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装学渣三年被全校嘲笑,高考后校长捧着798分成绩单愣住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3 12:24 1

摘要:我妈在厨房里来回踱步,榨好的果汁已经热了,又被她放回冰箱冷藏。

高考成绩出来那天,家里很安静。

我爸假装在看报纸,但那份报纸他半小时都没翻一页。

我妈在厨房里来回踱步,榨好的果汁已经热了,又被她放回冰箱冷藏。

只有我,淡定地坐在沙发上,用手机玩着俄罗斯方块。

班主任的电话是第一个打进来的,声音激动得像是中了彩票。

“林建国!你女儿!你女儿林夕!考了多少分你知道吗!”

我爸开了免提,听筒里传来老周标志性的大嗓门,震得我耳朵嗡嗡响。

“总分798!798啊!省状元!这、这怎么可能呢……”

老周的声音从狂喜到困惑,最后只剩下喃喃自语。

是啊,怎么可能呢?

一个常年盘踞在班级倒数第一,连二本线都危险的学渣,考出了一个能把清华北大招生办主任的门槛踏平的分数。

电话挂断后没多久,校长的电话又追了过来。

这次是我接的。

“喂,是林夕同学吗?”校长的声音无比和蔼,甚至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讨好。

“嗯,校长好。”我平静地回答。

电话那头沉默了足足十秒,似乎在确认我的声音和档案里那个劣迹斑斑的学生是否是同一个人。

“林夕同学……那个……成绩单我们反复确认过了,你……你是不是有什么话想对学校说?”

我能想象到他此刻正捧着那张不可思议的成绩单,眉头拧成了一个死结。

我想了想,认真地回答:“校长,你们学校的桌子很好睡。”

“嘟——”

电话被校长挂断了。

与此同时,我的手机开始疯狂震动,各种APP的推送和班级群的@消息几乎要让屏幕爆炸。

我知道,这场我导演了三年的大戏,终于到了落幕的时候。

故事,要从三年前那个夏天说起。

那时,我还是市里最知名初中的神话。

从小到大,我头顶都顶着“天才少女”的光环。

三岁识千字,五岁背唐诗,七岁解奥数。

各种竞赛的奖杯和证书,堆满了我房间整整一个书柜。

在所有人的认知里,我林夕,就应该永远是第一,永远完美,永远是“别人家的孩子”。

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有多累。

我不敢有一次失误,不敢有一道题不会做。

一次数学小测,我因为感冒状态不好,考了98分,班级第二。

老师找我谈话,问我是不是骄傲了,父母唉声叹气,觉得我让他们丢了脸。

周围的同学表面安慰我,背后却在窃窃私语:“看吧,她也不是神,也会考砸。”

那种感觉,就像一个被架在云端的神像,第一次出现了裂痕。

我发现,他们爱的不是我,而是那个“永远第一”的符号。

中考前夕,我目睹了同校另一位“学神”的崩溃。

他因为压力过大,在考场上晕倒,最终与重点高中失之交臂。

一夜之间,昔日的吹捧变成了无情的嘲讽和惋惜。

我看着他空洞的眼神,仿佛看到了未来的自己。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决定。

我要毁掉这个“天才”林夕。

我要过一次属于我自己的人生,不为任何人的期望而活。

我把这个疯狂的想法告诉了父母。

他们震惊,反对,争吵,最后,看着我日渐沉默和紧锁的眉头,他们妥协了。

我爸叹着气说:“只要你开心就好,爸爸妈妈陪你一起演。”

于是,中考考场上,我完美地控制着分数,以一个刚刚飘过普高线的成绩,进入了市里的一所普通高中——市立三中。

开学第一天,我穿着洗得发白的T恤,把头发随意扎成一个马尾,走进了高一七班的教室。

我选了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那里是学渣的“龙兴之地”。

我把课本堆得高高的,挡住老师的视线,然后从书包里拿出漫画和耳机。

从此,林夕这个名字,开始和“学渣”画上了等号。

上课睡觉,作业不交,考试全靠蒙。

月考成绩下来,我的总分233,一个极具嘲讽意味的数字,稳坐班级倒数第一的宝座。

老师找我谈话,苦口婆心。

我低着头,手指抠着衣角,摆出一副“我笨,我没办法,我不想学”的油盐不进的样子。

久而久之,老师们也放弃了。

他们看我的眼神,从惋惜,变成了无奈,最后是彻底的无视。

我成功地成为了班级里的“透明人”。

当然,这种透明,并不意味着完全的安宁。

总有人喜欢通过踩低别人来获得优越感。

班长蒋哲就是其中的典型。

他是班里的第一名,老师眼中的宠儿,长得也算清秀,身边总围着一群人。

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发卷子的时候,特意走到我面前,用一种悲悯又轻蔑的语气说:

