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灾后重建”到“诗画乡村” ——走进北京市“百千工程”示范村水峪嘴村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0 09:52 1

摘要:在京西门头沟的群山之间,蜿蜒流转的永定河在九龙山北麓拐了个弯,用两道山溪的柔情勾勒出一个名为水峪嘴的村庄,水曲山青,宛如人间仙境。谁能想到,这个如今景色旖旎的村庄,在“23·7”极端强降雨后曾满目疮痍?在北京市“百村示范、千村振兴”工程(以下简称“百千工程”)

在京西门头沟的群山之间,蜿蜒流转的永定河在九龙山北麓拐了个弯,用两道山溪的柔情勾勒出一个名为水峪嘴的村庄,水曲山青,宛如人间仙境。谁能想到,这个如今景色旖旎的村庄,在“23·7”极端强降雨后曾满目疮痍?在北京市“百村示范、千村振兴”工程(以下简称“百千工程”)的全面赋能下,水峪嘴村以令人惊叹的“北京速度”,实现了从“灾后重建”到“诗画乡村”的华丽蝶变,成为都市人心驰神往的“心灵原乡”。

水峪嘴村俯瞰图

“我们村位于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和京西古道文化线路的交汇处,素有‘京西古道第一村’的美誉,2023年洪灾,一砖一瓦奋斗了20多年的建设成果,一夜之间几乎全毁了。”水峪嘴村党支部书记胡凤才指着一面院墙上3.4米高的水位标识介绍道,“当时最严重的时候,水淹到了这个位置。”

2023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水峪嘴村考察,明确要求把恢复重建与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希望乡亲们坚定信心,努力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一年多来,水峪嘴村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紧抓北京市“百千工程”首批示范村创建机遇,以“一带一轴四区一园”规划为蓝图,坚持将灾后恢复重建与示范村建设同部署、同推进,全力推动村景焕新,促进农文旅融合产业高质量发展。

曾经被洪水侵袭的闲置房屋,如今被巧妙利用,一批主题精品民宿应运而生。京西古道入口处门牌为“妙-001”的“京西·古道山居”民宿,便是灾后重建的缩影——古朴外墙延续古村肌理,推门而入,则是法式田园风的星级体验。餐厅、茶室、红酒吧、咖啡吧、书吧等设施一应俱全,让这里成为高端休闲社交的新地标。

“这里的山水值得坚守。”民宿主理人安德俊在灾后毅然选择重新装修房屋。如今,游客在他的院落品茶观山,悠然自得。迎难而上的水峪嘴村,如今已培育出10多家精品民宿。

站在重建后的观景台上,胡凤才指向不远处的养老项目施工现场说:“我们还想培育更多乡村新业态,让村民和游客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品质的养老服务。”正在建设的“古道云湾养生谷”将与村集体合作运营,未来可提供472张康养床位,将进一步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条,串联起“吃住游养”等多元消费场景。

永定河生态农耕文化体验园一隅

目光转向永定河畔,位于村北侧的永定河生态农耕文化体验园,作为“百千工程”示范项目,通过打造农耕研学、都市菜园、鱼菜共生、大地农耕艺术、樱桃采摘、人民公社生态餐厅等农文旅融合新业态,推动乡村生态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在4.9公顷生机盎然的园区内,鱼菜共生系统吸引着亲子家庭驻足,孩子们惊喜地看着鱼儿在蔬菜根系间穿梭;周末菜园里,都市白领们沉浸式体验播种收获的农耕乐趣;露营地的篝火晚会上,人们的笑声、吉他声与虫鸣合奏着田园交响曲。

永定河生态农耕文化体验园露营地

更让人惊喜的还有村里的冰淇淋加工厂。这个村集体打造的特色产业,不仅就地转化农产品,延伸价值链,解决村民就业,其产品还远销全国景区、飞向海外,“讲述”着中国乡村的振兴故事。

部分文创冰淇淋产品

“百千工程”的赋能远不止于此,它还点燃了沉睡的文化基因。曾见证驼铃商旅的千年古道蹄窝,在“百千工程”打造的“沉浸式古道文化体验”中焕发新生:防空洞蜕变为数字展馆,古老蹄窝在农文旅交融中述说沧桑;而更具开创性的“云村民”计划,则构建起连接全球的文化纽带,全球网友只需扫码即可认领古道蹄窝,化身京西古道文化的传播者与守护者,让千年文脉在数字时代走向世界。

“每个蹄窝都是‘流量’入口,”水峪嘴村第一书记陈闯介绍,“依托‘百千工程’,我们打造了全国首个集‘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沉浸交互体验+城乡社群共创’于一体的数字原生村庄。”这套创新模式的核心,是打通了“市民、网友-云村民-游客、访客-五级云村民-云创客的青年入乡链条”,形成了稳定的人才磁力场。云村上线短短数月,吸引全球1.2万余名云村民在线助力村庄发展,成功招引32名云村民到村创业,催生了古道沉浸打卡游、京西古道落日音乐节、骡小西IP文创等源源不断的新场景新业态,为乡村游注入持续“留量”与关注度!

“京西古道落日音乐节”现场

“像夏日周末举办的‘京西古道落日音乐节’,首周就吸引游客5000余人,带动消费15万元。”陈闯介绍,“我们还上线了‘云村民友好商户’,丰富云村民权益,以吸引更多市民到访,并引流到周边11个村。未来,云村将围绕现实化、场景化、融合化进行升级:一是分级激励,满足学生、中青年、银发等群体差异化需求;二是场景贯通,深度融入吃住行游购娱全场景,打通村民与云村民的连接壁垒;三是数治融合,将数字赋能村庄产业发展和有效治理结合起来。”

在“百千工程”的系统赋能下,精品民宿、生态康养,农耕体验、特色加工与创新的“云村民”数字生态,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农文旅融合产业链,不仅让千年古道在数字时代重焕光彩,更让“绿水青山”的生态与文化价值,通过多元、创新、可持续的路径,全方位转化为惠及当下、连接未来的“金山银山”。这里,不仅是灾后重建的奇迹,更是北京乡村振兴的生动诠释——科技创新与传统文脉交融共生,共同绘就首都美丽乡村、安全乡村、幸福乡村新图景。

来源:京报网

相关推荐