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长安有黑人?出土陶俑还原昆仑奴,身份震惊你!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3 18:00 5

摘要:西安博物院的玻璃展柜前,总有人指着一尊陶俑犯嘀咕:“这唐朝人俑咋长着非洲脸?卷发、厚唇、黑皮肤,难不成是考古队认错年代了?”可当讲解员掏出1986年西安西郊出土的另一尊“同款”陶俑,再翻出唐代诗人张籍“昆仑家住海中州,蛮客将来汉地游”的诗句,围观游客全愣了——

西安博物院的玻璃展柜前,总有人指着一尊陶俑犯嘀咕:“这唐朝人俑咋长着非洲脸?卷发、厚唇、黑皮肤,难不成是考古队认错年代了?”可当讲解员掏出1986年西安西郊出土的另一尊“同款”陶俑,再翻出唐代诗人张籍“昆仑家住海中州,蛮客将来汉地游”的诗句,围观游客全愣了——原来千年前的长安街头,真的有“非洲面孔”晃悠?

一、横跨三大洲的“黑奴快递链”:从东非海滩到长安西市

别以为唐朝人见“黑人”是巧合,这背后藏着一条能让现代人咋舌的“跨国奴隶贸易链”。公元9世纪,阿拉伯商人玩起了“全球倒爷”:他们乘着能载300人的“缝合木船”,顺着印度洋季风飘到东非桑给巴尔岛,用几串玻璃珠、两把铁刀,就能从当地酋长手里换走一群战俘。这些被叫做“僧祇奴”(东非班图人)的黑奴,会被像装货物一样塞进船底舱,全程靠喝海水、啃干椰枣活命,等抵达广州时,每10个人里至少4个活不到终点。

到了广州更魔幻:蕃坊(今光塔路)的地下市场里,黑奴像牲口一样被拴着铁链,胸口烙着阿拉伯商队的印记。《唐六典》里记过价:14岁的壮实黑奴能卖21匹绢,相当于唐朝中等农户两年的收入。买主多是长安的王公贵族,他们会雇人把黑奴赶上漕船,经大运河运到长安西市,最后像挑宠物一样挑走——有记载说,太平公主曾一次性买了6个昆仑奴,专门帮她驯狮子、扛宝石。

二、颠覆常识!昆仑奴不全是“非洲黑”,还有东南亚“小黑人”

要是你以为“昆仑奴=非洲黑奴”,那就被唐朝人骗了!唐代的“昆仑”根本不是特指非洲,而是把东南亚、南亚、东非的“深肤色人群”全打包叫这个名。考古队早就发现了猫腻:

- 湖南博物院那尊“矮胖昆仑奴俑”,身高才1.1米,卷发但鼻子较宽,DNA检测显示是东南亚的尼格利陀人(也就是咱们说的“小黑人”),大概率来自印尼群岛;

- 西安出土的“高壮俑”就不一样了,身高1.8米,骨骼粗壮,基因里带着东非班图人的特有标记,明显是阿拉伯商队从非洲运来的“高端货”;

- 还有些陶俑更混搭,穿唐式长袍、梳中式发髻,却长着南亚达罗毗荼人的深肤色——这些是被卖到中原多年,被迫“汉化”的昆仑奴。

就连敦煌壁画都露了馅:莫高窟第290窟的《佛传故事画》里,既有牵大象的“非洲款”昆仑奴,也有帮贵族打伞的“东南亚款”昆仑奴,活生生一幅“唐朝肤色图鉴”。

三、色目人在大唐:一边当“顶流”,一边当“牲口”

和昆仑奴一起在长安讨生活的,还有一群叫“色目人”的中亚、西亚人。但他们的日子,简直是“冰火两重天”:

(一)特权派:波斯商人比官员还横

粟特人康拂毗延延在长安西市开的香料铺,连杨贵妃都要派太监来进货——他卖的安息香,点一根能香遍整个大明宫,价格比黄金还贵。更牛的是阿拉伯商人,他们在长安开的“波斯邸店”不光卖货,还搞借贷,连吏部侍郎都曾向他们借过钱。还有个叫伊斯的景教徒,直接帮郭子仪平定了安史之乱,最后官至正三品,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二)底层派:昆仑奴命比驴还贱

《唐律疏议》里明明白白写着“奴婢贱人,律比畜产”——也就是说,昆仑奴在法律上和驴、马没啥区别。敦煌文书P.3569里记了个真事:有个叫“黑奴多”的昆仑奴,被主人转卖了3次,最后因为反抗干活,被打断了腿,扔在路边等死。还有个叫陶岘的文人,为了炫耀,让黑奴摩诃潜入江底取剑,结果摩诃被鳄鱼咬走,陶岘居然还写诗“可惜摩诃水上死”,把人命当笑话讲。

更讽刺的是,有些昆仑奴为了活下去,只能主动“汉化”:陕西乾陵出土的一尊昆仑奴俑,明明是深肤色,却穿着唐式圆领袍,腰间系着丝绸带,连卷发都被梳成了中分——活成了主人想要的样子,却丢了自己的根。

四、昆仑奴消失了?他们的基因还在中国人血液里

安史之乱后,唐朝元气大伤,陆上丝路断了,广州的黑奴贸易也跟着凉了。到了宋朝,朝廷干脆出台《市舶条法》,禁止贩卖外国奴隶,昆仑奴这个群体慢慢就没了踪影。但他们真的消失了吗?

2020年,复旦大学的基因研究团队发现:福建、广东的部分汉族人,血液里居然带着东非班图人的特有基因。专家推测,这些人很可能是昆仑奴的后裔——当年有些昆仑奴逃到了南方,和当地人通婚,把自己的基因悄悄藏进了中华民族的血脉里。

现在去广州光塔路,还能看到当年蕃坊遗址的石槽——那是阿拉伯商人给黑奴喂水用的。摸着这些斑驳的石头,你会突然明白:盛唐的长安不光有李白的诗、杨贵妃的舞,还有一群从非洲、东南亚来的异乡人,他们用血汗换一口饭吃,最后把自己的故事,藏进了陶俑、壁画和中国人的基因里。

原来历史从不是只有一种颜色,那些被忽略的“深色面孔”,也是大唐盛世里不该被忘记的一笔。

看到这里的读者都是真喜欢历史故事的朋友,欢迎留言谈谈您的看法。我是“时空望远镜”,点个关注,每天带你解锁更多隐秘角落~​​​​

来源:时光望远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