“林夕,28分,又进步了,上次才25。”

周围顿时会响起一阵哄笑。

我从不反驳,只是默默接过卷子,揉成一团,塞进抽屉。

我的沉默,在他们看来,是懦弱和麻木。

只有我自己知道,当他们在嘲笑我卷面上的28分时,我的脑子里可能正在演算一道复杂的黎曼猜想。

那些看似在睡觉或者发呆的课堂上,我早已用我的大脑,学完了大学甚至更高阶的课程。

但这种隐秘的快乐,无法与人分享。

直到我遇到了苏晓晓。

她是个转学生,因为口音和微胖的身材,同样被排挤在班级的小圈子之外。

她被调到我旁边的空位时,所有人都露出了看好戏的神情。

“两个废物凑一堆了。”我听到有人小声说。

苏晓晓却毫不在意,她放下书包,对我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脸:

“你好,我叫苏晓晓,以后我们就是同桌啦!”

她的笑容像太阳,一下就照进了我刻意筑起的灰色世界。

有一次,蒋哲又在全班面前念我的分数,极尽羞辱。

在我沉默着准备接受这一切时,苏晓晓突然站了起来。

“蒋哲,你很有优越感吗?成绩好就能随便不尊重人吗?老师没教过你做人要善良吗?”

整个教室瞬间安静了。

蒋哲的脸涨成了猪肝色,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那天以后,苏晓晓成了我高中唯一的朋友。

她会给我带她妈妈做的好吃的,会在我“睡觉”时悄悄帮我把风,会拉着我一起去操场看帅哥,会跟我分享所有少女的心事。

她从不问我为什么成绩那么差,也从不劝我努力学习。

在她眼里,我就是林夕,不是学渣林夕,不是废物林夕,只是她的好朋友林夕。

这份友谊,是我这三年里最大的收获,也是我整个计划里最珍贵的意外。

我开始享受这种“堕落”的生活。

我会为了苏晓晓,花一整个晚上研究怎么打赢她喜欢的游戏。

我会在她被数学题困住的时候,用最“笨”的方法,一步步引导她,让她自己想出答案,然后收获她崇拜的目光。

她说:“夕夕,你好聪明啊,你要是认真学,肯定比蒋哲还厉害。”

我只是笑笑,不说话。

对不起,晓晓,我骗了你。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高三。

学校的氛围越来越紧张,只有我和苏晓晓还像没事人一样。

我依旧我行我素,而苏晓晓,她的目标是本地一个普通的艺术院校,文化课要求不高,所以她也没什么压力。

高考百日誓师大会上,蒋哲作为学生代表上台发言,意气风发。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是清华北大!我们绝不与堕落者为伍,绝不让三中的校史上留下遗憾!”

他说这话时,目光有意无意地瞟向了我所在的角落。

全班同学都心照不宣地笑了。

后来,不知道是谁发起了个赌局,赌我高考能不能过专科线。

蒋哲带头下了重注,赌我过不了。

他还半开玩笑地对我说:“林夕,你要是能考上本科,我毕业典礼上绕着操场裸奔。”

我抬起头,第一次正眼看他,淡淡地说:“我记住你的话了。”

他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仿佛听到了本世纪最好笑的笑话。

高考那两天,天气很好。

我爸妈把我送到考场外,我爸拍了拍我的肩膀:“女儿,解放了,去吧。”

我妈眼眶红红的:“别紧张,随便考。”

我点了点头,走进考场。

三年来,第一次,我拿起了笔,不是为了转笔,不是为了画画,而是为了答题。

语文,数学,英语,理综。

那些在我脑海里盘旋了无数次的知识点,公式,定理,此刻都化作了笔尖下行云流水的字符。

很轻松,甚至有些无聊。

每一场,我都是提前一个小时答完,然后开始检查,或者干脆趴着睡觉。

监考老师看我的眼神充满了复杂,大概在想,这个放弃治疗的学渣,连装样子的耐心都没有。

考完最后一门,我走出考场,苏晓晓在门口等我。

“夕夕,考得怎么样?”她紧张地问。

“还行,”我说,“题目都会做。”

