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万块只为买张合影!一场直播吸金千万,明星经济到底有多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0 11:25 1

摘要:一张合照发在社交平台竟能引发争议。一位女粉丝晒出与王嘉尔的亲密合照,两人十指紧扣,引发了网友热议。不少人猜测两人是否恋爱关系,评论区甚至有人质疑照片是否经过处理。

一张合照发在社交平台竟能引发争议。一位女粉丝晒出与王嘉尔的亲密合照,两人十指紧扣,引发了网友热议。不少人猜测两人是否恋爱关系,评论区甚至有人质疑照片是否经过处理。

经过调查发现照片本身是没有问题,问题出在照片背后的价格——这张照片的门票价格是8000元。这是一张王嘉尔演唱会的VIP票,合影只是其中一项权益。

这不是个例2024年,复出后的李易峰在泰国演唱会,推出了附带合影权益的套票,价格从数千元被炒至上万元。合影机会缺少每位粉丝限购一张,场场卖光。看似只是一次合影但对于粉丝来说,是一次相当值得的情感投资。

有人认为这是粉丝的非理性消费,是明星对情感的商业操控。也有人说这种模式是粉丝经济走向极端的表现。

从事件本身来看,这更像是一种双向选择。粉丝愿意为情感链接买单,明星则提供一种可控的参与机制。在供需关系下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合影经济并非情感的剥削,而是情感的交易。

另外还有一则更具代表性的事件出现在电商直播领域。演员吴彦祖在5月开启首次直播,以“英语老师”的身份现身,主打“吴彦祖教你学英语”的内容。短短40分钟,销售额突破百万元,总销售额预估超过一千万元

不少网友质疑:“他是演员,不是老师。”但从结果来看粉丝的关注点不在教得好不好,而在是谁在教。

这场直播的成功并非单纯的明星效应。吴彦祖本人具备流量基础,叠加知识付费的概念,完成了内容格式与商业模式的对接。这种直播模式就是一种个人IP的作用,不只是是简单的商品推销。背后是粉丝信任和对品牌认同。

把视角放得更广些,明星的盈利方式早已不止影视剧和演唱会。欧美平台OnlyFans的成功,进一步拓宽了明星变现的路径。

说唱歌手Bhad Bhabie在2021年刚满18岁便上线OnlyFans,仅用6小时就进账超过100万美元。美国演员Bella Thorne加入该平台后,几天内收入数百万美元。这类平台通过订阅、互动、打赏等机制,让明星直接与粉丝建立付费关。

这次粉丝不再只是观众,而是消费者。内容不再只靠平台变现,而是通过互动然后进行收入。

明星经济的边界也在不断被打破。一些明星比如翁虹、马景涛、郑国霖等老牌演员出现在杭州宋城景区,扮演自己曾在影视剧中的经典角色,与游客互动。有人调侃他们落魄,但从商业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对IP价值的再次开发。明星流量不再局限于屏幕,而是成为线下景区的吸引人流的一种方法。

类似的还有明星虚拟形象开发、NFT数字藏品、粉丝专属旅行团等。日本艺人三上悠亚曾策划两日粉丝游,拍摄过程还被剪辑成影片发布,带来了二次流量与收益。这些模式说明,明星经济从曝光率一步步走向参与感。

明星经济之所以强,不是因为明星有多红,而是因为粉丝愿意为情感、信任与参与感买单,从合影到直播,从线下互动到数字化资产,背后都是对一个核心逻辑的商业化操作,流量就是钱,互动就能赚钱。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今天的明星经济:它不再是靠脸吃饭了,也不只是内容产业的一部分,而是一个完整的、可运营的商业生态。在这个生态中明星就是品牌,粉丝是用户。

当一张合影可以卖出万元、一场直播能收入千万,真正值得思考的,不是粉丝是不是傻,而是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个时代的商业逻辑。

来源:瑛子的分享日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