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易中天”到“达谷文链”:算力概念热潮背后的机会与陷阱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0 09:56 1

摘要:“易中天”对应的是光模块三巨头: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这三家公司组成的“光模块铁三角”,在全球光通信领域已站稳脚跟。根据LightCounting发布的2024年全球光模块TOP10榜单,中国厂商包揽七席,其中中际旭创稳居第一,新易盛第三。天孚通信虽不做

在A股市场,概念的传播速度从来都不慢,尤其是当投资者将“百家讲坛”的名人和科技股绑定后,热度更是节节攀升。

最近火出圈的,是两个“文化人”——“易中天”和“纪联海”。只是他们这次不是讲三国和清史,而是化身为算力板块的代名词。

“易中天”对应的是光模块三巨头: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这三家公司组成的“光模块铁三角”,在全球光通信领域已站稳脚跟。根据LightCounting发布的2024年全球光模块TOP10榜单,中国厂商包揽七席,其中中际旭创稳居第一,新易盛第三。天孚通信虽不做整机,却是核心光器件重要供应商。

光模块虽不直接决定算力,却是数据中心高速互联的关键器件。产业趋势清晰、成长逻辑顺畅,再加上光模块国产化率不断提升,这让“易中天”成为AI投资线中最被看好的细分方向。券商预测报告一个比一个乐观,股价表现也确实不负众望。

而“纪联海”则是另一种打法,代表的是寒武纪、工业富联、海光信息三家公司。三者分别布局AI芯片设计、AI服务器制造和国产CPU。虽然领域分散,但共同点是——都想在芯片国产替代上分一杯羹。

“纪联海”的核心逻辑是自主可控。寒武纪的AI芯片虽未商业化到极致,但技术实力不容忽视;工业富联代工OpenAI服务器早已不是秘密;海光信息更是国家级CPU替代的代表。相比“易中天”的业绩确定性,“纪联海”更多靠预期驱动。

一句话总结:一个是光模块的现实爆发,一个是芯片国产的未来图景。

如果说“易中天”和“纪联海”是对标英伟达的中国故事,那么“达谷文链”就是直接把英伟达+谷歌+甲骨文打包成一条新主线。

这个组合听起来像玩梗,其实背后是实打实的产业逻辑:

英伟达依旧是全球AI算力的核心供应商,黄仁勋的一句话就能点燃整个产业链;谷歌加快部署OCS(全光交换机),计划在未来两年内推动数据中心升级,带动大量光通信设备需求;甲骨文则靠着OpenAI的巨额订单,将RPO(合同履约义务)做到了4550亿美元,同比增长359%。其中甚至有一笔传闻中的3000亿美元订单来自OpenAI。

这些动作共同指向一个趋势:“全球AI巨头在加码投资算力基础设施,中国厂商有望深度参与供应链”。

因此,“达谷文链”不仅概念大,产业跨度也广,既覆盖光模块、交换机,又包括高端服务器、芯片代工,是光通信与AI硬件融合的新热点。

2025年的行情已走到第三季度尾声,主线频繁更换,从银行股到AI,再到锂电、光伏、PCB、农业,甚至旅游,轮动之快让人目不暇接。

9月18日中芯国际的突然爆发再次提醒投资者:制造能力才是半导体真正的“卡脖子”点

中芯国际虽然年内涨幅不如“易中天”“纪联海”,但其在国产芯片制造上的地位不可替代。相比设计环节的PPT讲故事,晶圆制造是真正需要技术积淀和资本投入的硬活儿。而这一领域,恰恰是我们最需要突破的关键。

所以这轮中芯的上行,是“余波”还是“新起点”?还需进一步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市场终于开始重新审视产业链最底层的价值

从“易中天”到“纪联海”,再到“达谷文链”,A股投资者的想象力再次刷新上限。但无论概念如何轮动,资金如何追逐,最终还得回归一个问题:谁在解决真实问题?谁有长期价值?

光模块的国产替代,是全球竞争下的现实突破;AI芯片的攻坚,是科技自主的战略方向;算力基础设施的升级,是未来十年科技产业的底座。

短期的情绪可以点燃股价,长期的价值才能穿越周期。概念可以风起云涌,但只有真正拥有技术壁垒、产业落地能力的公司,才能在风口退潮后仍屹立不倒

所以,不妨问问自己:你买的是概念的热度,还是价值的深度?

来源:老闫侃史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