“真的吗?那太好了!说不定能上个三本呢!”她由衷地为我高兴。

我看着她纯粹的笑脸,心里一阵愧疚,但更多的是温暖。

然后,就到了出分的那一天。

当“798分,省状元”的消息像一颗核弹在三中引爆时,整个学校都疯了。

班级群里,前一秒还在讨论蒋哲预估的705分有多牛,下一秒,所有信息都被我的名字刷屏。

【卧槽!798?是不是系统出错了?】

【同名同姓的吧?我们班那个林夕?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官方新闻都出来了!就是她!省状元林夕,市立三中!】

【等等,满分不是750吗?798是什么鬼?】

【楼上村通网?没看备注吗?全国数学、物理、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总计加50分,但计入总分时有上限,最后折算成48分加分。】

【奥赛一等奖???她什么时候参加的?我们怎么都不知道?】

【所以,她的裸分是750分?!满分?!】

群里死一般的寂静。

过了很久,才有人弱弱地发了一句:【所以,蒋哲的裸奔……还算数吗?】

蒋哲的头像,从始至终都是灰色的。

我能想象到他此刻的表情,一定比吃了苍蝇还难看。

而我最在意的,是苏晓晓。

她在群里铺天盖地的消息轰炸中,只给我发了一条私信。

【夕夕,这是真的吗?】

我没有回复,直接拨了她的电话。

“喂?”她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和疏离。

“晓晓,我们见一面吧,在你家楼下的奶茶店,我全部告诉你。”

半小时后,我见到了苏晓晓。

她眼圈红红的,显然哭过。

“所以,这三年,你一直在骗我?”她开口,声音沙哑。

我把我的过去,我的压力,我的“天才”光环,那个疯狂的计划,全部告诉了她。

“我不是想骗你,晓晓。我只是想知道,如果我不是那个无所不能的林夕,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甚至很差劲的女孩,还会不会有人愿意和我做朋友。”

“而你,就是那个答案。”

“和你在一起的这三年,是我人生中最轻松,最快乐的时光。这份友谊,比任何成绩都重要。”

苏晓晓静静地听着,眼泪又掉了下来。

但这一次,她不是因为感觉被欺骗,而是……

“你这个笨蛋!大笨蛋!”她扑过来捶我,拳头软绵绵的。

“原来你背着我偷偷学习!还考得那么好!你知不知道我有多担心你以后没饭吃!”

我笑着抱住她:“知道了知道了,以后我养你。”

“这还差不多!”她破涕为笑。

我们之间的隔阂,烟消云散。

接下来的几天,我家门庭若市。

清华和北大的招生办老师差点在我家客厅打起来,各种优渥的条件砸向我。

校长和一众校领导也来了,带着媒体记者,送来了“状元及第”的牌匾,闪光灯亮个不停。

面对镜头,我没有像他们期望的那样,分享什么学习经验。

我只是平静地说:“我装了三年学渣,只是想告诉所有人,分数和名次不该是评判一个人的唯一标准。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过的生活,哪怕这种生活在别人看来是堕落的。”

“我很感谢我的父母,尊重我的选择。也很感谢我的朋友,接纳不完美的我。”

这番话,让在场的大人们都陷入了沉思。

后来,我见到了蒋哲。

在毕业典礼后,他一个人站在操场上,身影落寞。

我走了过去。

“你来看我笑话的?”他没看我,声音苦涩。

“不是,”我摇摇头,“裸奔就算了,天挺凉的,别感冒了。”

他转过头,眼神复杂地看着我:“为什么?”

“没什么为什么,只是想换种活法。”我说,“蒋哲,你成绩很好,但你太在乎别人的眼光了。其实,做第一名和做最后一名,看到的风景是不一样的,都挺有意思。”

他沉默了很久,然后对我鞠了一躬:“对不起,还有,谢谢你。”

我不知道他听懂了多少,但希望他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终,我拒绝了清华和北大最热门的专业,选择了一所顶尖大学的人工智能专业,因为它是我真正感兴趣的领域。

苏晓晓也如愿考上了她心仪的艺术院校,就在我隔壁的城市。

九月,我们一起拖着行李箱,踏上了新的旅程。

在大学崭新的校园里,阳光正好,微风不燥。

苏晓晓挽着我的胳膊,笑嘻嘻地说:“状元同学,以后请多指教呀。”

我看着她,发自内心地笑了。

“你好,我叫林夕,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很高兴认识你。”

这一次,我终于可以,做回我自己了。

来源:海边从容观海的闲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