比不上Lululemon的销量,但问题在于,它们都在逐渐打破Lululemon的市场定位,夹击Lululemon在跑步、瑜伽运动建立的高端品牌形象,这就等于在毁掉Lululemon创造的溢价。
所以,Lululemon之所以股价暴跌的核心并不是眼下的业绩,而是长期以来构建的这种“通过独特市场定位和高端品牌价值实现超高增长”的神话在破灭。
用我们的谚语来说,那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现在轮到市场把Lululemon当一个成熟、传统、具有周期性的服装品牌了,而不是以前那个颠覆性的创新品牌了,
目前Lululemon的市盈率(PE)已经掉到了13倍以下,市场对它长期增长潜力的信心大幅动摇。
当然,这也怪不了别人,因为问题就出在自己身上。
05
我们回顾历史,Lululemon的成功建立在自己独特的市场定位上,但这样的定位依靠的是什么?
是企业对原点能力的提升。
是Lululemon把自己在面料和功能上的研发能力进行了融合,给运动服装设立了新标准和新的应用场景,从而设计了瑜伽裤这样的开创性产品。
这是一种定义品类、场景、人群的主动创新,就像他们用Align系列瑜伽裤定义了高端运动休闲的概念。
但现在,Lululemon好像失去了这种创新的能力。
像我早上习惯跑步,我也买了好几条Lululemon的裤子,但我发现它这几年对产品最大的改变就是换颜色,几乎成了公式化创新。
换个颜色就当作新品卖,而且几乎没有主动再去开拓新的品类和应用场景,企业的能力好像就在原点上僵住了。
哪怕它的社群营销做的非常好,但你不能总把老产品换个颜色就当新产品永远这么卖下去吧,你卖我一次两次可以,卖多了不是把我当傻子?
品牌忠诚度和用户的复购,一定是需要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和产品组合来巩固。
同时,像我们上面提到的两个新品牌,他们不仅在制造更好的瑜伽裤,更在开辟新的细分品类,新的应用场景,创造全新的公式来吸引用户。
所以,Lululemon最大的问题就是在瑜伽、跑步、健身占据了主导地位之后就不动了,没有把自己的能力进行延伸,继续开拓和占领一个个特定的细分市场,也没有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和使用场景制定差异化的产品策略,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可惜的地方。
所以,对企业发展来说,特别是中小企业,增长的核心路径,就是深耕一个细分领域,然后不断在这个细分领域和用户人群身上放大品类的量级,从小品类逐渐升级,从小市场进入大市场。
这个过程中,技术要沿着基本的能力线不断向上攀升,从原点能力出发,能够去拥有制造新产品、新功能的能力;业务要借助于全域矩阵营销增加不同应用的用户类型,贴合市场需求,添加不同的场景,配合产品的升级和创新,借助于品牌的提升和全域曝光,真正把客户带回来。
只有在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两方面齐头并进,双管齐下,才可能有机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复利,收获到持续的增长。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来源:单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