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反华游行越来越离谱,他们究竟站在哪一边?李在明出来表态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0 14:50 1

摘要:李在明上台前反华游行就爆发了,他们鼓吹韩国应该对抗中国,如今李在明上台后,反华游行还越来越离谱了,外界都在观望,看李在明会站在哪一边,终于在外界的期待中,李在明行动了,而与此同时金民锡也下了命令,那么韩国的立场是什么?会成为下一个尹锡悦吗?

[月亮]现在的韩国真可谓是“四分五裂”的,一部分在执着怎么偷中国文化,一部分则疯狂涌进中国各地旅游,还有一部分在国内进行疯狂的反华游行。

李在明上台前反华游行就爆发了,他们鼓吹韩国应该对抗中国,如今李在明上台后,反华游行还越来越离谱了,外界都在观望,看李在明会站在哪一边,终于在外界的期待中,李在明行动了,而与此同时金民锡也下了命令,那么韩国的立场是什么?会成为下一个尹锡悦吗?

9月19日韩国总理金民锡突然下令,要求对愈演愈烈的反华游行采取强力管制,而就在同一天,李在明访美期间与特朗普会谈的尴尬细节也被公之于众,引起了新一轮的讨论风暴。

其实这场席卷首尔等地的反华风波,早在李在明上台前就已埋下火种,自6月以来,原本零星的抗议逐渐演变成一股趋于失控的浪潮,示威人群聚集在中国驻韩大使馆外,队伍中很多都是对尹锡悦的支持者,他们手里挥舞着醒目的美国国旗,高喊着对抗中国的口号。

他们的诉求听起来相当荒唐且离谱,有人宣称要“禁止中国人入境”,有人将韩国自身的经济衰退甩锅给中国,更有人凭空捏造出“中国操纵韩国大选”的阴谋论,试图捞取政治资本。

李在明对此忍无可忍,他公开斥责这些行为根本不是合理的诉求,更谈不上言论自由,纯粹就是“闹事”,但令人无奈的是,这些刺耳的论调在韩国民间竟有不少人信以为真。

舆论场上的混乱也少不了文化产品的推波助澜,一边是部分韩国人抱怨“韩流”在中国发展受限,另一边一部名为《暴风圈》的韩剧却在9月10日堂而皇之地播出。

剧集里充斥着对中国的刻意抹黑,将中国城市描绘得肮脏混乱,甚至直接给中国贴上“好战国家”的标签,进一步毒化了民间的对华认知。

这股风潮真的完全是自发的吗?韩国媒体的一则爆料捅破了窗户纸,有报道直接点明,这些示威活动的背后站着的是美国的某个基金会,这让所谓的“民意”显得疑点重重,也让人不得不猜测,华盛顿可能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面对这种内外交织的混乱局面,韩国终于决定出手,总理金民锡明确要求警方采取强硬措施,直接禁止相关团体进入明洞等核心区域活动,官方给出的理由很直白,这些集会已经超出了合理表达的范畴,客观上正在破坏中韩关系的大局。

国内的麻烦尚未平息,来自大洋彼岸的压力更是让人喘不过气,李在明不久前的美国之行,本想巩固同盟关系,结果却碰了一鼻子灰,他不仅没有带回任何“重大成果”,双方甚至连一份联合声明都没能发表。

有消息称李在明回国后私下里都后悔自己把美国作为出访的第一站,因为这趟旅程实在让他“头疼”,特朗普对他提出了一连串苛刻的关税和投资要求,但这还不是最离谱的。

最惊人的是特朗普抛出的一个建议,希望韩国将驻韩美军基地的租用土地,直接“归美国所有”,这个提议的背后是美韩关系中巨大的不平衡,所谓的“同盟”只是假象罢了,真正说了算的一方是谁,一目了然。

面对这种近乎羞辱的要求,李在明在公开场合只能尴尬地打圆场,称“相信特朗普是在开玩笑”,但在私底下他却向媒体坦言,如果真的答应了美方目前的条件,回国后自己很可能会被弹劾。

这句话无意间暴露了美国的要求有多么严苛,也道尽了韩国作为盟友的辛酸,这让李在明深感忧虑,他害怕韩国最终会沦为西方反华的“桥头堡”,或成为两大阵营对抗的“前沿阵地”,他清醒地认识到,对于一个小国来说,被推到这样的位置,后果可能是致命的打击。

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华盛顿从未真正关心过韩国的福祉,它只是一个棋盘上的棋子,一旦韩国真的成了反华先锋,结局恐怕会相当凄惨。

夹缝里的大国梦

在内部撕裂与外部胁迫的双重挤压下,李在明正试图走上一条前所未有的突围之路,他被外界视为一个能看清局势的务实派领导人,但他手里的牌确实不多。

他清楚地知道韩国的现实困境——价值观建立在美韩同盟之上,但地缘、历史、经济和人文的千丝万缕又决定了它不可能与中国彻底脱钩,这种状态被网络上精辟地总结为“安美经中”,就是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

但李在明似乎不甘于这种被动的平衡,在接受《时代》杂志专访时,他提出了一个相当宏大的新构想,韩国不应再满足于“安美经中”的传统模式,而是要主动寻求一个新的定位,成为连接东西方的“桥梁”。

这是一个充满抱负的蓝图,但实现起来的难度可想而知,在当前两极分化的国际环境中,想当好这座“桥梁”,需要极高的平衡技巧,毕竟李在明自己也承认,他并没有得罪美国的资本,努力在中美之间找平衡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有趣的是,就在韩国采取强硬措施的同时,中国驻韩大使戴兵的回应也体现了高超的外交智慧,他没有一味指责,而是点明有“少数势力”在借政治谎言抹黑中国,同时又表示“相信中韩两国民众能明辨是非”,这番话既亮明了立场,又为两国关系转换留下了充足的余地。

最后就是李在明的一系列动作,无论是对内的强力管控,还是对外的“桥梁”构想,本质上都是韩国在主权空间被严重挤压下的一种应激反应和自救尝试。

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坦,韩国国内的舆论风向能否因此扭转,仍有待观察,放眼世界,无论是印尼、巴基斯坦,还是塞尔维亚、匈牙利,都在努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对韩国而言,或许只有真正实现了这一点,才能走出一条完全符合自身国家利益的康庄大道。

信息来源:

来源:陌上史无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